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想要品品地道的闽南老滋味,不容错过的地方当属泉州。香火旺盛的寺庙、韵味十足的建筑、令人垂涎的街边小吃,大概就是这里的魅力。

今天就和LP一起深入探索这座“古早味”的城市,看看能发掘到哪些惊喜吧~下次去厦门,也顺道儿把这里安排上!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在泉州,香火旺盛的关帝庙隔壁是安静礼拜的清净寺;老子雕像所在的清源山有古锡兰王子的家族墓地;家家户户可喝到功夫茶,也能在街角品尝到用心冲泡的咖啡;街上既有唐朝的南音,也有“唐朝”的摇滚。胭脂红的街巷中,古老的刻字砖塔和精美宗祠令人目不暇接。虽然在2018年,“古泉州(刺桐)史迹”以海上丝绸之路之名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落选,但本地人表示,不论外人是否认可,老泉州的故事都在这里。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泉州市的景点主要集中在鲤城区即老城内,且大部分免费。虽然小巷七拐八绕,但热情的居民会很高兴为你指明方向。即便迷失在闽南红的古厝之中也不要紧,沿途无处不在的美味小吃会让你边吃边歇边赞叹。


清净寺

9:00~18:00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热闹的涂门街中段有一片与两边闽南红房子格格不入的建筑,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清净寺。阿拉伯语音译为“艾苏哈卜清真寺”,始建于北宋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清真寺的建筑。寺如其名,与不远处人声鼎沸的关帝庙相比,清净寺确实相当清净。偶有几个虔诚的教徒来此默默颔首,念念有词。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穿过花岗岩与辉绿岩的半穹门楼,左侧废墟的绿地,曾是伊斯兰教徒们每日祷告的奉天坛。1607年的泉州大地震震塌了巨大的圆顶,空余残柱数根。由于无法恢复礼拜大殿的圆顶,在公元1609年,寺内增建了一间小礼拜殿,即现在人们看到的中式风格的明善堂。这座建筑同样命运多舛,屡建屡塌,现存建筑乃近代改建。但是明善堂门口的那尊出水莲花香炉,可是货真价实的古董。奉天坛西侧建有清净寺展示中心,介绍了这里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泉州的穆斯林文化。


承天寺

8:00~17:00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初入寺门,你可能会疑惑自己是否踏入一座清幽的园林。环视周边,尽是绿意盎然的草地,高大繁密的榕树,以及开着荷花的太平缸。这座始建于10世纪中南唐时的古寺,本作为五代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建造,宋代才更名为承天寺。历经明末兵燹和清初重修,1930年,弘一法师来此弘法,一待就是十四年。如今那份隔开喧嚣尘世的清静氛围依旧未变。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从写着“乐台”二字的大门进入,长长的榕树廊道绿荫掩映,一排七佛塔位列右侧,左侧依次是月台别院和古铸钱遗址。别院为弘一法师住锡、圆寂后的火化之地,护守院门的法师有时会关门休息,因此不一定能得见。遗址只是一片空地,石碑所写古代闽国“永隆通宝”的陶钱范,就出土于自此处地下三米处。甬道尽头的北侧为天王殿及修葺一新的殿宇群,唯穿插其中的斑驳石经幢依旧散发古意。少了烟火缭绕,不妨在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厢房间随心漫步。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清源山

6:00~19:00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对于拥有众多免费景点的泉州人来说,在清晨或夜晚售票员下班以后,攀登500米高的清源山便是溜达的好所在。但对于旅行者来说,这里最大的看点还是儒释道的诸多旧迹,尤其是老君岩和藏传三世佛。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从景区主入口步行约15分钟,就到了泉州名片的主角——宋代石雕老君岩面前。这块原本就形似老翁的天然巨岩,由“好事者略施雕琢”而成。顺着路标可到与闽南有深厚渊源而遗骨于此的弘一大师舍利塔,别错过塔内壁丰子恺先生悲切所作的泪墨画。继续循清源古道抵达碧霄岩,便是藏传三世佛所在,然后下山沿马路回到老君岩停车场,全程约2小时。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着地图一块块地寻访古人“到此一游”的摩崖石刻。从2018年5月开始,景区开通免费交通车,可直接抵达南台,这里是当地人最喜欢泡茶闲聊的地点,还能再去天湖吃吃农家菜。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闽台缘博物馆

9:00~17:00,周一闭馆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博物馆坐落在清源山脚下,也许名字并不吸引人,但在这里逛上一个小时定能令你充满惊喜。镇馆之宝便是大厅里巨大的爆破画,祖籍泉州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用火药绘出一幅高18米、宽9米的“同立,同种,同根生”的巨型古树,视觉冲击力极强。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博物馆一楼以历史为主线,从地理、民族、政治等角度展示了泉州发展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福建与台湾在历史上的紧密联系。二楼以四季为主题,用元宵、中元普度和中秋节庆为线索介绍闽南。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洛阳桥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洛阳桥建于北宋,却不在洛阳。相传唐朝年间,唐宣宗微服出巡至泉州惠安县的一条河旁,称该河周边的风景和洛阳有些相似,该河遂得名洛阳江。此桥也因此得名。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洛阳桥的日落很出名,你可以在等待的同时好好欣赏大桥的建筑工法。桥基设计为船型既可减少水的冲力,又有群船齐航的审美效果。数吨重的大石板桥面,则是利用潮涨船高的规律横架于桥墩之上。最有创意的是为了巩固桥基,古人于桥下养殖大量的牡蛎,这种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连桥梁专家茅以升都称赞其为“福建桥梁状元”。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桥南侧的桥南村步行街上还有同样建于宋代的忠惠蔡公祠(9:00~17:00)。中亭的“万安桥记”碑刻为蔡襄手书,作为“宋四家”之一以及洛阳桥的主持建造者,此碑也为洛阳桥增辉不少。

探寻闽南古早味,这个宝藏地不容错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