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妄言到顶,防长尾效应

全国人民都在祈盼着到顶,预测何时到顶的各种数据分析不断,院士专家也给不出结论,因为“顶”的定义本身就不明确,不明确的定义即不科学。但巨大心理期望得不到满足,民众和决策者焦虑不安都是难免的。另外,到顶的强烈预期并不总是有益的,到顶了会怎么样,能放松心情、松懈斗志吗?

试想在没有任何的隔离防护环境下,仅仅1传2的传播假设(基本繁殖数R0=2),指数级的感染速度,后果就极其严重,更不要说“超级传播者”的因素了,故有各种动力学模型多少多少万的预测。

1月23号武汉开始封城,全国开始大规模隔离防护了,这即是制度优势的体现,幸甚。

我前篇文字中建议将每天24:00公告数据“新增/前日的累计”百分比(用全国的数据,样本越大越准确,也可单独计算武汉湖北或其他地区)作为判据来评价隔离防护措施的成效,直接抓重点,既简单又明确,能有效地指示当前的感染传播速率,既实质性反映R0指标(R0的变动用来修正预测模型),又让普通民众一看就明白。

实际上,随着武汉和全国隔离防护的实施,该百分比就一直在往下降,1月21~27日的均值约50%(相对应R0近似为1.4~1.5),1月28日~2月8日逐步往30%~20%下降,2月9日开始已低于10%!

还有,采用该百分比的好处是一直正向激励民众的心态,只有重视加强隔离防护直至彻底截断源头,才能终止病毒传播。

从人类历史上看,6世纪的查士丁尼瘟疫,14世纪的黑死病,没有任何意义上的现代医疗依靠,靠的就是最基本的隔离制度,靠的是最原始的自身免疫力,人类艰难惨胜。直到17世纪人类才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18世纪琴纳接种牛痘,20世纪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人类抗传染病的能力在加强,但病毒和细菌也一直如影随形地陪伴前行。

病毒要借宿主才能生存和进化,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病毒有从“高毒力”转换为“低毒力”的趋势,这是进化论的理性推断,亦或是造物主的精致安排。

遑论生物进化,时间尺度太长,当前首要者乃隔离防护和救治!

别妄议到顶了,任何臆断的顶点时间皆不可信,到顶后能松口气的盲目也是有害的,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网络经济所谓的“长尾效应”!全国的该百分比,昨天是7.7%,今天是8.2%(可能因武汉突击存量病例检测 加快确诊周期的因素有反弹),虽然是个位数水平,但若衰减得慢,感染人数总量仍很巨大。在感染总数上、在时间纬度上尽可能地缩短乃至截断“长尾效应”,隔离防护任重道远,不可懈怠,否则,对全社会的不利影响将是极为深重的!

隔离措施严格持续,方舱医院提升效能,数据挖掘大数据周密排查,科学防护不懈怠、不恐慌。科学思考缺剂量和概率论述的有关新传播途径的言论,拒绝“双黄莲蓉”心态,居家多通风,出门带口罩,坚持勤洗手,养成好习惯。

新的技术和药物在研发和试验中,而感染总人数越降低,现代医疗技术和资源的救治率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