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種父母,會害苦孩子一輩子!

世上沒有不夠好的孩子,只有不夠好的父母。

我們時常抱怨孩子們有多壞,殊不知,父母才是孩子“壞”習慣的始作俑者。

在《孩子是個哲學家》一書中有這麼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在鏡子裡,我們能看到父母本身的問題,親子父子之間的問題,甚至是整個家庭系統的問題。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其中的酸甜苦辣各有個人的體會。

即使修行再苦,我們也不能成為這3種父母,否則孩子會害苦孩子一輩子。

01

對孩子有求必應的父母

前一段時間,朋友琳9歲的兒子浩浩離家出走了。

離家原因讓人哭笑不得,因為他想要手機,媽媽不同意,孩子當下就大發脾氣,奪門而出。

在家裡人苦苦尋找了十幾個小時之後,他才優哉遊哉的回家。

這已經不是浩浩第一次離家出走了。

前一段時間,因為上課影響同學,回到家後琳訓斥了他一頓,他也是離家出走了5個小時。

9歲的孩子,已經懂事了,因為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就離家出走,是多麼可怕的行為。

而浩浩之所以會這樣,和琳的家庭模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浩浩小的時候就很難管,不答應他的要求就哭,有時候為了買玩具還會在地上亂摔,琳的老公和婆婆看見了,就會數落她,說她“為了幾十塊錢折騰孩子”。

說的次數多了,琳也不管了,覺得由著他去算了,長大就懂事了,沒想到現在9歲還這樣。

這三種父母,會害苦孩子一輩子!


父母妥協的次數多了,會讓孩子形成錯誤判斷:只要堅持哭下去,總能得到我想要的。

一旦孩子形成了這種思維方式,他們在乖巧懂事的道路上只會越來越遠,日後更是變本加厲,成癮後再也無法擺脫,這個惡習也會像一顆留存在孩子身體的毒瘤,惡化是必然結果。

如果你是個有求必應的父母,修正的最好辦法就是,從現在開始立規矩,用行動告訴孩子你的原則。

你可以讓孩子待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讓他任意發洩,平靜地陪著他,給孩子擦擦汗,但絕對不能妥協。

在《媽媽是超人》節目中,胡可和小魚兒逛超市,小魚兒想吃口香糖,被胡可制止了。

結果小魚兒奔潰大哭,想引起媽媽的注意。

但是胡可卻十分淡定地站在一旁,靜靜等著他哭,小魚兒發現哭無濟於事的時候,便慢慢止住了,最後乖乖付完錢才吃。

讓孩子明白大人的原則和底線,反覆幾次之後,他們自然就會懂得:無理取鬧,並不能達到目的。

02

強行控制孩子的人生的父母

在紀錄片《零零後》中,記錄了這樣一位媽媽。

從孩子出生起,她就學習了大量科學育兒知識,為了讓孩子擁有最好的入學條件,她把家搬到了幼兒園附近。

孩子長大後,慢慢顯露出來對魔術的熱情,但媽媽卻熟視無睹,而是自作主張給孩子報了一個英語夏令營。

理由是,可以彌補孩子不愛交集的弱項。

本來以為付出了這麼多心血,孩子未來的路會越走越順暢,不料他卻迷失了方向,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害怕和別人交流,面對老師和同學的關心也不予回應。

這三種父母,會害苦孩子一輩子!


12歲的孩子在鏡頭前說道:

“只有躲在被單後面,才會感到舒服。”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擔心孩子成長的軌跡出現偏差,便以“為你好”的理由左右他們的人生。

控制慾披上愛的偽裝,感動了父母,卻傷害了孩子。

一項調查認為,父母過強的控制慾會從親子關係映射入其他親密關係中,影響到孩子的夫妻關係、朋友關係……

這三種父母,會害苦孩子一輩子!


童年所帶來的影響,貫穿了孩子的一生。

研究表明,父母的控制慾過強,會使孩子更容易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極等心理。

控制型的父母必須意識到,最好的愛,是還給孩子一個獨立的人生。

放下父母的權威,以平等的方式與他們溝通。

61歲的李玫瑾教授曾講過自己的經歷,她第一次發現女兒早戀時,也和其他父母一樣心急如焚,擔心孩子受到傷害。

但在冷靜下來後,他選擇了一種特別的溝通方式,那就是寫信。

“有人愛你,說明你可愛。”

“你的認知中,愛是什麼?”

她選擇和女兒討論愛的意義,進一步瞭解女兒的想法,而女兒也願意放下戒備,和媽媽交流自己的感情觀。

所以,我們不妨試著放下自己的“絕對權威”,認真去思考,孩子的想法到底從何而來。

讓孩子自由探索,見識到豐富的大千世界,才能建構安全感。讓他們自己決定想走的道路,承擔起這份責任。

03

要求孩子“時刻完美”的父母

前不久看了電影《銀河補習班》,裡面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

這三種父母,會害苦孩子一輩子!


在一所高中裡,校長一直以高標準要求學校的每一個孩子,在他的辦公室裡,掛著每一個學校考出來的高分狀元,但是滿牆的照片中,有一個空位。

這個空位原本放的是他自己的兒子,曾經因為優異的成績成為了火炬手。

在孩子的心中,高分已經成為他的生命。 但是在大二的一場考試中,他考砸了。

孩子拿著試卷在父親的窗口哭喊,想要解釋,父親卻冷漠以待,因為他無法接受這個“不優秀”的孩子。

最終,孩子因為壓力巨大,選擇跳樓,被砸壞了腦袋,變成了傻子。

罪魁禍首,除了那張考砸的卷子,還有父母的過度期待。

這三種父母,會害苦孩子一輩子!


曾有一位重點中學的高中生說:

“我害怕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我怕考不上重點大學,使他們失望。”

人口宣教中心發佈的《中國青少年健康人格調研報告》顯示:

超過80%的小學生存在考試焦慮,主要原因是擔心自己考不好招致家長的打罵。

對大多數父母來說,“望子成龍”或許是自己內心的一種慾望。但是,我們不要忽略了,這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

我們必須意識到,承認孩子的差異,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他才能改變;懂得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才是一個成年人成熟的標誌。

我認識的一對夫婦,夫妻兩人都是高材生,男的清華畢業,女的人大畢業,兩人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但是兩人的兒子成績卻很“丟面子”,只能在班上排中等。

但是兩人卻沒有很焦慮,他們認為,孩子真的已經盡力了,強迫他也沒有意義,倒不如幫助他發展其他特長。

這世上,有一種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

其實,還有另一種教養,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承認孩子的不足,無條件地接納孩子,讓孩子跟著自己的節奏,不緊不慢、不慌不忙、不驕不躁、按部就班地成長,不知不覺中,孩子會進步,而你也會幸福。

父母對教育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家長的認知高度,直接決定了孩子的認知,也幾乎決定了他人生的下半場,影響了他人生的下半場。

人生道路上,有些事情做錯了可以重來,孩子的教育卻不能。

孩子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無法挽回。

如果你也是以上提到三種父母中的一種,希望你能看到自己的問題,然後慢慢修正。

儘早發現問題所在,儘早改進,與孩子一起,走向精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