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球评:中超U23和U19国青参加中乙联赛

4 月30日,中超各队接到中国足协的征询意见函,内容便是针对中超 U23 队踢中乙的计划征询各俱乐部意见。虽说是征求意见,实际上带有强制意味。因此,不出意外,今年中超联赛预备队联赛将取消,中超球队将组建 U23 队参加中乙联赛。同时,之前已基本确定U19国青以国青队名义参加中乙联赛,而非之前传说的借河北精英队名头参赛。按足协设想,参加中乙的中超预备队不能冲甲,但相互间计算积分,成绩差者降级至 U23 联赛,U23 联赛中成绩出色的球队则在达到准入标准后升入中乙。

独孤球评:中超U23和U19国青参加中乙联赛

对于中超U23和国青U19参加中乙联赛,到底合不合适、利弊如何呢?

首先,独孤君认为,在做好规则设计、解决公平性的前提下,中超U23和国青U19参加中乙联赛,对中国年轻球员的成长、为未来国家队挖掘好苗子有较大帮助。根据中国足协对2017至2019赛季中甲俱乐部队与中乙俱乐部队的交锋情况(平台仅限于足协杯赛)的统计。结果显示,两级俱乐部球队间的交锋共计41次,其中中乙球队取胜场次为19场,胜率高达46%。此外,两队90分钟比赛内分差仅为1球或1球以下(其中一方以1球险胜对方或双方战平)的场次共有31场,占总场次的75%;在中超与中乙球队交锋27场比赛中有8场中超球队未能在90分钟内取胜对手,而中乙球队还有6次淘汰中超球队的经历。因此,让中超U23球员和国青队踢中乙,锻炼价值远远大于预备队联赛和青超联赛。

其次,中超一线队与征战中乙的 U23 队之间是可以球员互通的。在中超一线队报名的 U23 球员,也可参加本俱乐部 U23 队在中乙联赛的比赛。这个政策,对保持球员状态,为球员提供展现实力的实战平台非常有好处,因此,将会比较好的刺激参加中乙联赛的球员积极表现,也会让中超一线队球员产生危机感,减少球队中人浮于事的现象。

独孤球评:中超U23和U19国青参加中乙联赛

第三,中超U23和国青U19参加中乙联赛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比赛的公平性。中超U23和国青U19参加中乙联赛征战但不参与升级,也就是说,中超 U23 球队无论表现多出色,也无法冲甲,如果降级也只是降入 U23 联赛。中乙联赛一下子有了17 支没有太大成绩压力的参赛球队,比赛的公平性将受到极大的挑战。当年中国足协为了备战2008奥运会,停掉了中超升降级,导致联赛球场出现大量假赌黑现象,直接影响了中国足球联赛的质量和市场价值,也导致了足球后备人才库的匮乏。因此,如何解决这17支球队参赛对联赛公平性影响的问题,将是中国足协一定要考虑周全的最关键的问题。

第四,中超U23 球员踢中乙的确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但由于中乙联赛对抗激烈,某种意义上说更粗鲁一些。而今年中超联赛由于疫情影响,赛程极度压缩,比赛场次非常密集,球员身体是否健康就是各家俱乐部重点操心的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俱乐部肯定要确保自己的后备人员在乙级联赛中尽可能的少受伤。所以,中超U23的球员在乙级联赛中是否全力以赴,并因此对联赛公平性产生影响,也是足协要考虑的一个实际问题。

第五,中超联赛中的非U23、且为球队边缘角色的超龄球员,在当前足协设计的这个规则下,将无可避免的成为牺牲者。因为他们大多无法在中乙联赛参赛,又无法稳定的保证在中超的上场机会以提升状态,长此以往,必然有不少超龄的边缘球员失去展现自己实力的平台,中国足球将在联赛进行期间,出现大量实际失业的球员。这个问题,足协也应该要考虑到。

第六,中超 U23 队参加中乙,投入肯定会比参加预备队联赛要多的多。对豪门来讲不是问题,但对重庆、河南、天海等平民球队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支出,势必增加了俱乐部运营成本。

不过,总的来说,中超U23和国青U19参加中乙联赛,是利多弊少,中国足协务必要考虑周全,将对联赛公平性造成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独孤球评:中超U23和U19国青参加中乙联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