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常見的高仿銀幣種類,用的材質基本上就二種:一是現代純銀,成本不高,依然可以獲利;二是用便宜的老銀元重鑄珍惜版的,如簽字版等。

之所以假銀元難分辨,就是材質是真銀,很難鑑定,故而要鑑定銀元,還是要從工藝著手。

一、雕模

老銀幣都是機制雕模,半手工半機械,無論是字體還是圖紋,均會有平滑的刀鋒痕跡。

而高仿銀元,則不會採用複雜的原始方式,均是激光雕模,加工後無刀痕、溝紋等人工的痕跡。

激光雕模,字口邊緣和其他的細節地方,會呈現均勻的點線狀紋理,用高倍的放大鏡,觀看複雜花紋密集的部位,基本上都能看出來。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二、磨損

假銀元通常都用真銀元來“克隆”模具,如果選用的不是原光幣而是流通過的舊幣做樣板,那些磨損就會保留下來,壓鑄出的假幣就會有“非自然磨損的磨損”。

簡單來說,就是磨損的切口過新,比如邊緣尖銳、縫隙過於乾淨等,這是模具的硬傷,在放大鏡下必露馬腳。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三、壓制

真銀元都是採用壓力達上千噸的老式柱式機器壓製,而造假者不可能會投入如此大的財力購買這種設備。

因而機器壓力不足,致使高仿銀元容易呈現出底板不平整、圖紋不深峻、圖案發虛等現象。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四、邊齒

真銀元的邊齒是滾邊工藝製成的,規範精緻。

而高仿銀元多是壓制或用銑床、微型鉋等設備銑鉋出來的,通常不規則或產生高於幣面的流銀,再經打磨,就會在邊緣留下規則的非自然磨損痕跡。

假幣齒邊:過淺而且呈圓弧狀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真幣齒邊:深度和線條均完美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五、邊框

假銀元重量達不到真銀元的精度,為達到標準,一般都用加寬邊框的方式彌補。

有些假幣的袁大頭像,腮部比真幣鼓,這也是彌補重量的一種方法。

成品的重量由於仍有偏差,就在不損傷模具的基礎上,對模具腮部凹處進行刮深修飾。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六、字口

真幣的字口鋒利有勁,假幣的字口臃腫無力,這種方法沒什麼技巧,主要就是眼力和經驗,下面這兩張圖,前者是真幣,後者是假幣,對比非常明顯。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七、顏色

真幣迎著自然光看,銀色很柔和,多年氧化之後,會有微微的五彩光,更偏向於灰褐色。

而假幣的銀色,就很刺眼,很亮,還帶一點點青色。這種差異是由於民國和現在的、提煉純銀的技術不同導致的。

現在的白銀是化學提煉,老銀子是礦石燒的,純度導致顏色差異,可以理解為歲月的沉澱。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八、包漿

假銀元的包漿都是人為做舊的,看起來十分膚淺,火氣重,和經歷七八十年甚至一個世紀滄桑所形成的天然老包漿完全不一樣。

這個技巧也沒有什麼捷徑,就是多看多研究,把眼力練出來,就熟能生巧了。

真幣包漿的四種常見狀態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黑漿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生坑包漿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手把手教你分辨“真假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