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终于赢了格力,时代正在验证着什么?

小米终于赢了格力,时代正在验证着什么?


风口之后,是对实力的检验。

——题记


时代的发展,每一次人类的跃迁,都是在“拐大弯”,这样的拐弯对于敏感者而言,他们能够契合趋势而创新和颠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之内可以勇立潮头,成为弄潮儿。


但是,对于迟钝者来说,现实就会表现出残酷的一面。即使意识到时代正在更迭,但是苦于无法寻觅正确的方向,甚至在于即使判断出方向,却做不到自我痛苦的革命和蜕变,也许在数年之后,曾经的领袖也会被抛弃下狂奔的时代列车。


江山代有人才处,各领风骚数百年,人与组织,都会遵守这一朴素的规律。


1、小米险胜


2013年12月,董明珠跟雷军的赌约是这样的:


当时,雷军提出五年之内如果小米的营业额击败格力,董明珠就要输给雷军1块钱,而董明珠不甘示弱地当场反击称“不可能”,且回应道:“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


雷军表示:“你是中国制造,我们是中国创造,所以10亿人民币,我们赢定了”。


小米终于赢了格力,时代正在验证着什么?


当时这个赌约引起很大的讨论,吃瓜群众有很多人开玩笑说,要向派出所举报,这里有两人在豪赌。


今天来看这场对局,当时的场景栩栩如生,恰恰反映了铁娘子董小姐和互联网老炮雷布斯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们彼时的表现,验证出两人的行事风格,甚至包括经营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差异。


赌约是雷军发起的,本意带有戏谑的成分,这符合互联网人的风格,轻松活泼,所以雷军说赌资一块钱。


而铁娘子是强硬做派的工业时代风格,执行力超强,直接翻了10亿倍,弄得互联网小弟有点招架不住。


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董明珠与雷军的赌约,也是新与旧在接下来一个时代当中的交锋与融合。


2018年,小米营收1749亿元,格力电器全年营收为2000.24亿元,两者差距251亿元。第一轮赌局以雷军失败收场。


之后,在2019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董明珠又谈到了和雷军的“10亿赌约”,并霸气的表示“10亿元不要了”,并且想要和雷军继续对赌,董明珠表示“我希望未来的5年,还跟雷军赌”。


近日,格力电器发布了2019年度业绩,实现营收2005亿元,同比增长0.24%;归母净利润246.72亿元,同比下降5.84%。


在格力之前,小米集团公布了2019年全年业绩。报告显示,小米2019年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了2058亿元,同比增长17.7%;经调整后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4.8%。


小米首次在全年营收上超过格力。


2、小米向左,格力向右


3月份,小米10发布会,本来定在2月13号,但是疫情原因,雷军最终决定采用“线上直播”方式召开。


偌大会场,只有雷军一个人,戴着个大口罩,虽然台下没有观众,但是在线上,小米10的发布会仅在B站,人气就高达1566万。


第二天,小米狂卖3个亿,成就了单日单品销量、销售额双料冠军。


雷军的在直播中说,生活可以被疫情影响,但我们不能被疫情打败。


董明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直播带货”,她表示格力依旧坚持线下销售,不愿让销售人员失业,并且要把线下店变成体验店,但是并不排除做线上服务。


小米成立于2010年,十年的成长,让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科技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年强的500强企业,成立至今,营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2%。


小米终于赢了格力,时代正在验证着什么?


对于格力来说,需要面临空调市场需求疲软造成的压力。


特别在疫情期间,格力电器营收大幅下滑,今年第一季度营收相比同期减少200亿元。依据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格力营收预计为207亿元到229亿元,上年同期营收规模为410亿元,同比下降44%到49.5%。


来自IDC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2.3%,而小米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5.5%至1.256亿台,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三星、华为和苹果。小米披露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全年营收规模高达1221亿元。


3、小米布局生态,格力遭遇流产


2016年,小米进入成立以来的低谷期。当年,小米出货量大约为4150万部,比2015年的6400万部暴跌36%,从国内市场排名第一跌落到第五,低于华为、苹果、OPPO、VIVO。那一年,有人说,小米的饥饿营销不灵了,为发烧而生的品牌理念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对潜在人群的呼唤力和共鸣感。


在2017年,小米内部重大调整,雷军痛定思痛,小米迅速走出低谷,实现同比增长超过60%,当年实现营收超过1146亿。


今天的小米,依然具有很强的增长能力,在若干年前布下的大局,小米正在开始发挥明显的协同效能。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上市。当时,雷军一再强调,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在大众的认知里,小米就是一个做手机,无非只是通过线上销售,互联网的基因从何而来?


小米终于赢了格力,时代正在验证着什么?


雷军费尽口舌,解释小米模式:小米业务被称为“铁人三项”,分别是互联网、硬件、新零售三大方面。


硬件是小米的主营业务,包括手机,路由器、智能家居产品等等。互联网和新零售在当时是让人看不懂的模块。直到今天,大家才慢慢摸透了雷军的布局,数字化产品的关联,数字智能化产品的创新,可以认为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小米有品、小米之家等等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零售模式,可以认为小米也是一家新零售公司。


不得不叹服雷军的布局,是超前的。


根据小米官方的通报,在2017年的时候,小米生态链销售额就已经达到200亿人民币,生态链旗下的公司达到99家,小米生态链旗下的产品,已经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小米手环全球出货量与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比增长42.2%。小米手环是华米科技的产品,华米科技还有体重秤、体脂称。米家的扫地机器人;专注于插座、插线板的青米公司;专注于厨电领域的云米公司;小米充电宝属于紫米公司;智米公司的空气净化器、负责智能家居基础配件的绿米公司,等等等等。


小米生态成了一个群米大会。


如此庞杂的产品体系,小米做对了一件事。


它只用一根线,把这些无论是新产品(比如手环、扫地机器人、智能音响等)还是老产品(比如插线板、电饭煲、充电宝等)串联了起来,那就是所有产品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诉求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时尚产品,所以小米的产品广受年轻人的欢迎。


这样的产品定位也正是小米手机一直以来有意或无意打造的。通过小米手机的品牌背书,赋能其他关联产品。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样的生态布局之下,小米体系未来的增长潜力依然会十分可怕。即使其中有的产品可能会被市场淘汰,但是,大部分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品牌认知的产品,会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小米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国内最强大的智能硬件制造商。


再来对照一下格力这些年的热点在哪里?


小米终于赢了格力,时代正在验证着什么?


2016年8月,格力花了近30亿收购了珠海银隆,圆了自己的造车梦。造出了一辆类似于丰田埃尔法的艾菲MPV车型,是一款纯电动车。据说售价高达43万。


但是随着新能源车的产能过剩和补贴退坡,这辆国产的“纯电动埃尔法”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2018年7月份珠海银隆公司被查封,格力的造车梦也就此破灭。


2017年6月,格力上线新一代格力手机,款名为“色界”的手机上架于格力商城,定价3200元。


3月29日,董明珠接受采访时称,投10亿跨界进军高端医疗装备设备领域。“我从来不认为打了水漂,研发团队在逐步形成,要有一个培育过程。”


也就是说,这些年来,其实格力已经意识到了局限,苦苦寻求突围之道,但总是让外人看起来像是个笑话,而实际上也是更行如隔山,事倍功半,万分吃力。


4、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格力向何处去?

工业文明的本质,在于大批量生产。


从汽车到家电,工业产品追求更加的精确,可靠,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所以在工业化时代,经营管理要务是“增本增效”,诞生了在杰克韦尔奇时代的“6西格玛管理”,也诞生了所谓的“丰田精益管理”。


但是,当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原来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数字文明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不断的迭代,在于将数字化所带来的机器智能,赋能于生产和服务,在实现信息对称,降低买卖双方交易成本的同时,开创更加新颖的商业模式。


传统的工业时代的生产领袖们,他们如何拥抱数字文明,如何实现转型?


其实早在多年前,国内国外对制造业如何革新,已经给出了方向。


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人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所谓工业4.0,是指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也就是智能化。


小米终于赢了格力,时代正在验证着什么?


2015 年,中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其中有内容指出,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


无论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共同指向一个课题,就是数字时代与工业时代的融合,数字智能技术对工业生产的附能。


随着5G的到来,物联网将会得到极大的发展,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即使是一个空调,它也可能围绕数字智能化发生巨大的革命,让空调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懂每一个用户的细微需求。


对格力而言,立足空调制造为基础,拥抱智能化革命,抓住5G、IoT 设备、云计算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推动工业互联网超融合的机会,实现工控系统、通信系统和信息化系统的智能化融合,实现设备自动化、搬送自动化和排产自动化,进而实现柔性制造,这一切,也许是格力在当下这个时代唯一正确而且迫切所需要做的。


5、结束语:小米的隐忧


小米依然增长很快,但是小米依然存在隐忧。


第一点,作为小米的主流产品,手机的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市场日益衰弱。这也是当初小米手机定位成“青春机型”所带来的后遗症。


小米品牌影响力不及华为,身后还有OPP和VOVL的围追堵截。对于手机来来,小米除非有巨大的颠覆性创新,否则无法超越华为。在国产手机的品牌认知梯队当中,小米始终只能屈居第二。


第二点,对小米庞大的生态圈来说,传统型产品并无明显的竞争优势,除了小米手环、音响、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尚有智能化标签之外,如何保证整个生态圈所有产品的强大竞争力,是一个问题。


而且整个小米体系的产品并没有明显自主研发,独家拥有的爆款级颠覆产品,所有产品体系都面临贴身肉搏式的竞争。


第三点,在新零售领域,小米商城无所不包的产品体系(甚至包括化妆品、家居用品、服饰等等),也会让小米失去“聚焦性”。


对照当下的格力和小米,这两家企业恰恰互为长短,格力太聚焦,只有空调;而小米太多元,从电子产品到家居生活无所不有。


时代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拐大弯的过程也许已经过半,无论格力还是小米,作为中国制造、智造的代表性企业,都既需要嫁接传统,还需要面向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