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拳变”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灭亡

今日看点:“庚子拳变”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灭亡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史皇弟,今天给大家讲的是“庚子拳变”原因。自道光二十一年,鸦片战争后,欧西各国用其廉价商品,斩关直入,以倾销中国。但通商结果仍不能改变中国生产方法,而只是破坏中国之经济组织,农村始以崩溃,社会始以动摇,对外交涉则屡丧主权,虽有洋务运动,却只着重船坚炮利,及中日甲午战争后,把自强运动三十余年所制造经营的军事建设,毁于一旦。再者,清廷的晦愚无能弱点,完全表露无遗,外人在中国境内更是横行无忌,国事日非,遂酿成“庚子拳变”,即义和团是也。而此次民变的酿成,皆由其时代背景所促成,兹分析如下。

“庚子拳变”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灭亡

甲午战争

时代背景

中国排外运动之所以发生,乃由于华人之渐渐自觉外来新文化实与中国国情不适之故。据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云:“建造铁路之时,漠视坟墓,以致有伤居民自仰情感更重,近年以来,瓜分中国常为世界各报纸最喜讨论之题目,复使中国上流之自尊情感,深受刺激。最后更以欧洲商人,时常力谋损害华人以图自利。至于一二牧师,又不知自爱,作事肆无忌惮。”据对方之言,可知我国受外人压迫,由畏生恨,由恨生仇,激而为此,以自求自存,盖亦民族自觉后爱国运动之横流而已。至于“庚子拳变”,在本质上亦系救国运动,唯思想愚昧,方法笨拙。但义和团之变,含有自尊大以鼓舞国民之志者。

“庚子拳变”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灭亡

清朝铁路

积愤之造成,瓦德西所谓西报瓜分之说、洋商谋利教士牧师之毫无忌惮,皆可使神明华胄之民族,感受压迫,无可如何,上下郁勃,待机发泄,而尤以教案所予人民愤积为最大。盖自十八世纪教皇禁令实施以后,中国礼教上,“敬天”、“祭祖”、“祀孔”诸事,已为教中所不容,新旧文化之冲突,已不能免。故道光以前,中国政府禁止传教,视其为异端。但自鸦片战争后,英人以武力使中国开港,并取消禁教之令,英法联军后,法人更以教案为口实,借传教以发展其势力。教士遍入内地,并得置产,恃条约作为护符,依炮舰为后盾,不受地方官吏之约束,反包庇教民,干涉诉讼,如麻城教士梅宝善、献县教士徐博理尤为著。

“庚子拳变”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灭亡

鸦片战争

传教所得的效果不大

  • 一因中国人对于宗教信仰,素来淡薄
  • 二因基督教充满了西方文化色彩,一般人不易接受
  • 三因部分列强把教士当作侵略的先锋,教士有了这种力量支持,趾高气扬,目空一切
  • 四因教民中不法分子倚仗教士为后台,常与平民发生纠纷
  • 五因地方上狡猾之徒,有意投身教会,借教会作护符,横行乡里,欺压平民
  • 六因民间发生仇教言论,常常不问曲直,不经地方官的审问,颠倒黑白

上诉本国的驻京公使,向总理衙门直接交涉,而总理衙门只得重申保护西教命令,处罚地方官吏,以致后来不少的地方官吏,不敢依法判决,明知曲在教民,也只让教民得胜,如天津教案中法领事被戕,即可知人民怨恨之程度。

自设五口通商以后,我国之关税不能自主,外国货品大量输入,于是洋人之经济势力,逐渐控制市场,固有旧式工业,遭受压迫,民族经济遂日趋于凋残。自太平天国事后,人民经兵燹之祸,一般人之生活,更陷于万劫不复之境。而在民间方面,因为中国人排外的观念,向来强烈,中英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之役后,排外观念更深。中日战争以后,列强纷纷强租港湾,索要权力,排外观念,由然顿促。加以列强之经济压迫,失业群众增加,人心浮动,偶有争端,便易引起轩然大波。

“庚子拳变”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灭亡

时局图

戊戌政变,太后虽夺得政权,但取之,非正也。故制造光绪病重谣言为废立篡弑之阴谋借口,原来废立之谋,本定于翁同龢罢职之时,命荣禄督直,节制北洋三军,即欲乘阅兵以借行废立。及戊戌政变失败,西后初欲了结光绪帝,因宗室大臣求免,其所以不即行废立,盖恐外国使节不承认,则无以善其后。刘坤一谓“君臣之义已定,中外之言难防”一语,则侧重外人视听,将阴谋暂时打消,但于西后及保守大臣心中,已引起极不满之感,遂借拳民发难,实为雪私仇。

“庚子拳变”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灭亡

梁启超

排外经过与原因

义和团源出八卦教,起于山东,旧名“义和会”。其人平日设坛奉神,原是北方人民含有宗教性质的秘密组织。光绪中叶以后,外患日急,国人爱国仇外思想愈浓厚。时山东拳民设立“大刀会”,自夸有神术,枪炮不能伤,专事仇敌排外,来迎合人心。时山东巡抚李秉衡信而奖励之,于是“大刀会”在山东特盛。光绪二十三年,因发生曹州教案,杀死德籍教士二人,李便因此而被革职,由藩司毓贤继任。毓仍庇护“大刀会”,时“大刀会”已自称为“义和拳”,标“扶清灭洋”口号。毓更改“拳”为“团”,义和团之名,由是而生。而八国联军之役,为国人仇外最激烈之一次表现,亦为清代最末一次的对外战争。经此役后,列强视中国如无物,国人亦感非推翻清朝不足以救亡图存。而八国联军之役,乃由义和团排外运动而起。至于义和团排外的近因,可分余下几点,兹述如后。

“庚子拳变”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灭亡

义和团

自咸同以来,中国迭受外患,失地丧权,清皇室中诸人对外国之侵略行为,已恨之入骨。戊戌政变后,康、梁出走,英、日均加以庇护之,西太后之求不得;又以大阿哥溥儁之立,各国皆不入贺,且有讽词,遂使西太后对外人益形愤怅。而载漪更因其子不得为帝,实由各国公使从中作梗,尤对外人切齿。义和团便是由他报私仇、泄宿恨的一念之下招致而来。

“庚子拳变”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灭亡

慈禧

义和团事件之发生,实由朝廷重臣纵容庇护所致。如端王载漪、庄亲王载勋、辅国公载澜等均信奉拳民,有若神明,至依附载漪的大臣,有军机大臣刚毅、徐桐,他们以为拳民法术高强,可借之以复兴清国。至于地方官如山东巡抚毓贤、直隶总督裕禄等,更纵容包庇,认为非拳民不足以抗敌。朝臣态度固执如此,虽有开明人物如袁世凯、荣禄、许景澄等之反对,亦无补于事。

“庚子拳变”的原因,慈禧掌社稷,加速清朝的灭亡

圆明园

总结

甲午战后,列强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加强了对中国的掠夺和压迫,资本及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加速了手工业生产的破产。加以外国运用其强大资本,操纵中国金融贸易,并在华开设工厂,均直接加深其经济之榨取。同时政府亦因财政支绌,无力解救社会之困难,人民生活于困境中,遂不能不铤而走险。义和团事件之发生,都可说与之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