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了驾校教练骂人的权利?

谁给了驾校教练骂人的权利?

一直都听说驾校教练脾气暴躁,爱骂人,然而,只有当亲身体验过后,才知道,最有权利骂人的人,或许就是驾校教练。

因为,除了父母骂孩子、上司骂下属,在我们这个文明的社会中,我真的很少见到还有人有权利这样辱骂、侮辱另一个人,诸如,”刚长个子,不长脑子“、”脑子长到哪里啦“……这些在学校里只要老师敢这么说,会立刻遭到投诉的暴力语言,在驾校是家常便饭。

但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平时在家里是小公举、小公主,学校里是学生干部,公司里的中坚力量的社会精英,就像奴隶一样,被教练辱骂而毫不还嘴。这样的场景,想想,真的很清奇。

更让人刷新三观的是,有许多学员,还认为教练骂的对,骂得好,只有被骂自己才能学好。这样的人,如果不是从小被骂大的,我会认为她可能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假如一个社会的人,都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那么,这或许比地狱更可怕了。因为人人都屈从暴力,认为施暴者是善的,是为你好的。对这样的人,我很想问她一句,“你父母教你对别人好,就是骂人吗?”

但我很清楚,无论是教练的骂人特权,还是学员的忍气吞声,其本质上,是权利的不对等。因为教练掌握着学员是否能够考试,以及能否顺利学好车拿到驾照的权利,在目前为止,至少在西安,你只有通过报考驾校才能拿证。

学员花了钱,为了考试,只能收起自己的骄傲,还要赔上自尊,在教练的呵斥中考证。

假如学员可以自由选择教练,就像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培训班的老师一样,那么,我相信99%的教练都得收回他们的犬牙。可见,垄断的结果,就是服务的低质。

因为,当教练发现自己拥有绝对权力,而学员则毫无权利时,这种不受监督的权利,会激发出人类天性中最暴虐的因子。

同时,学员的逆来顺受,会更加助长教练的嚣张气焰。这就是一个关于底线的故事。或许第一个教练骂学员时,学员认为忍一时风平浪静。那么,第二个教练,会以更加恶劣的态度对待学员,还可以将其归结为成功经验。

所谓驾校经典语录“骂你是为你好。”

谁给了驾校教练骂人的权利?

《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剧照

有一个臭名昭著,同时声名远播的实验“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正好可以解释这种效应。

在这个1971年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主导的实验中,扮演狱警的大学生,几乎在一天之内就化身恶魔,对扮演犯人的学生进行各种人生攻击与侮辱,其中包括不让“犯人”使用马桶、逼迫“犯人”表演鸡奸,不穿内裤跳山羊。而“犯人”的反抗,只会换来更大的侮辱与打击。

尽管,最后证明实验过程中,“狱警”的行为是受到菲利普·津巴多的引导,但这依然证明了,在引导之下,人性之恶是如此的令人发指。毕竟,我们都没有忘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以及南京大屠杀。

最后,我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证明反抗教练的下场。我从不支持以暴制暴,但我更反对忍气吞声。因此,在被教练恶意训斥后,我当即反抗,结果被赶下了车。

而我也不打算再回到那个每天花费十个小时,只能练1个多小时车的集中营。

我打算通过私教来考证,毕竟省下的时间用来工作、学习,其价值要远远大于在驾校浪费的时间。

而如果我通过私教考证成功,就说明驾校并不是唯一可以考证的地方。

是的,在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讲究消费升级的当下,西安的驾校大概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糟糕的体验了。

真诚的建议,西安的驾校可以采用科技化的管理手段,学员可以在线约课,每堂课都是一对一,且学员和教练可以互相点评,让管理更加透明,这样,相信对于提升驾校管理,和学员的学习效率,都是一件好事。

据我所知,有些城市,比如包头市,已经开始实习这样的政策,那么,作为新一线城市的西安,为何要落后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