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老师提醒:中学生作文常考常新老话题,爸妈为孩子关注收藏

作文老师提醒:中学生作文常考常新老话题,爸妈为孩子关注收藏

回首历年的中考作文命题的动向,我们发现,一些往年中考里出现过的老话题再次改头换面,重新登上了中考舞台。不妨先来看个例子。

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

②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

③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要求:

①根据材料寓意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上述所举例子是河南省中考选题作文中的第二题,题目涉及的“合作”这个话题,至少被用作过湖北咸宁市、甘肃白银市和江苏南通市的中考作文试题。

这种“老话新用”的现象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延续性,即沿用常见、常规的老话题作为命制新题的基本点、出发点;二是间隔性,就是所选用的老话题,一般出现在两年及以上年份的中考里,尽量避免用到最近的即上一个年度中考里的话题,以避免猜题押题;三是创新性,即不是简单地重复原来的话题或题目,必须经过隐显置换(如例中就将老话题“合作”隐藏进材料里了)、长短处理、题型变化(由原来的话题作文变成材料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等方式,命制出适合中考的新题目。

我们该怎样备战和应对“老话新用”现象呢?

第一,结合阅读训练,做到就地取材。临近中考,我们做的试卷很多,其中阅读材料选用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读过这些文章之后,我们不妨多角度解读它们——文章揭示的是哪几个话题?作者表达了哪些观点?文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主题的?文中哪些素材、哪些写法可以为我所用?多从写作的角度思考范文,能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进行分类搜集,备好写作素材。搜集近四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将这些话题分为自我成长、生活热点、品德修养、情感体验、思辨感悟、想象创新等类型,然后从课文、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报纸电视等途径中,把一些相应的名人名言、典故史料和新闻时事等归类到各个话题之下。这样,一旦需要相关的材料,就可以信手拈来。

第三,开展转换训练,提升思维能力。闲暇之余,将一些老话题、常见常用话题进行隐显置换、长短处理和多题型改变,将变化出来的新题目罗列下来,比较一下题意的不同,各自该怎么写。这个活动,不受时间的限制,可长可短;还可以两个人或者多个人一起做,共同提高。

第四,强化话题意识,提高应变能力。面对中考题目,我们要迅速找出题目涉及的话题,一旦确定话题,迅速回忆自己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是否写过这个话题或者类似的话题?积累的哪些素材可用……找准话题,尽快跟自己的积累和学习活动对接起来,达到快速、高效写作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