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老師提醒:中學生作文常考常新老話題,爸媽為孩子關注收藏

作文老師提醒:中學生作文常考常新老話題,爸媽為孩子關注收藏

回首歷年的中考作文命題的動向,我們發現,一些往年中考裡出現過的老話題再次改頭換面,重新登上了中考舞臺。不妨先來看個例子。

讀下面三則材料,然後作文。

①一花不成春,獨木不成林。

②如果你想走得遠,請和大家一起走。

③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隻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鬆鬆進洞裡。

要求:

①根據材料寓意作文,題目自擬。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上述所舉例子是河南省中考選題作文中的第二題,題目涉及的“合作”這個話題,至少被用作過湖北咸寧市、甘肅白銀市和江蘇南通市的中考作文試題。

這種“老話新用”的現象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延續性,即沿用常見、常規的老話題作為命制新題的基本點、出發點;二是間隔性,就是所選用的老話題,一般出現在兩年及以上年份的中考裡,儘量避免用到最近的即上一個年度中考裡的話題,以避免猜題押題;三是創新性,即不是簡單地重複原來的話題或題目,必須經過隱顯置換(如例中就將老話題“合作”隱藏進材料裡了)、長短處理、題型變化(由原來的話題作文變成材料作文或半命題作文)等方式,命製出適合中考的新題目。

我們該怎樣備戰和應對“老話新用”現象呢?

第一,結合閱讀訓練,做到就地取材。臨近中考,我們做的試卷很多,其中閱讀材料選用的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好文章。讀過這些文章之後,我們不妨多角度解讀它們——文章揭示的是哪幾個話題?作者表達了哪些觀點?文章是用什麼方法來表現主題的?文中哪些素材、哪些寫法可以為我所用?多從寫作的角度思考範文,能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

第二,進行分類蒐集,備好寫作素材。蒐集近四年來全國各地中考作文試題,將這些話題分為自我成長、生活熱點、品德修養、情感體驗、思辨感悟、想象創新等類型,然後從課文、試卷中的閱讀材料、報紙電視等途徑中,把一些相應的名人名言、典故史料和新聞時事等歸類到各個話題之下。這樣,一旦需要相關的材料,就可以信手拈來。

第三,開展轉換訓練,提升思維能力。閒暇之餘,將一些老話題、常見常用話題進行隱顯置換、長短處理和多題型改變,將變化出來的新題目羅列下來,比較一下題意的不同,各自該怎麼寫。這個活動,不受時間的限制,可長可短;還可以兩個人或者多個人一起做,共同提高。

第四,強化話題意識,提高應變能力。面對中考題目,我們要迅速找出題目涉及的話題,一旦確定話題,迅速回憶自己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是否寫過這個話題或者類似的話題?積累的哪些素材可用……找準話題,儘快跟自己的積累和學習活動對接起來,達到快速、高效寫作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