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临港自规房管局破题之道 拆一片区 结一片缘

前 言

宜宾临港自规房管局破题之道 拆一片区 结一片缘

高楼耸立、水清路畅、绿树成荫、满目生机……临港昔日的沿江老工业基地(天原片区),正在完成华丽蜕变。

将沿江的老工业企业退岸入园,对老工业企业的家属生活区实施棚户区改造……征地拆迁好比一个战场,临港自规房管人凭着过硬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品质会同区级各部门、所属街道用地保障指挥部,赢得了这场战斗!

截至目前,这场轰轰烈烈的征迁战,棚改完成率达99.98%,累计交出土地约2500亩;临港东部产业园二期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全面完成……呈现出和谐的良好局面,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紧张、有序、稳步推进。

其间,究竟发生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又凝聚着怎样的可贵精神呢?

2014年8月,临港正式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2000天真情服务,目前完成率达99.980%,累计交出土地约2500亩。

2019年4月30日,临港启动东部产业园二期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123天连续奋战,完成9008亩土地征收任务、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1950户,于8月30日全面完成。

成绩来之不易。

如何化难为易,快速推进?临港自规房管局高位应对、担当实干,逐步摸索出一套“科学、阳光、公正、和谐”的工作理念和操作模式,确保了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此为引领,临港棚改“改”出了品质、“改”出了速度、“改”出了经验,圆了百姓安居梦。


一种态度坚定不移


宜宾临港自规房管局破题之道 拆一片区 结一片缘

春意盎然,家住黄桷坪花园的廖阿姨下午总和丈夫到临港滨江环线步行晒太阳,廖阿姨说:“这是一种情怀,这里有家的味道。” “家”,确是如此。 2014年8月,临港正式启动棚改工作,涉及天原集团、长江纸业、华电宜宾公司、红星公司(799)、金川公司(899)五大厂区以及老工业基地周边、沙坪城中村等项目,共涉及土地约3200亩,涉及产权房屋搬迁11347户。廖阿姨是金川一户棚改居民。30多年,一家人挤在40平方米的底层房子里,“棚改好啊,不仅让我们搬进了小区,老家的地方还修了滨江路,天气好都去走走看看。”廖阿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棚户区改造是改善城市面貌的一项有力举措,更是提升困难群众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

宜宾临港自规房管局破题之道 拆一片区 结一片缘

一种态度坚定不移。

按照临港区党工委、管委会指示,区征领办部署,临港自规房管局整合各方力量,完善了征收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统筹协调、各用地保障指挥部具体实施的土地征收工作机制,全面承担土地、房屋征收各项工作;优化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形成了有效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的激励保障机制,建强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感恩知足奋斗”敢打硬仗,克难攻坚的征地拆迁“主力军”。

在区级层面,成立了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棚户区改造指挥部,直面问题、动真碰硬。区领导多次深入征收一线调研指导,现场办公解决“疑难杂症”,扫除障碍促征收。

在通力配合之时,抽调工作经验丰富、积极性高的干部职工,组建棚改现场工作组,建立工作微信群,保证信息通畅,工作高效。

在村内动员搬迁阶段,现场工作组与当地村社干部建立长效联络机制,通过基层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担当征收工作的战斗主体。

“工作队的作风特别好,对我们也有耐心,拆迁政策条款讲得清清楚楚。”“这些队员不怕吃苦受累,有的住户白天不在家,他们就晚上上门宣传政策,征求意见。”“测量房屋面积的时候,一户跑个五六趟是常事。大家都铆足干劲儿,不完成任务不放松。”棚改住户们的简单话语,给了棚改工作大大的赞。


一种奉献甘苦与共


宜宾临港自规房管局破题之道 拆一片区 结一片缘

棚户区改造,是涉及百姓利益的大事、要事,更是一件难事。为什么临港能如此快速推进?在经历了多场征收硬仗以后,临港自规房管局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在工作中,坚持以诚心换取棚改户支持工作的真心,以真情换取他们支持工作的热情,做到宣传政策清楚、掌握情况仔细、把握政策精准、服务群众热情,确保征收政策宣传入脑入心。

一直以来,临港棚改工作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改不改?怎么改?群众说了算!”的思路进行,目的是让群众拥有主动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宜宾临港自规房管局破题之道 拆一片区 结一片缘

一种奉献甘苦与共。

兰坤是临港棚改中的年轻工作人员,他被安排到天原棚改工作组。“刚参与棚改工作时,第一次见到拆迁户,我一下子懵了,事先练了好多遍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谈起刚开始接触棚改工作,兰坤感慨良多。

一次、两次、十次……兰坤学会了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体会到了与群众打交道要先通情再达理,感情不通再多的理也没用;感受到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换位思考才能得到理解。

刘大哥是天原一期棚改居民,最初他不理解棚改政策,兰坤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听了多少难听的话、加了多少班,硬是与刘大哥“死缠烂打”,最终刘大哥被兰坤的工作态度打动,同意签约。

一个月后,刘大哥跑到棚改办公室找兰坤, “小兰啊,大哥之前的态度让你为难了,现在我住上小区房,出门就有超市、菜市、医院,方便得很。棚改同志爱岗敬业,好样的。”刘大哥简单一句话语,让兰坤的心里特别踏实。

为了让老百姓早搬迁早受益,临港抽调了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工作人员组成棚改“铁军”,宣传发动到位、政策培训到位、工作方法到位,不分昼夜、不分假日地推进棚改工作,每一笔安置补偿款按时足额发放到每一户棚改老百姓的手中。

“只要我们把棚改居民当亲人,哪怕他们是一块冰,我们也会把他们‘含化了’!”原金川社区居委会主任杨韬深情并茂的一席话,道出了所有棚改人的心声。

担当作为,事不避难。创新性帮群众解决问题,将政策精确传达到千家万户,是临港棚改干部工作的“法宝”和“利器”。


一种承诺清风拂面


宜宾临港自规房管局破题之道 拆一片区 结一片缘

一把尺子量到底,保证所有环节公平公正公开,阳光棚改圆了百姓安居梦。

“为全程保证公平公正,棚改拆迁过程中,对党员干部约法三章:坚决不能说和做不利于搬迁改造的话和事,坚决不能为搬迁改造设置障碍找人说情,坚决不能违背、突破政策办不符合政策的事。”临港自规房管局局长聂勇说。

宜宾临港自规房管局破题之道 拆一片区 结一片缘

一种承诺清风拂面。

天原棚改居民孙丽收到补偿款后,搬进了临港中央。“最开始有点担忧,在电视上看见有暗箱操作的情况,棚改工作人员拍着胸脯给我们保证绝不可能,请我们相信。最终,他们用实际行动说服了我。”在孙丽心里,棚改工作人员就是贴心人。

金川电子棚改居民饶晓薇,还记得前几年参加评估测绘公司遴选的事儿:“我们老百姓自己投票选举评估测绘公司,公开、公平、公正,我们的地盘我们做主嘛。”她对公开、透明的遴选方式表示赞同。

棚改拆迁顺不顺利,关键在政策好不好、公不公平、能不能落实。临港切实做到每个环节不欠账,政策阳光、操作阳光、结果阳光,所有环节公平公正公开。

多年来,临港坚持把“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管到底”作为征收项目取得成功的“法宝”,对任何人不开口子、不突破政策,让所有群众都有获得感、公平感、幸福感,圆了百姓的安居梦。


一种理念持之以恒


宜宾临港自规房管局破题之道 拆一片区 结一片缘

临港发展脚步不停,用地保障是前提。

2019年12月26日,位于宜宾临港的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正式开工,这是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次极大推动。

一种理念持之以恒。宁德时代的背后,还有这样一群人。

4个月,123天连续奋战!临港自规房管人同所属用地保障指挥部一起,用耐心、贴心和用心,顺利实现了土地与房屋征收预期目标。

完成9008亩土地征收任务、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1950户、搬迁种养业22户、农转非安置1383人、搬迁杆管线215公里、交付建设用地1070亩……

数字背后,浸润着每一位临港征收人的汗水、泪水与付出。

征拆工作是“针线活”,不但要算好“细账”,更要有“钉立一点,钻深钻透”的毅力和勇气。临港自规房管人深知,征拆工作必须做实做细。思想工作做不通?做了10次没有?做了100次没有?


宜宾临港自规房管局破题之道 拆一片区 结一片缘

在征收时,有三家人对于征收政策不了解,工作组数十次上门做工作、做沟通,充分掌握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面对过分要求,坚持政策权威;面对粗话指责,平心静气解释;面对各种质疑,耐心逐条解读……一次次的努力,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这是临港自规房管人的工作箴言。

征拆工作,一头牵着城市发展,一头牵着被征拆户的利益。如何让老百姓满意?“心系群众、秉持公心”,征拆工作者们用行动作答。

为争取更多百姓理解,他们加强宣传造势,坚持“阳光拆迁”,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面对一个个“硬骨头”,区征领办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现场一线,对于现场能够处理的问题,现场拍板处置;对于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多次召开个案会商专题研讨,切实解决困难,清扫障碍,保障用地。

确实,不到现场,感受不到征地拆迁工作的难。这么多的“疑难杂症”摆在征地拆迁工作人员的面前,他们丝毫没有退缩和畏惧,他们坚信——只要工作做得细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谐征迁,没有做不成的事。

临港自规房管局,雕琢出一支“铁军”征地拆迁队伍,积累下一条“宝贵”征地拆迁经验。

临港征迁,未来可期:美了城市、乐了人心。

宜宾临港自规房管局破题之道 拆一片区 结一片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