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进步的根本驱动力:思维的维度

以前在某乎平台上写一些问题的回答,本意是希望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吸引不同观点的意见,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学习新的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类似于投石问路、抛砖引玉。

但是,当某些回答被系统算法评定为热门回答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甚至点赞,总有一些非常不友好的人会来不假思索地批评,网上俗称这种人叫“喷子”。一开始,我还真的会据理力争、详细回复。随着被喷的次数越来越多,自己都有点快被气炸的感觉。

再然后,看到有个比较经典的留言,让自己稍许有些释怀:你的回答有1万个人看,1千个人点赞,1百个人留言,10个人喷你;你不去为有1万个人看了你的回答而高兴,也不去感激有1千个人点赞,却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那10个喷你的人身上,傻不傻!

人生进步的根本驱动力:思维的维度

这个经典留言从感性的角度,很大程度上疏导了我的消极情绪。从那以后,我不再那么纠结极少数不友好的人喷自己的观点。有的时候,甚至有点期待别人来喷自己,因为感觉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胸襟、肚量、修养,并改进自己的脾气。

说实话,做到这个程度其实是很困难的,因为现实教育我,正常人面对别人的善意批评都不能完全做到波澜不惊,遇到喷子就更加不能心平气和了。情绪总是能够先于理智来帮助我们判断一件事情。我总是喜欢在自己的文章里面探讨“根本原因”、“核心道理”、“基础原理”,面对被喷的场景而难以淡定,根本原因恰恰就是最强大的人性啊。

接受别人的意见、被别人挑战自己的固有观念、甚至承认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一个想法是错误的,这些都是逆人性的,阻力极大的。除非,你不要等别人来挑战你的观点,而直接自己挑战自己的观点,实现螺旋式的自我升级。

家里的长辈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们:上等人不教育自成才,中等人教育成才,下等人教育也不成才。什么样的人能够自成才?成才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就是头脑发达。那么“头脑”又是什么?是多吃补脑子的食物和药物吗?当然不是,是头脑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东西叫思维,多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成体系了,叫思维体系。

我将思维体系分成五个维度,希望按照麦肯锡“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来划分。有缘人看到这篇文章,如果有高人能够提出改进意见、甚至指出错误,本人将感激不尽。当然,如果被无脑喷了,那就继续锻炼肚量吧。

人生进步的根本驱动力:思维的维度

一维:就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也不试图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维:依靠初始信息建立了自己的基础认知体系,并永久性地坚持下去。当遇到与自己观点不同、或者描述的事情与自己脑子里存储的那个版本有出入、或者事情的发展没有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向进行时,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而反驳其他任何版本,哪怕是已经成为现实的事物。这种思维体系的建立据说和“鸭子认妈妈”的原理很像:鸭子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看到的第一个移动物体,就会终生认定为自己的妈妈。

三维:虽然自己的基础认知体系的建立是基于初始信息,也就是第一次听到的、看到的、学习到的、经历过的,等等。但是,不盲目坚持这个基础认知体系,在碰到不同观点、同一件事情的新版本的描述、或者事件的发展朝向自己理解的不同方向进行的时候,会查找信息来验证哪一方是正确的,直到获得一个自己认可的真相。只是,在没有碰到不同观点的时候,不会主动去验证自己的固有认知体系,也不会去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

四维:在三维的基础上,会主动学习和吸收新的信息,从而扩展自己的认知范围。在不断的学习和吸收的过程中,通过交叉验证,检验自己固有的认知体系,从而使其获得更新。通过认知体系的更新与扩展,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由此解读和判断一切事物的发展。

五维:在四维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持续升级(甚至重建)自己的思维体系,朝向哲学家的终极方向前进:参透宇宙。

人生进步的根本驱动力:思维的维度

按照上述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在一维的高度,根本就没有思考能力可言了。这种人相信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少的,他们要完全依赖别人的想法和意见来处理一切需要思考的事务。这种人一般属于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

值得重点分析的,就是二维高度的人们。我不敢说这种人占当今世界总人口的大多数,但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经历,以及尤其是最近疫情的发展,暴露出这种人在世界范围内是数量巨大的。

二维高度的人,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认知体系,而没有思维能力,更不用谈思维体系了。他们应该是在人生前二十年左右(可能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就完全建立和固化了对一切事物的认知和判断。然后的余生,他们的大脑都是在做一种“匹配”和“对比”的机械式工作。就是说,他们每遇到一个观点或者事物,就去脑海中寻找类似的、可以匹配的对应信息,然后进行对比。差不多或者一样的,他们就认可;差很多或者干脆有点不一样的,他们就否定。

这种思维维度的核心就在于“固化”二字,中短期内完全没有改进和升级的可能。长期很难说,搞不好人家五十年以后突然觉悟了呢。这种思维维度的人,是最容易产出“喷子”的人群。因为他们看到一个新观点,或者是和自己印象中对一个事物的不同版本的描述,他们就本能地否认新信息,而维护他们的固有认知。一部分不吐不快的人就自然出来喷别人了。

那么,面对这种人应该怎么办?这几年网上不是流行一个词叫“阈值”嘛,用这个词来描述的话,就是改变这种人的观点的阈值极其高,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和力量才能突破这个阈值,产生改变的效力。那么请问,我投入这么巨大的资源去改变他们,图什么呢!

人生进步的根本驱动力:思维的维度

三维高度的人,我愿意一厢情愿地认为,占我们社会总人数的大多数。当然,我必须承认我并没有事实依据来支持这个美好的愿望。为什么说“三维高度的人占社会大多数”是个美好的愿望呢?因为只有达到这个思维维度,人们才能真正开始持续地进步。而社会的进步是依靠个体人的进步所带动的,如果大多数人都不进步,社会就非常麻烦了。这个事情网上有非常靠谱的意见领袖专门发文讲过,世界很多国家正在“印度化”,包括唯一超级大国美帝。

三维高度的思维的重要特征,就是面对不同观点或者事物描述的时候,会通过查找信息来验证到底自己的固有认知是正确的,还是眼前的不同版本是正确的。这个动手查询和检验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如果自己的固有认知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认知会得到强化。如果新版本信息是正确的,那么自己的认知体系就得到了一次更新。以后遇到同类的事情,自己就能够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

但是,三维高度还是有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地方,那就是进步的随机性。三维高度是不会自主更新和升级自己的认知体系的。如果没有碰到新观点、新版本描述、新的事态发展,那么人就会在浑然不知的状态下继续依靠自己少年和年轻时代形成的固有认知体系而行事。换句话说,如果以前建立的认知是对的,那就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对了;如果以前的认知是错的,那也同样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把事情做错了,关键是错了以后还不知道错在哪里。

人生进步的根本驱动力:思维的维度

四维高度的思维的重要特征,是它真正开始朝向“成体系”的方向发展了。换句话说,前三个维度的思维,根本不叫“思维体系”,而只是认知成了体系。前三个维度要么根本没有思维,要么思维是独立的、断点的,类似于没有串线的珍珠。

之所以说四维高度开始能够成体系了,是因为四维开始主动学习、主动拓展认知边界、主动验证固有认知体系内的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事件描述,等等。在这样的主动学习过程中,知识密度开始产生。当知识密度的提升达到一个临界点也就是流行的话叫“阈值”,很多曾经看似不相关的信息会被串联起来,从而有种“突然之间明白了很多事情”的顿悟的感觉。

而真正重要的,就是刚刚描述的那个“看似不相关的信息被串联”的过程,这就是思维体系的建立过程。这个神奇的过程很难具体描述,但经历过的人会发现,自己突然可以看懂很多事情、可以解释很多事情,当然说句半开玩笑的话,会突然觉得自己以前怎么那么蠢。

举一个例子,请问大清朝是怎么倒闭的?这个东西历史书上有写,你可以按照那个课本内容去念。关键问题在于,课本上一般写的是“对贫苦民众的压迫”、“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列强的侵略”等等之类,你都理解透了吗?如果考试要考,大家一般就是死记硬背什么“保路运动”、“辛亥革命”,不但背书很痛苦,而且很难记忆。如果记不牢,考试就写不出来。

这时候,如果有人问你,俄罗斯财政困难,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你能够联系到“大清朝倒闭”这个问题上面吗?这段历史是这样子的:

人生进步的根本驱动力:思维的维度

由于卡尔·本茨在十九世纪后期发明了汽车,而美国的亨利·福特于1908年生产出第一辆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在美国率先引爆汽车产业革命。而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催生了大规模的橡胶需求。橡胶类的股票就在全世界的证券交易所迅速地形成了巨大的泡沫。

如果橡胶价格可以人为控制,或者说,橡胶的产量无论如何也无法大规模地提升,那么橡胶的价格就能持续保持高位,从而支撑橡胶类股票的价格。但是,英国人发现马来西亚是个种植橡胶的好地方,于是迅速地在马来西亚推广橡胶种植,并很快导致橡胶市场供应过剩。最终于1910年下半年导致橡胶类股票泡沫破裂。

大清朝当局在当时的远东最繁华的第一大城市的上海的交易所有一笔资金,在这次橡胶股票泡沫破裂的过程中损失殆尽。为了填补财政窟窿,大清朝迫不得已走了川汉铁路国有化这步棋,导致了史上著名的保路运动。而为了应付保路运动,大清朝将湖北训练的新军调往川汉铁路现场办公,导致英雄城市的某部空虚,于是在1911年的10月份发生了影响我国历史的超级事件。

上面这个故事是不是听起来很玄幻?二维思维能力的人一定觉得这是我编出来的故事。那么为了满足二维高度的观众们的需求,我再“编”一个故事:

人生进步的根本驱动力:思维的维度

1973年,由于美帝在中东战争中支持以色列的行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美帝及其盟友展开报复:石油减产加禁运。这样一来,石油价格从3美元一桶直线上涨到13美元,短期的后来到将近四十美元一桶。中东一群原本穷得掉渣的国家一下子翻身成了土豪国。但是另一个国家也由此一夜暴富:苏联。

苏联在八十年代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其外汇收入的一大半来自石油,根本原因就来自于七十年代的那次涨价。一夜暴富之后的苏联,有了更大的经济基础和美帝展开冷战的较量,也支撑了其扩张的雄心。高潮就来自于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

三维思维能力以上的朋友就可以想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时候,打仗的基础不是因为有兵,而是因为有钱。这是由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粮草,就是钱。有钱,才能发动战争去抢地盘抢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钱。

虽然导致苏联倒闭的原因有很多,历史书上描述的方法应该会和大清朝倒闭的原因类似,什么“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发展”之类的。但是深层次的原因,还是需要从底层架构去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运用的过程。

1985年至1986年,世界经济有点萧条,需求不足会导致物价下跌这是大家都认可的道理。这个时期,石油价格下跌了一半。苏联的石油出口创汇损失惨重,同时由于苏联不得不大量进口粮食和轻工业产品,就需要大量外汇支付这些必需品开支。结果苏联苦熬三年,1989年在东欧发生了很多事情。再熬了两年,苏联倒闭了。对了,这几年的世界石油价格都没有起来。有没有把大清朝倒闭和苏联倒闭的原因联系起来?

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当学习的积累形成某个领域的知识密度,再通过进一步学习提升知识密度,最后当知识密度突破某个阈值,就完成了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信息的关联,也就是某个层次的顿悟。这个过程就是思维体系的建立过程,当然也许一次“顿悟”还不够,多几次你就必然会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了。

当这个思维体系建立起来之后,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个思维体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好比手上有了金刚钻,可以出去揽瓷器活儿了。通过上面两个案例的描述,如果能够在脑子里建立起“财政对于一个社会的影响”的思维能力,这个学习就算成功了。有了这个思维能力,你可以分析今天的俄罗斯、中东土豪国、美帝、老欧洲等等的国际局势和重大国际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能力是一种通用能力,你完全可以把它移植到任何其他方面,比如股票投资、企业经营、产品销售、营销活动等等。这是我们立足社会、创造价值的根本源泉。而当“点”的思维能力成长连接为“网”的思维体系之后,我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更加赋予我们看懂很多事物及其发展趋势的能力。

人生进步的根本驱动力:思维的维度

五维高度的人,要么正在朝向哲学家的方向前进,要么已经可以称之为哲学家了。这个维度已经脱离了对具体实像的研究,而升华到对基本规律的研究上了。我们常说,有人具有“一眼看透事物(或者人)本质”的眼光(或者能力)。这种“看透本质”的能力,其实就源自于对基本规律的研究和理解。

喜欢《易经》的人应该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精通《易经》的人,不需要通过占卜就能准备判断一件事情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这个人已经精通了事物发展的基础规律了。这不就是很多人梦想拥有的预测未来的能力吗!

当然,有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这件事情很难说,毕竟这么强大的思维体系只是相当于一个“公式”,要解题光有公式不行,还要有原始数据的输入。因此,没有海量原始信息的输入,光有“公式”也无法凭空预测一些大事件的未来发展。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段“鸡汤”,说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讲过一段话:如果把我一个人丢在沙漠里且身无分文,只要有一个驼队经过,我一定能够重建今天的商业帝国。这段话据称出自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中。它的核心意义是告诉人们,石油大王之所以是石油大王,不是依靠他有多少资产,而是因为他的头脑。这就是石油大王脑子里的商业思维体系的价值。

我猜,到这里也差不多说清楚了关于我理解的思维的五个维度。如果人生想要实现所谓的成功,或者单纯的想要日子越过越好,那么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途径,就在于思维维度的提升。我已经不知道第几次引用网上这句最近很流行的话了:人赚不到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钱。而我还喜欢另一句话:凭运气得来的一切,终究会凭本事亏光。

关于具体怎样提升思维的维度,我相信之前的一篇文章已经写得比较清楚了,欢迎查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