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哲理诗二首

李白哲理诗二首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哲理诗二首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因牵连永王李磷谋反案,被流放夜郎,他从四川赴贬地途中获知了被赦的消息,惊喜交集,便创作出了这篇传唱千古的名篇。这首诗的题眼在于“快意”二字,其字词中洋溢着明朗的激情,体现了诗人豪爽不羁的性格。写舟船之快,实是写心情之畅快。全诗一气呵成,毫无阻塞之感,痛快淋漓,第一句写白帝城之高峻,仿佛城池是在彩云中一样,以舟船从高处顺流而下的迅捷为“千里江陵一日还”作铺垫。第二句以空间与时间的对比衬托出作者还家的兴奋,第三、四句用两岸的猿声衬托行船之速,仿佛声犹在耳,船行已过万里之遥。诗人的心灵挣脱了羁绊,顾盼神飞,摆脱了困顿与烦扰。这种战胜困难,甩下包袱的情感表达形式已经成为一种古今共同的人生体验了。

李白哲理诗二首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这首诗以一轮明月为触发点,月亮每天晚上从海面升起,白天在云中落去,那么它的家在何处?月中的白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捣药,它是否会觉得疲倦?嫦娥一人孤零零地生活在月宫,她与何人为邻?作者这些奇特的想象背后,其着眼点正在于“孤寂”二字。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可是却离不开群体性生活。个体与群体,这对矛盾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具体体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自我意识与群体意识之间的对立和差异。李白作为盛唐最为伟大的诗人,他的孤独与寂寞是可以想象的,所谓“孤芳自赏”“对影自怜”的历史评价,实际上正是李白缺乏同道好友的不得已之举。因此,李白只能将月亮视为自己的朋友,这个人格化的月亮投射了作者个人的情志,反映了作者对个体生存问题的哲学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