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認為銀行理財是最安全的?醒醒,早就變天啦!

即便現在我國的金融市場已經很發達了,但是我相信仍有絕大部分朋友提起理財就不由自主地想到銀行,在他們的概念裡,銀行是最安全的,買了銀行的產品就可以高枕無憂坐等收益了,其實,市場早就不是這麼玩兒的了。

一、銀行竟然會破產

大家信任銀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個誤區:固若金湯的銀行是不會破產的,所以把錢放在銀行是非常安全的。

事實並非如此。

從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險條例》正式施行。《條例》明確規定,銀行是可以申請破產的。而且在我國也早有先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註冊資金高達16億的海南發展銀行因為不良資產比例大、信譽差等原因發生了擠兌現象,在耗盡了準備金和國家34億元的救助金之後仍未能擺脫困局,最終宣佈破產。

除此之外,河北省肅寧縣尚村農信社也是全國首家被批准破產的農村信用社。

存款保險制度保障針對的是在同一家銀行的存款本息總和不超過50萬的情況,一旦銀行破產,這部分本金是100%賠付的。

但銀行理財和這個制度保障可沒有半毛錢關係,它是“按合同執行”,也就是說任何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

二、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收益”

在一次隨機抽樣調查中我們發現有65%的受訪人群還停留在“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保本的”印象中,但是很不幸地告訴大家,早在2018年央行就聯合四部委發佈了《資管新規》,按照資管產品的類型統一規制,明確淨值化管理,打破剛性兌付。

你還認為銀行理財是最安全的?醒醒,早就變天啦!

這意味著銀行的理財產品再也不能“保本保收益”了,以前銀行經理拉著你吹的天花亂墜保證不會虧錢,但是現在明確規定合同裡不允許出現這類字眼,銀行理財沒有了保本的優勢,它的性價比陡然下降。

曾經因為大家對銀行有著天然的信任,所以銀行經理跟你說什麼你就信什麼,絕大多數人買產品全聽銀行經理一張嘴,他說好,你就買,甚至連產品說明書都不翻一下。現在可不同了,如果還有銀行經理跟你口頭承諾這個項目是保本保息的,你就讓他寫到合同裡,當然,他肯定是不能寫的,所以這不就是空頭支票嗎?

隨著《資管新規》一步步落實,保本保息的產品會漸漸退出歷史舞臺,對於保守型投資人來說曾經“閉眼買產品”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大家要慢慢調整心態,學會辨識風險。

三、銀行理財的文字遊戲

很多銀行理財產品都會給你一個預期收益率的範圍,比如告訴你該產品預期收益率可以達到3%-9%,投資人看了心裡那叫一個美滋滋啊,自動代入9%開始算收益了。問題來了,這個最高收益一般都是達不到的,從歷史兌付情況來看能達到4%都算不錯的了。

你還認為銀行理財是最安全的?醒醒,早就變天啦!

你以為自己撿了便宜買到了高收益的產品,最後付息的時候只不過比R1-R2高一點點,可能這就是現實和理想的落差吧。

很多銀行工作人員在推銷產品的時候都會避重就輕,一味強調收益卻沒有做到對客戶披露完整的信息,銀行擅用這樣的文字遊戲,只有吃了幾次虧的投資人才會醒悟,但是看完本文的你一定不會再吃虧了。

四、收益一降再降

2019年開始我國的豬肉價格飛漲,CPI受到這超常的影響也一路高居不下,據估算通貨膨脹率達到了7.8%,這意味著如果你每年的投資收益率達不到這個數字,你的資產就是在貶值,大家的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平白無故地縮水了,誰不心痛?

受疫情影響,現階段融資需求大增,中央為了重建災後經濟、降低融資成本也是多次降準降息,預期未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對寬鬆,簡而言之就是:降收益是大勢所趨。

而銀行的收益早在疫情之前就開始跌了,之前銀行是為了與貨基和互聯網金融搶存款才提高了收益率,在金融工作會議後監管部門要求銀行控制風險降低收益,於是——

2020年2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8%,環比下降2BP,創近39個月新低,2016年12月以來首次跌破4%。

你還認為銀行理財是最安全的?醒醒,早就變天啦!

銀行理財收益4%,能跑贏通脹嗎?

答案顯而易見,差得遠呢。

既然銀行理財根本無法為我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我們為什麼還要選擇它?

大家想過這個問題嗎?是因為一直以來的慣性思維,有閒錢就放銀行,還是因為曾經的諸多誤區才認為銀行是絕對安全的?

無論如何,既然現在您瞭解到了這個真相,那就不算太晚。

其實業內人士普遍有個觀點就是新手菜鳥才買銀行理財呢,因為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太狹窄,根本不知道市場上還有更優質的理財產品,門檻高的比如信託,門檻低一些的比如政府債,這二者都是私募型產品,在小圈子裡流通,如果沒有“引路人”,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會了解到它們,關於信託和政府債的介紹安小妹往期已經寫過很多了,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翻閱一下。

沒有誰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尤其是在現在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尋求性價比最高的資產配置方式,舉個例子,同樣十萬塊,買銀行理財產品,我們根據平均收益率可以算出一年後你的利息是3800元,但是買政府債,收益卻可以達到9000-10000元,翻了近三倍,這樣一道簡單的數學題我相信大家都會做,這多賺的錢去買豬肉它不香嗎~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理財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