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上早教嗎,我在早教中心遇到的那些“奇葩”

說起早教,家長們都是又愛又恨,但又格外關心。早教中心越來越多,上早教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我的鄰居、朋友和同事有很多都在送孩子上早教。當然沒有上早教的也有很多。

有人說早教是個偽命題。早教能不能教會什麼還是一個問號,有沒有必要上也是持懷疑態度。

上早教的家長大多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早教到底要不要上?這是個問題。

玲瓏是二個孩子的寶媽,我在接觸早教中心一個多月裡,提升自己的幼教知識,也增加了自己的見識。

本文就說一說我在早教中心遇到的趣事,還有討論下早教中心到底要不要上。

孩子要上早教嗎,我在早教中心遇到的那些“奇葩”

1.早教是什麼

早教,是早期兒童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CE)的簡稱。這是從啟蒙運動時代開始興起的概念,傳統上是指從出生到8歲所涉及到嬰幼兒教育和養育。

早教,就是兒童早期教育。不管上不上早教中心,我們都要對兒童進行教育和引導。

早教≠早教課

2.上早教的都是哪些人

早教中心基本都是親子陪伴課程,陪同的家長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保姆。

千萬不要以為年輕的就是媽媽,偏老的就是奶奶。二胎政策放寬後,喊錯的時候常有發生。

有些奶奶非常注重保養,身材樣貌都保持很好,五十多歲看起來跟四十歲左右。

還有些是四十多歲補生二胎的,人疲憊憔悴就容易顯老。

現在我們統一喊“親愛的”以免尷尬。

孩子要上早教嗎,我在早教中心遇到的那些“奇葩”

父母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陪伴,把孩子交給老人,保姆養育,他們不懂科學育兒方式,無法給孩子正確引導只能選擇上早教中心。

年輕父母自己帶娃的,但是不懂怎麼帶,各種育兒信息混雜反而不知道怎麼科學育兒,到早教中心接受專業指導,回家延伸後效果更好。

當然,前提條件都是家庭經濟條件允許。

孩子要上早教嗎,我在早教中心遇到的那些“奇葩”

來上早教課的寶貝有以下幾類讓人印象深刻。

A寶寶性格很好,媽媽卻性格強勢,有其他寶寶不小心碰到了,媽媽破口大罵“誰碰到我崽,我打死她”這樣的家庭,需要改變的是媽媽

B寶寶1歲4個月還不會走路,爺爺奶奶每次來都抱在手上不放手,1歲才開始爬,放在地上趴著就不動。現在不肯上運動課了,只上音樂課。爺爺奶奶過度溺愛,連爬行走路都不放手,反而限制寶貝的發展。

C. 寶寶每次是保姆帶過來上課,保姆坐一邊玩手機的。有次寶爸也來了,保姆一口一個我的寶寶叫的好親熱的。囧

D寶寶手腳超軟沒有一點力,會安靜坐很久,老師叫都不動,皮膚超白,笑眯眯看著大家玩,不說話。聽說從小是保姆帶。2歲發現問題後,送過來上全日制託班。

其實,早教中心教的就是一種教養方式和正確的引導,監護人學習到後,耳聞目染觀念發生改變,課後延伸到家裡,那才是真正的改變。

孩子要上早教嗎,我在早教中心遇到的那些“奇葩”

3,早教中心要不要上

相信看了前面,你就明白了。

來上早教的孩子,代養人一般是爺爺奶奶或保姆,或者年輕的父母不懂如何科學育兒。

如果父母足夠耐心細心用心,積極學習科學育兒方式,學習如何引導嬰幼兒語言表達,與幼兒互動遊戲,陪伴玩耍,高質量陪伴…有充足時間陪伴孩子,是可以不用上早教中心的。

早教中心早教課可以提供的幫助主要在於兩點:

1,比較系統地讓家長了解如何更好的引導孩子運動,玩和加強不同方面的認知。

2,讓孩子可以有機會在幼兒園之前或者之外來接觸陌生環境,培養社交能力

孩子要上早教嗎,我在早教中心遇到的那些“奇葩”

4.早教最重要還是家庭教育

許多年輕父母低估了自己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其實孩子的價值觀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地位,旁人不可替代,父母的身教對於孩子性格、習慣、價值觀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上了早教,課堂45分鐘,最重要的是家長在上課過程中,看到老師是怎麼引導孩子,學習到正確引導孩子的方式

畢竟每次上課時間只有一小時,還有23小時都是在家裡度過。真正影響一個人的還是家庭環境。

孩子要上早教嗎,我在早教中心遇到的那些“奇葩”

5.早期教育需要堅持

為什麼有些孩子進步很大,因為家長堅持每週來上課兩三次,家長的養育方式和觀念也在跟著改變。家庭環境改變了,孩子的改變自然也大。

而有些孩子一週來一次早教課,或者一個月才上一次。孩子不會有什麼改變。

有些全職媽媽平時就是照顧飲食起居,卻忽視了孩子身心、智力發育,不注重孩子的語言發育,人際交往,身體動作發展。

好孩子都是好父母培養出來的,而接受更專業指導的父母,才能做的更好。

6.滿足以下條件的父母可以不用上早教:

  1. 多看育兒書籍,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互動方法
  2. 高質量陪伴孩子,閱讀,互動遊戲,多去大自然走走
  3. 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和孩子一起進步

上與不上,都在於家長的選擇,都無可厚非。

而我們最終都是為了孩子更好、更健康的成長!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被認真對待!

作者:玲瓏,80後二寶媽,從事過心理諮詢,早教,培訓行業。一手帶娃,一手副業。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和玲瓏一起交流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