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有志青年終成就——賈島《題李凝幽居》

提到賈島,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的想到“推敲”的故事,而“推敲”故事就源自賈島這首《題李凝幽居》詩詞。

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刻苦有志青年終成就——賈島《題李凝幽居》

這裡說到賈島就不得不說孟郊,就好比說杜甫便不會繞過李白一樣,賈島和孟郊是中唐時期兩位非常出色的詩人,蘇軾曾經把他們兩位的詩詞稱為“郊寒島瘦”,認為賈島和孟郊寫出來的詩詞讓我們讀來都能感覺出苦寒、消瘦的氣質。兩位詩人在自己的作品中透露出來這種苦寒的氣質,也只有在生活中確實體驗過方能在自己的文字中加以提煉、昇華,而這種極為特殊的氣質在文字中加以文學寫作的時候,是特別考究作者的文學功底,換句話說,就是非常考究兩位詩人的用字水平、煉字水平,包括李白、杜甫、韓愈等等詩人都是如此,成就了大部分唐詩的一大特點。而《題李凝幽居》的“推敲”更是讓人如雷貫耳。

《題李凝幽居》中李凝可能是詩人賈島的一位朋友,這位叫李凝的朋友“幽居”則表明了李凝是位有才識的隱士,所以賈島前往拜訪求學。一個“幽居”便徹底描繪了這位朋友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不凡和才高八斗的學識。那麼這個“幽居”到底是怎樣一個“幽”法呢?詩詞一開篇就寫了。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說李凝住的這個地方是獨居,沒有什麼鄰居,住的周圍呢也是雜草叢生,都長到院子裡去了。這兩句詩不是說賈島這位朋友住的很荒僻,荒郊野外的,然後也不愛打掃,院子裡的雜草叢生,若真如此那還怎麼住人呢?或者說還有人住嗎?這樣寫旨在營造李凝居住的環境確實很幽靜、別具一格的氛圍。這裡以虛帶實,用虛寫來突出李凝的居住之地的“幽”。

接下來就是千古名句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記得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感覺很矛盾,為什麼矛盾呢?矛盾在時間上。賈島去拜訪朋友是在晚上,因為敲的是“月下門”,並且還是很晚的時間,月亮都爬上天空了。賈島拜訪朋友的時候,他還看到了門口的池塘邊上的樹上落著鳥兒,這就矛盾了。大晚上的,賈島能看到遠處樹上的鳥嗎?千里眼嗎?顯然不是。還有,是賈島自己去拜訪朋友所以敲門,可為什麼又出來一個和尚來敲門了?賈島是和尚?顯然也不是。

所以這裡如同上面兩句一樣,也是虛寫,以虛帶實,營造一份意境,並不是要寫李凝的居住的真實環境,其核心還是要營造出李凝居住之所的幽靜,強調前面的主題。那我們就可以按照這種意境去理解。

夜晚,在這荒園的池塘邊樹上落著鳥兒,它們已經安然入睡。這時候了,來了一位僧人來拜訪他的朋友,僧人輕輕的敲了敲木門,木門發出的聲音驚動了樹上熟睡的鳥兒,使他們嘰嘰喳喳的叫了起來。這兩句詩其實就是以動寫靜,以靜襯幽。讓靜更靜,讓幽更幽。實際上哪有什麼鳥兒夜宿吃邊樹,哪有僧人月下敲門,這都是詩人心中所想,旨在採取這種手法更能表達幽居之幽。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寫的是詩人離開李凝的居所之後所見。詩人走過石橋之後往前走,發現原野上的景象大有不同。但是這又有問題了,不是晚上去拜訪朋友嗎?為什麼還能遠處的草原的景色了?所以還是在寫意。“移石動雲根”是因為在古代,人們認為雲是觸石而生,也就是說認為石頭是雲的根,天上飄的雲是在山間的氣息觸碰到石頭,然後生長出來到天上變成雲。這兩句總的意思就是說詩人過橋之後看到了不同的景色。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說“我”暫時離開此地,但是我還會回來的。因為我們兩個早已約定好,我們一起歸隱山林,不辜負這個約定。

所以,整首詩看似是寫賈島拜訪朋友,但其實都在寫李凝的居住之地的幽靜,表明了幽居之人的情懷以及賈島的嚮往。

刻苦有志青年終成就——賈島《題李凝幽居》

對於整首詩,最著名的當然也就數“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了,並且還有小故事。

據說賈島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對這兩句詩下了很大的功夫,到底是“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了?他一直猶豫不決。如果賈島只是寫實,實事求是的寫,便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是敲門那就是敲門,是推門那就是推門,可是整首詩賈島都是在以虛寫實、寫意,敲門時有聲音的,剛好符合以動襯靜,虛實結合,而推門則少了很多味道,沒有了太多的聲音也就沒了以動寫靜的意境了。

賈島一直在思索著兩個字,思來想去,走路便出了神,剛好碰到了韓愈。韓愈是什麼官呢?韓愈是京兆尹。京兆伊就是唐朝首都長安市市長,就是如同現在北京市市長。賈島衝撞了市長的隊伍,所以左右衛士便把賈島捉到韓愈的面前。賈島就說明緣由,以實相告,說“我正在琢磨推、敲這兩個字呢,不知道用誰好。”我們都知道韓愈也是一位大詩人,碰到這種事情,文人情懷自然而然的表露出來。韓愈被賈島的這種咬文嚼字的功夫所吸引,便下馬和賈島一起研究起來,最終確定為敲字。從此之後,韓愈和賈島成為莫逆之交。後來得益於韓愈幫助,賈島還考中了進士。韓愈對賈島是很器重的,他有詩《贈賈島》說:

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雲得暫閒。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

說孟郊死後,天下換了顏色,風雲都覺得從此沒有了人才。而上天擔心人世間文章斷絕,便在人間又生了賈島。足見賈島在韓愈心中的地位。

至於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呢?個人覺得故事虛構的可能性較大,無論從年代上、還是兩個人的身份上,以及兩個人的官職對應的時間,都有出入,不成立的。但是我們還是很願意相信這個故事是真的,因為我們對賈島這種刻苦讀書、認真細緻的態度印象深刻,內心喜歡這種風格。當然了,賈島的這種認真嚴苛的態度,也有侷限性,最明顯的就是這首詩。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千古名句,可你知道這句詩的上邊的詩句和下邊的詩句嗎?答案就是不知道。這就說明了,上句和下句的文學水平相差很大,這就是侷限性。煉字花費了很多的精力,但意境不出。

刻苦有志青年終成就——賈島《題李凝幽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