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國母“述律平”:縱如鑌鐵也消融。

契丹意為“鑌鐵”,這種民族的堅強硬朗始終飄揚在大遼的旗幟上,其中最凝重的一筆由契丹的女人書寫。

大遼國母“述律平”:縱如鑌鐵也消融。

敢於和男人爭霸天下的女人當屬武則天。但比武則天更厲害的角色還有一位。她揮刀斷臂鎮住了群臣。在主力征戰在外,敵軍偷襲 她能夠親自上陣殺敵。為堅持己見,不惜祖孫操戈。她給遼太祖阿保機謀劃軍國大計,助其立國留名。

在她的履歷上寫著軍機參謀、皇后、大遼國母。可以說自十四歲嫁給表哥耶律阿保機起,她就把自己融入了大遼的血脈榮光中。以至於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願於這位皇后共享大遼江山。她就是大遼開國皇后“述律平”。一生書寫傳奇。

大遼國母“述律平”:縱如鑌鐵也消融。

“看過太多大宋的悲壯,遼國這個多民族共制,“一國兩制”開創者的身影始終在歷史的深處搖曳 。不知道要有多堅強的民族才敢自詡為“鑌鐵”,大遼的堅強在北國的冰雪中閃著寒光。宋金遼淤結著太多的國恨家仇。以至於留給後人的的文化遺產往往被仇恨和偏見所掩蓋。

大遼國母“述律平”:縱如鑌鐵也消融。

大遼是一個堅強到執拗倔強的政權。創建者契丹更是個極力想保留自己族性的民族。開創了契丹文字;實施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治漢人的分制制度。遼被金人滅國 後又建立北遼,再被金滅。再重建東遼、後遼,遭到蒙古滅國。後建西遼覆被蒙古滅。遼國後裔貴族退守後在今伊朗重建“後西遼”政權。契丹人雖終難阻擋蒙古席捲鯨吞之勢,但把自己誓死不屈的堅強寫進了中華的版圖和歷史中。此後契丹這個民族隨著大遼一起泯滅遁入歷史長河。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遼人一次次在廢墟上站起來?從大遼立國國母“述律平”的性格中,也許可以窺一斑便知全豹。

大遼國母“述律平”:縱如鑌鐵也消融。

述律平”在立儲問題上她不惜清洗朝臣去陪先帝,不惜“自斷”。堅決立二子耶律德光為帝之心毅然決然。揮刀自斷右腕 ,言“心已死,身許國,以斷腕陪先帝於地下”,震驚朝野 ,無人敢擋其鋒芒。

若干年後再為繼位問題和孫子耶律阮戰場對抗,終因謀劃叛亂被囚禁至死。她不死不休的一生做了三件事。平叛、斷臂立君、祖孫火拼。是一己偏心的執拗還是為國遠謀的計深遠?大兒子耶律倍是確如其所料不堪重任,還是被逼為保命才投唐。以至於後來其子嗣耶律阮與祖母結下曠世仇怨,刀兵相向。

遼太祖阿保機征伐歸國途中病逝。對於是否留下繼位遺囑,史有爭議。生前天地人皇的安排是否是繼為安排沒有明斷?阿保機生前曾三個兒子評價,曰“長巧而次成,少不及也”。大兒子耶律倍適合還是二兒子耶律德光更適合承繼大統?作為母親的述律平認定了二子耶律德光。

大遼國母“述律平”:縱如鑌鐵也消融。

述律平死後《遼史》評價:“後簡重果斷,有雄略”。鑌鐵雖硬,終也消融。遼人有歌曰“百尺竿頭望九州,前人田土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契丹這個消散了的民族,消不散的是性格。如果可以重來,遼人是否還會選擇至死方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