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謹記,孩子離父母遠近不在於是否優秀,而在於是否有同理心


在上週與朋友交談的時候,聽到一個媽媽說:讓孩子很優秀有什麼用呢?將來孩子只會離我們更遠,也沒有人照顧我們。我的堂姐也是這樣,只有過年才回家一次,父母沒有人照顧,堂姐的爸爸媽媽為堂姐辛苦了半生,換來的卻是孤獨。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想不是的。孩子離父母遠近並不在於是否優秀,而在於孩子是否有同理心。對大多數人來說,高等素質教育會讓自己更加孝順父母,懂得感恩。但是也有一些不孝順父母的案例,這只是極少數的。

尊老愛幼、尊重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一個人的文化程度越高,他所接受的素質教育也就越好,他也就越孝順父母。

家長謹記,孩子離父母遠近不在於是否優秀,而在於是否有同理心

德才兼備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殘品,無德有才是危險品。一個人越優秀,接受的教育層次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就越懂得感恩。

但是在當今社會上總有一些高學歷的人做出一些令人髮指的事情,北大弒母案等等,讓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慄。那麼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有同理心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呢?呢?家長們應該如何去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一、有同理心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1.懂得感恩並且自信

有同理心的孩子往往能夠理解他人,懂得父母工作的辛苦,瞭解父母撫養自己的不易,更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會。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認可與社會的尊重,經常得到他人認可的孩子更容易擁有自信。

家長謹記,孩子離父母遠近不在於是否優秀,而在於是否有同理心

2.幫助他人,處處為他人著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同理心的孩子能夠體會他人身體上的不適。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吸引了同理心強的孩子的關注,讓孩子們感同身受,處處為他人著想。有同理心的孩子很容易讀懂別人的情緒,並且會竭盡全力幫助那些處在困境之中的人,幫助他人也會使其獲得幸福。

3.懂得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在很多時候,有同理心的孩子會關心周圍的人,看到其他人。有幫助會迎難而上,主動伸手幫忙,哪怕再小的事他也會竭盡全力幫助他人。看到父母在做家務之時,有同理心的孩子會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替父母排憂解難。在購物的時候有同理心的孩子不會出現潑皮耍賴的行為。

家長謹記,孩子離父母遠近不在於是否優秀,而在於是否有同理心

二、家長們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1. 以身作則,當好榜樣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孩子是父母的縮影。如果家長們同理心很強,那麼孩子的同理心也不會差。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經常帶著孩子去爺爺奶奶家,幫助爺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給予爺爺奶奶關心與關愛。

孩子優秀不一定離你遠,只要孩子的心裡有你,孩子在哪裡你都不會感覺到孤單。如果孩子離得家長很近,但是孩子沒有本事,沒有知識,那麼孩子同樣是一事無成,父母也是無依無靠。

家長謹記,孩子離父母遠近不在於是否優秀,而在於是否有同理心

2. 正確看待孩子與父母的遠近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心胸狹隘,目光短淺。不能認為讓孩子培養優秀之後,孩子在未來會離我們更遠,然後家長會老無所依,老無所養,這種想法是一種自私的想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不優秀的孩子,不一定離父母就很近。

優秀的孩子呢,也不一定離父母就很遠。從大多數人來看,一個人越優秀,他接受的道德教育也就越高,也就越懂得感恩,同樣對父母也就越好。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扭轉理念,理解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家長謹記,孩子離父母遠近不在於是否優秀,而在於是否有同理心

​3. 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

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幫助孩子打開知識大門,更要幫助孩子開啟他們幼小心靈的品德智慧之門。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子多讀書,讓孩子多去接觸一些國學經典,將國學智慧融入到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之中,努力提高孩子的修身本領。

家長謹記,孩子離父母遠近不在於是否優秀,而在於是否有同理心

三、總結

孩子離你遠還是離你近,不是優秀決定的,而是在於孩子是否有同理心決定的。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將孩子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失去了冠軍下次還可以奪回,失去了良好的品德,就等於在人生的賽場上徹底失敗了。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教導孩子學會感恩,學會做人的道理,從小紮下德行的根基,培養出利益社會利益人民的德才兼備的正品。


育兒問題非兒戲,讓孩子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