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不過是一次次無聲奔潰後的自我療愈、成長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世間事,很多時候,並不是你寄予了美好的期盼,便會給予幸福如願以償的回應。

不如意,是常態。

等,年歲見長了,經驗見多了,感悟便深了。

當你懂得多了,懂你的人,便越來越少,能說話的人,也越來越少。

或許,也是不願說了。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不過是一次次無聲奔潰後的自我療愈、成長

每個順其自然的背後都是想要改變卻不得的努力,每個灑脫的背後都藏著不捨,每個放下前都是掙扎。

“你順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

既然,不再看焰火,那麼就讓大雪成景,細聽雪落的聲音。

有些時候,不得不逼自己改變,不得不換一種心情,去面對生活的無奈與不堪。

“不得不”這個詞,透著心酸,可人生中,這樣的情非得已,卻是習以為常的常態。

我們,也曾脆弱著。因為年輕,免不了經歷些未曾經歷過的所謂人生。

漸漸的明白,要活得更好,就必須強大。

於是試著堅強,學著堅強,學會堅強,然後,堅強了。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不過是一次次無聲奔潰後的自我療愈、成長

人到了一定年紀,自己就得成為自己的屋簷,你再也無法找屋簷躲雨。

小時候,多好啊,可以任性,可以耍賴,反正,總會有人會寵著、罩著、幫忙收拾闖禍後留下的爛攤子。

一切,都那麼的理所當然。

漸漸的,印在眼裡的是那些在年歲下分明清晰的步履蹣跚的背影。

還有那雙仰望著你的年幼天真無邪的雙眸。

成長與衰老是同時存在的。

告誡自己,必須成為自己的屋簷,扛起所有,為了愛與被愛的人,遮風擋雨。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不過是一次次無聲奔潰後的自我療愈、成長

你要開始學著做父母的防彈衣了,不能總是父母的小棉襖啊。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

歲月無情,刀光劍影,成長之路,印記於心。

總有些難忘的定格在記憶裡,亦喜亦悲。

不再年少的我們,已經有了披荊斬棘的能力,可以獨當一面,歲落寞的蹣跚,不是長大就大功告成,然後置之不理。

不能只做小棉襖,換換位置,盡我們可以做到的所有,來抵擋她們餘生的流彈,多些舒適……

就像小時候,他們默默的心甘情願那般。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不過是一次次無聲奔潰後的自我療愈、成長

時間很強大,會把我們打磨成意想不到的人。

歲月有愛亦有恨,有暖亦有傷。

給予種種都不由得商量。

漸漸的,以為是面目全非的回首,卻早已脫了胎換了骨,只是自源於山中而不自知,後知後覺了。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不過是,一次次的無聲奔潰,然後,一次次的自我療愈、成長。

親人朋友偶而可以拉一把,但最終,要怎樣走,能走多遠,累不累,想成就怎樣的自己,還是隻能看自己的。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不過是一次次無聲奔潰後的自我療愈、成長

幸福之人並非擁有一切,只是盡力享受生活的賜予。

活於世上,都是“我看你好,你看我好”的理想與現實。

外表光鮮幸福的背後,藏的是努力還是不堪,不與人說,除了自己,很少人會知道或者真正關心。

很多努力的人,會遇見拼搏而後的擁有,會在意自己多些,不去介意他人表面的浮華與世俗的迷眼霓虹。

他人展示的都是他人想要周遭看見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

幸福,在於自己身上,在於自己心上,不在他人的生活表述方式亦或是大環境的極樂奢華里。

用自己的方式坦然面對生活,自己擁有的才最真實,然後,過一種屬於自己的幸福。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不過是一次次無聲奔潰後的自我療愈、成長

說明:文章由三、四月微頭條彙編,圖片來源於網絡,侵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