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循環(杜課757期)

全文共 2492 字,閱讀大約需要

8 分鐘

死循環

杜駿飛

今天給大家播放的是一部超現實主義創意短片《循環》,曾獲德累斯頓電影節、蘭茨胡特短片電影節等三項德國國內電影節提名。

短片原名為英文“Circuit”,有“電路”和“循環”之意,短片講述一位電工進入一間房修理電路,卻被意外困住,發現無論如何“走出去”,最終都會回到房間的故事。

觀看短片時,你會不由自主地共情於主人公的荒謬、無力、絕望感。緊接著,會有幾個問題湧現在你心中:

1、主人公為什麼會被這屋子的門困住,陷於無限循環的困境?

2、為什麼那些醫生和病人可以輕易走出這裡,而主人公就不可以?他應該如何走出去?

3、屋頂的紅燈象徵著什麼?躺在地上的另一個主人公是如何分裂出來的,他們的生死和別離意味著什麼?


無限循環的困境,並不是這部短片的發明。寬泛地說,無限循環是人類古已有之的恐懼和夢魘。

《荷馬史詩》中,西西弗斯受神的懲罰,每天要把一塊沉重的巨石推上山,但是每次推到山頂巨石就會滾下。西西弗斯不得不日復一日地重複這個動作,永遠包裹在這無限循環的命運裡。

有電影社區評選出10部關於無限循環的影片,大部分是獨自在家凝神屏息看的燒腦之作。譬如《前目的地》、《明日邊緣》、《羅拉快跑》、《恐怖遊輪》、《源代碼》、《彗星來的那一夜》、《記憶碎片》、《月球》等。這些電影,大部分我也看過,有些還看過不止一次。這些訴求無限循環意涵的影片,其哲學屬性是形形色色的,有些屬於懸疑故事,有些是科幻理性,還有些關涉生物倫理,它們都不像這部電影短片那樣,有如此簡明而深刻的日常生活性。

原本是一間普通的房間,卻在主角進入後變成了魔屋,前、後門神奇地相連,無論他如何推門而出,總會再次進入這件房。你或許馬上會想起,你那週而復始的工作和生活,或多或少地與此相彷彿。


我們自小到大,目睹過諸多無限循環。譬如你鏡子裡看身後鏡子裡的無限反射的你;你看見一個人在畫畫,畫的是他自己此刻畫畫的情景;食品包裝上,有一個人手拿著這商品,等等,你會覺得這很有趣,除非它發生在你自己身上時——

譬如你因為懼怕社交,因而無能於社交,從而進一步懼怕社交,如此循環不已。

譬如你因為不忠誠,因而久久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從而進一步使你不願忠誠於人,如此循環不已。

譬如你因為怨恨薪酬低,因而不願意在崗位上恪盡職守,從而無法擺脫不能晉升的厄運,如此循環不已。

譬如你因為討厭學習,因而成績差,頗受學校責罰,從而促使你進一步討厭學習,如此循環不已。

譬如我們因為仇恨某國、某族、某思想、某文化、某人群,因而一向惡言惡語,對方也只好誓不接納,這轉而促使你進一步加深仇恨,如此循環不已。

所謂隨波逐流,所謂重複歷史,所謂因果輪迴,所謂冤冤相報,大致如此。你在自身觀念的房間裡,一旦陷入這無限循環的死結,很可能終身走不出去。


西西弗斯是因為觸犯了眾神,諸神為了懲罰西西弗斯,才要求他每天推巨石去山頂——顯然,諸神認為再也沒有比進行這種無效的勞動更為嚴厲的懲罰了。那麼,如果我們陷入這困境,又是因為觸怒了什麼神靈呢?

西西弗斯的生命,在那絕望的折磨中被無盡消耗。我們呢?也要終身在那緩慢持久的無助中掙扎不起,直到死亡來臨嗎?當然不能。

那麼,怎麼辦?

讓我們用計算機程序原理來模擬其答案。程序員朋友告訴我,嚴格來說,我們要區分死循環與無限循環。無限循環主要是用來重複做一件事,它還是可命令的,譬如windows無限循環,是在等人操作;而死循環類是指無法推算循環條件,導致不斷佔內存,直到死機。

在編程技術中,一個靠自身控制無法終止的程序被稱為“死循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有限人生所面臨的無限循環,就是死循環,一個不可自拔的無限循環,也是死循環。

避免死循環的方法,就必須添加程序命令。所以程序員會以break 跳出循環,即在循環中加上判斷條件。但是在奧爾德森循環(Alderson loop)這類情境中,雖然一個循環設置了退出條件,但因為程序的寫法出現錯誤,造成永遠無法滿足退出條件,於是依然會產生死循環。

所以對那些無法跳出生活死循環的人,我們會問,你是否沒有設置退出困境的條件(譬如人生觀就是得過且過)?假定你已設置退出困境的條件,我們也會問,是不是那條件永不可能達到(譬如你希望有一張福利彩票來拯救你的貧窮,有一個富豪主動來延攬你,有一個韓劇裡的高富帥對你一見鍾情)?


還有一種死循環,是無窮遞歸,即由遞歸造成的死循環。如果程序中出現了遞歸語句,導致程序一層一層嵌套,而這種嵌套又是沒有停止條件的,就會無窮嵌套下去了,像是一個自我無窮複製的病毒。無窮遞歸會造成堆棧溢出,形象地說,堆棧溢出類似於不顧茶杯的大小,向該茶杯裡倒入了過多的水,導致水漫金山,漫過了茶杯本身。 於是茶杯無法被拿起,而無窮遞歸也不會退出,因之成為死循環。

所以對那些無法跳出生活死循環的人,我們會問,你是否聽任自己的思想程序一層一層嵌套,卻沒有設置停止條件?——譬如你一味排外或一味相信陰謀論,長期沉湎於此,且堅決排斥相反事實,導致你的民族主義情緒日益自我強化,直至淹沒了僅存的價值理性;你的陰謀論謬見日益自我強化,直至淹沒了僅存的判斷邏輯。

第三類死循環,是因為多個模塊之間的交互而產生。

一般來說,如果只有一臺服務器收到無法理解的需求時,它會回應錯誤信息,此架構中不會有死循環;但如果有兩臺這樣的服務器(A和B)互相對話,A收到由B所提交無法理解的需求,會回應錯誤信息給B,B也無法理解A提交的需求,會再以自己的格式回應錯誤信息給A,如此無限循環。譬如,郵件循環就是這樣的例子。

所以,就人而言,比一個無理性的人發言更糟的,是兩個無理性的人對話,他們彼此發送相互不理解的亂碼,直到陷入暴力征伐、永不停歇卻一無所獲的互掐之中。

所以對那些無法跳出生活死循環的人,我們會問,你是否會挑選與自己相似的人相互影響,以求心理安慰,把相似性作為合法性的證明,或相互支撐著苟且之心?


大部分陷入死循環困境的人,都是害怕改變的人,他們的內心是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勇氣的,他們不是不肯自拔,而是絕無力量以自拔。

他們循規蹈矩地生活,老老實實上班,以“踏實穩重”來安慰自己,但到夜裡,幻滅的理想透著不甘,成灰的激情猶有餘溫,他想超越那庸庸碌碌的生活,他想打破那循環往復的桎梏。但到了早上,一切卻又回到既存的線路,他害怕任何不確定性帶來的改變,他心力衰減,懶得振作,於是,他們的生活再次回到一個封閉的循環。

他終其一生,一直沒有邁出過打破循環的第一步,因此也就不可能走出循環。

當你想要打破死循環的宿命,就要動手改變長久適應的生活,直至改造懶饞畏懼之心情,於是,你必定要做一些非凡的努力。你要馳騁想象力,要做一些“冒險”的設計,在日常生活中建造全新的場景。於是,你要去做一些從沒做過的事情,要接納一些迥然不同的人,如此才會把你的生活之牆打開,才有機會走進另一個平行時空裡。

附:已經是夜晚十點半了,我大致回答了本文開頭時的前兩個問題。至於第三個,就留給各位讀者來留言答疑吧,我也會把自己的闡釋和大家相互印證。

死循環(杜課757期)

- E N D -

作者:杜駿飛,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杜課”(ID:Dknju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