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先进---2

《论语读后感》先进---2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反复诵读《诗经》中吟咏白圭的那首诗,孔子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

《诗·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说,白圭上的污点,可以打磨去除,言语中的过失,说出来便无法去除了。南容反复诵读这首诗,可见其为人谨慎。孔子正是看中他的这一点,把侄女嫁给了他。在《公冶长》篇里也说了南容的优点而把侄女嫁给他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这个与《雍也》篇里类同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马车为颜渊置办棺材的外椁。孔说:“不论有才还是无才,人总是言说关爱各自的儿子。(我的儿子)孔悝死的时候,也只有内棺而无外椁,我不能卖掉车子徒步行走来为他置办外椁。因为我从前做过从大夫,(外出)是不能徒步行走的。”

椁是与棺配套的葬具,通常用木材制作,中间放棺,旁边摆放随葬物品,这种葬具,只有身份高的人才能享用。

颜回死时,孔子七十一岁,时在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77年)。孔子曾做过鲁国司寇,这一身份是从大夫。从此以后,孔子处处以“下大夫”身份行事,按照礼制,大夫出外必须有车而不能步行。孔子认为,即使最喜欢的学生死了也不能破坏礼制。从这件事也可看出,孔子是一个“俭则固”的人。(参见术而篇之七》)。个人喜爱是小,邦国礼制是大。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孔子说:噫,是上天要我死啊!是上天要我死啊!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应该是被认为能传其衣钵的人,这么早就死了,看来他的衣钵是没人能传下去了,痛心疾首。事实上他的几个其它弟子都传播的不错,不一定就比颜渊的差。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跟随的人说:“夫子伤心过分了”。孔子说:“过分伤心了吗?不为这种人过分伤心还会为谁过分伤心呢?”

恸:“恸”(慟)是形声字,从心动声:心为类旁,表示与内心情感有关,动为声义旁,表声且表摆动义。“恸”便是悲伤至极时因内心抖动而身体跟着摆。本义为悲恸,即极度悲伤。

已经七十一岁的孔子,哭颜回实际上也在哭自己,悉心栽培的弟子先自己而去,怎能不伤心欲绝。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回死了,孔门弟子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孔门弟子们仍然厚葬了颜回。孔子说:“颜回视我犹如父亲,我却不能把他视为儿子呀。这不是我的过错呀,是那些学生们啊”

颜回是孔子舅舅家的亲戚(与孔母颜氏同一族系),出身十分卑微,家境也不好。这个颜回从孩提时代,便随其父颜路跟着孔子,一直把孔子当作亲爸爸。颜回待人诫实憨厚,是孔门弟子中忠孝友悌的道德楷模。颜回早死,他的父亲和同学执意要厚葬他,乃是人情所在。

孔子从礼制角度考虑,既不愿卖掉马车为颜回置办外椁,也不愿意厚葬颜回(大概是陪葬了一些逾越礼制的东西),当弟子们已经做了后,孔子要把自己撇清:这不是我于的

孔子子的本意是,按照自己儿子孔鲤那样把丧事办了,一切从简。孔子对于自己所爱的人明知会做出违背礼制的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言语上的制止,而不从行动上制止,事后又用言语来撇清关系,对于所爱之人不太过分的行为给予宽容也是人之常情,作为礼制专家,撇清关系,也是人的一种真实一面的反映,毕竟他也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