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渭河情

难忘渭河情

今年夏末我和朋友相约一起去游渭河源头,哪里是我期待想看己久的地方,一早我们在晨光中从兰州开车经过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系的渭河源门前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蔚为壮观的渭河源石质大门,门右侧边刻有左宗棠提名的红色大字“大禹导渭”,一种历史的凝重感已扑面而来,门口远眺屹立着巍峨葱郁的山峰,远山和浓密的层林包围着她,进入大门,通过一座建筑宏伟的殿堂,里边讲述着与渭河源有关历史故事,从殿堂出来走过一段青石板铺成的园内广场,我们走上了通向渭水源头的山路,进入鸟鼠山涧,踏着茂密灌木林中小道,时而躬身穿林、时而踩石跨溪,哗哗的流水声伴随我们一路上山,移步换景,引我们去看她的源头,河水在掩映在浓密的丛林下的缝隙透过,河川并不宽,最宽处不到两米,从高山流下的水流从她自然冲开的河道里飞快地向山下冲去,流水碰撞在河中石头上激起向色的浪花,我们走到一个叫“一线天”的奇峰面前,山体从中间断开,形成一个直面峡谷,渭水从两山之间一米多宽的狭缝流过,河水中有人工摆放的垫脚石,山休上固有铁索道,供游人手扶,山间抬头仰望就能看到“一线天”景,山体上布满绿色苔藓和丛草,穿过大约二百米左右的峡谷,又看见了宽广的蓝天白云、远山、森林,宛如穿行于世外桃源,又若阴森幽谷之感,沿着河流大约穿绕行进了近两小时来到一处地势险峻、飞泉流瀑的山坳处,此处便是渭河源头——禹仰泉。据说是大禹治水时到过的地方,传说大禹治水时,人困马乏,难于支撑的时候,来到了这个泉边,士卒们喝了泉中之水,顿时精神抖擞,取得了治水的胜利。为此,大禹曾在此设坛祭奠,称其为神泉,后来,人们便将此泉称为禹仰泉。渭河源头人称“品”字泉实为三泉,分别为“禹仰泉”、“吐云泉”、“遗鞭泉”,“吐云泉”看上去泉中似有吞云吐雾的奇观;“遗鞭泉”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经过这里,用马鞭探泉水深浅,不慎将鞭掉入泉中,霎时不见,待他回到长安时,马鞭竟在渭河下游出现。三泉在山坳中相隔百米,呈倒“品”字分布。渭河一路纳川容溪,收河携峪,最终,向东千里奔流, 浩浩荡荡汇入黄河。

渭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最大支流。鸟鼠山上“鸟鼠同穴”的神奇现象和传说曾吸引众多文人墨客访古探胜,吟诗作赋,留下了不朽名篇,赞颂恩泽千里的渭河。李白感慨道:“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汉代诗人刘仑有诗:“六月驱车塞外行,洮云渭水不了情。晚来更上层楼望,羌笛一声山月明。”清人朱集义有诗赞美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太公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抒发了对鸟鼠山的一片深情。探寻完渭水之源,沿新修的木制栈道拾级而上,一片高山草甸豁然呈于眼前,目不暇接于原始森林与高山草甸交相辉映,巨峰幽谷与溪流泉瀑浑然天成,如一幅多彩灵动山水画卷,令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凝望着渭河源头东去的逝水,记忆深处捕捉起成年后第一次到渭南看见的渭河。它是离我的家乡蒲城较近的一条河流,过去渭河在渭南市北大约三公里处流过,现在她横穿渭南市城中心,一路向东流入潼关汇入黄河,渭河离我家约近五十公里左右的路程,人们只有在去渭南市办事或路过时才能亲眼目睹,站在河岸上东西远眺渭河,记忆中河流充沛,水碧浪青,鸟飞鱼翔,渭河充满着诗意豪情与气势,它波光粼粼,沉雄宽广,滋润着流域两岸的千年的热土,就像一条白色的飘带蜿蜒东去,渭南市渭河两岸在七十年代初中期还没有过河大桥,只靠几条大木船在来回摆渡,远远看去,似一叶小舟在飘荡;头顶有钓鱼雄鹰盘旋,忽然一只箭似的朝河水扎去,再飞起时,长长的嘴中叼着一条鱼。河堤上芦苇丛一片葱绿,堤下两边是一块块农田,庄稼正在拔节灌浆,有农民在田间锄地除草;还有藕田夹杂其中,点缀出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但前多年沿河两岸因生活生产、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严重,渭河水的径流量却越来越小,小到有时可用潺潺流水来比喻。近年渭河沿线经过退耕还林,还绿水青山政策的实施,水土严重流失的问题得到了慢慢恢复,渭河水又有了往日的生机,水流越来越大了,也变得越来越有点清澈了。

现在探亲回家有机会信步渭南市渭河两岸河堤,边走边看,河堤景观密集,靓丽多彩,渭河上建设了渭蒲大桥、沙王大桥、渭富大桥、渭河综合廊桥多座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的高架桥横跨渭河两岸,特别是渭河综合廊桥的设计结合渭河沿岸生态区域的城市景观规划,桥梁设置仿古式人行通道,方便游客观光游览,多座大桥如多条彩带交织而成,每当夜晚是大桥最美的时候,桥上灯光闪亮,两岸灯火辉映,五彩缤纷的色彩把大桥装点得更加耀眼夺目,像一条条彩虹,每天吸引着众多游客,漫步其间,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使人看了赏心悦目,桥面不时有河风扑面而来,河边的树木花草在微风中婆娑起舞,过去千孔百疮的河床已改变了模样,挖掘机、抽沙机不见了踪迹,橡皮坝在河下游一道道将河水拦起,昔日的渭河滩己逐步分段变成了一汪平湖,湖水清澈如镜,蓝天飘着朵朵白云和岸边的风景树影倒映水中,白云下有水鸟飞翔。很像一幅精美的油画。在渭河支流泷河将流入渭河入口处的东岸区域建起了仿古街“渭南老街文化美食城”,里边建有下沉式广场、奏腔大戏台,宽阔豁达,不时有奏腔团队演出和自乐班演唱奏腔。大道十字两边修建了漂亮天然的国家湿地公园,和渭河两岸景观遥相呼应,供市民游玩、购物、健身、娱乐欣赏,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绿色的渭河沿线生态家园。美食城里渭南各地名吃应有尽,最有名的渭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水盆羊肉,极具地方特色风味,以剔骨“同羊”的肉、骨头汤为主要原料,食用时和现场烤制的烧饼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香莱,则肉烂汤清,吃而不腻,清醇可口,别具风味,是当地人不可缺少的一份美味佳肴。渭河两边新修的河堤大道宽阔平坦,大道两边景观林带己绿树成阴,生态景观各种花草点缀期间,千奇百态,鲜花吐艳,平添了无限紫色,道路车辆穿行如梭,几对情侣漫步在人行道上,相依相偎,窃窃私语,不时发出阵阵轻笑,令人不由的侧目瞭望,爱情小说中描述青年谈情说爱的一幕又呈现在眼前,让我灵感到了一种新时代的青春气息。

渭河是条生命之河,将再次焕发青春,成为一条有水的灵动、绿韵味更美的风景河流,以多重文化因素和独特壮美的自然景观呈现在世人面前。站在家乡渭河岸边放眼向西远眺,和畅的微风中远处愈来愈清晰,浮现出穿过古城长安,就一眼能看见渭河源头的情景,似乎又能听见渭河源头哪里的泉水丁冬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渭河正在把新的生命、美的色彩,涂染给她养育的两岸儿女,一起与梦想远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