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不再迷茫”:自律,是23岁最正确的选择

我今年23岁,已经毕业两年,在疫情之前,就是一条咸鱼。没有多么伟大的梦想,也没想过要有多大的成就。

还是个“重度拖延症患者”,行动力差、自控力差,就真是一个“懒”字当头。前天晚上立下的flag,可能在第二天睡醒了就抛在脑后,然后又开始迷迷糊糊的一天。

但是一个多月的居家隔离,我突然觉得浑浑噩噩的日子过够了。因为我在朋友圈里发现,有一部分人在疫情期间也过得风生水起。他们有的插花烹茶,有的写作看书,还有的练舞健身,完全没有被疫情打乱生活节奏。

反观自己,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了睡觉上,对未来没有规划,简直就是不思进取的典型。没有存款也没有方向,仿佛世界都变得黯淡起来。我这样的年纪,不正应该是奋斗的最好时候吗?

“疫情过后,不再迷茫”:自律,是23岁最正确的选择

仔细想想才发现,普通人和优秀人的真正差别:从来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是否自律。

平淡的生活从来都不是不去努力的借口,天生弱者才会想一生平庸。这样想来,人间走一遭不容易,还是要好好活一次。就算最后的结果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但是我努力过就不会后悔。

就像泰戈尔先生所说:“生如夏花般灿烂”。我的人生之花,从懂得控制自我开始。

“疫情过后,不再迷茫”:自律,是23岁最正确的选择

唯有自律,才会有健康身体

疫情爆发后,被滞留在武汉。那时的我很害怕、也很孤单,每天凌晨两三点才睡觉。不是在打游戏,就是在追剧,只为了麻痹自己,避免乱想。

有天半夜,我左胸口突然钻心地疼,呼吸也连接不上,好些日子才缓过来。由于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去医院确定状况。但我知道,肯定和不规律作息以及熬夜有相当大的关系。

我去网上查了查。发现竟然有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有着类似的症状。

●我经常加班到凌晨3、4点,头疼、耳鸣是常事,心脏还很疼;

●常常超过两点以后才睡,前些日子,耳朵失聪、记忆差、脱发、皮肤变差……

有数据表明: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习惯,90%的年轻人猝死、脑溢血、心肌梗塞都与熬夜有关。

“疫情过后,不再迷茫”:自律,是23岁最正确的选择

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是在熬夜,而是在熬命。黑夜颠倒的生活,扰乱的不仅仅是内分泌,更是整个人生的节奏。没想到,不熬夜竟然成了这个时代最难的自律。

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是恐惧疾病的,因为这样会痛苦。可是同样也有很多人,在拥有健康身体的时候,从来都不觉得有多么珍贵,肆意的挥霍和浪费。等到真正失去的时候,才发现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说,如果想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改变,就先从保持身体健康开始。一开始戒掉熬夜不可能,那就慢慢来。从调整作息,到规律生活,坚持下去,会看见自己崭新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各种不幸地发生。

人人都应铭记: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更有资本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疫情过后,不再迷茫”:自律,是23岁最正确的选择

越自律,才会越自信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女作家,高中未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学历太低,进不去好的公司,只能做最底层的工作。那期间,她端过盘子、做过清洁工、干过售货员......尽管如此,依然会被老板挑三拣四。

她想要改变,想要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不想再被选择。开始每天去图书馆,回到家就奋笔疾书,不断地写稿、投稿,家里的书桌上铺满了她的稿纸。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以后,她成功了。社交平台上有几十万的粉丝,写的文章被各大媒体上转发。并且出了两本书,还有多个公司找她做培训讲师。

这一切,都是通过努力挣来的。她说:“坚持学习,给了我最大的底气和自信。我可以不再被选择,而是去选择别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强者才会更有底气说话。

“疫情过后,不再迷茫”:自律,是23岁最正确的选择

就像村上春树在书里写的:自律成就的自信,那是无懈可击的!

有的人会觉得自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其实真正做起来并不会很难。只需要每天坚持做一件小的事情,慢慢积累和沉淀。比如:

每天看30页书,那么一个周就可以看完一本书;

每天瘦0.25kg,那么一个月就可以瘦6kg左右;

每天早起0.5小时,那么一年就可以多出130多个小时。

每天都有看得见的进步,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好。这就是自律真正的意义,给予选择、自信与成功。短时间我们不能得到多么大的变化,但是长期坚持下去,结果会让人惊叹!

人的这一生,说短也短,说长也长。总归不能够亏待了自己,逼自己一把,说不定可以看见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疫情过后,不再迷茫”:自律,是23岁最正确的选择

优秀的人,往往都自律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有的人说,自律就是每天早起。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物钟,太早起床没有保证充足的睡眠,会让一整天都陷入迷糊当中。自律,向来都不是某个具体的事情或者行为可以来解释的。

真正的自律,是一切合理的行为。其中,严于律己,是最常见的一种表现。通常都是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下来。慢慢的,自律就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精神和人格也因为如此变得更加完美。

“疫情过后,不再迷茫”:自律,是23岁最正确的选择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自律使社会阶层自行分开,不相混杂。”

美国的作家托马斯科里就此理论,研究了“富人与穷人的区别”的课题。他花5年时间,采访了233名白手起家的富人和128位穷人。通过对比日常生活,发现穷人与富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好的习惯”。

这个结论是可以被证实的:

小学没有毕业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每天必须看2个小时的书;商界奇才李超人:在年轻时,就有看书的习惯,老了还不忘学习英语。

不得不说,不是一个人优秀了才会自律,而是因为自律,人才变得越来越优秀。当人拥有了自律的习惯之后,就像是身上自带铠甲,自然而然变得更加强大。

恰好符合罗斯福所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疫情过后,不再迷茫”:自律,是23岁最正确的选择

趁现在的我们还年轻,还有机会去改正,就应该立马行动起来。要知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没有天赋、没有背景的普通人,只有自律是改变人生的最大契机。

与此同时,无论起点有多低,都应该始终保持自律向上的积极心态,如此才会看到更加明媚的天空。尝试着去做,从早起、每天看一页书开始,积累、坚持。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如此优秀。

不要再把“60分”的及格线当做终点线,而是以它为蓄力点,卯足力气向更高目标冲击。如此这般,终会在同类人中脱颖而出。人生路很长,而通往成功的路很远。若没有自律助力,很容易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接下来的日子,请别再浪费光阴,好好去爱惜身体、努力提升自己。愿你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