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吳軍:「賽道」是偽概念,投資剩者為王

獨家專訪吳軍:「賽道」是偽概念,投資剩者為王

「亙古而常青的昨天永遠是過去,也永遠會再來。」

硅谷創業圈內有一句話,「once you are lucky, twice you are good」,第一次成功有幸運成分,第二次成功說明能力突出,第三次再成功,就是真的厲害了。

在多如牛毛的科技公司中,能夠引領一次浪潮的屈指可數,如有線通信時代的 AT&T、無線通信時代的摩托羅拉、小型機時代的 IBM、微機時代的微軟和英特爾。浪潮過後如何延續輝煌,則成為在快速變化的商業世界尋求不變真理者的永恆詰問。

無論是居高臨下的壟斷者、豪擲千金的資本家,抑或鼓吹泡沫的狂熱徒、離經叛道的盜火者,科技浪潮迭代的歷史總是伴生著週期性的規律,呈螺旋漸進式革新。能將百年科技權力的更迭史鞭辟入裡考證入微,已非易事,做到史條分縷梳理成冊,更是一項大部頭工程——這一切,吳軍在《浪潮之巔》裡做到了。

吳軍博士,畢業於清華大學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著名語言處理和

搜索專家,2002 年加入谷歌,2010 年加盟騰訊,擔任搜索業務副總裁,後回到谷歌負責計算機問答項目,2014 年作為創始合夥人創立豐元創投。

他的多部暢銷著作,如《浪潮之巔》《數學之美》《文明之光》《大學之路》《見識》《態度》《智能時代》等備受讚譽,因此獲得包括「文津圖書獎」、「中國好書」、「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在內的國家級圖書大獎。

儘管追捧不斷,偶爾也爭議加身,但吳軍始終只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極度珍惜自己與合作伙伴的時間,在鐘錶般精密的計劃週期內保持高頻輸出的習慣。

近日值新版《浪潮之巔》發售之際,吳軍老師接受了「增長官」創始人範冰的獨家訪談,暢談他對於科技、創業和人生選擇的犀利判斷。

我們為本文下方評論質量最高的 5 位朋友,送出五套《浪潮之巔》第四版。

.01.

.如何辨別和利用信息.

.——當下每個人面臨的問題.

. 範冰:感謝出版社牽頭這次採訪。讓我們就先從這次發售的《浪潮之巔》第四版聊起吧。請問第四版相對於之前的版本,主要更新了什麼內容?

吳軍:《浪潮之巔》第四版變動比較大。如果你拿到書的話,會發現它已經變成了非常厚的兩本。最早第一版《浪潮之巔》是 Google黑板報 改寫出來的,大概只有現在第四版一半的厚度。

《浪潮之巔》第一版發售後,2012 年左右我從中國回到美國,繼續有意識地不斷蒐集素材,補充到書裡。這次除了日常更新,還有兩個比較大的改動。

第一個大的改動是,新增了產業相關的內容

  • 新增了硅谷起源和發展的內在邏輯。過去幾年裡,許多商學院學生到美國來學習,他們需要了解硅谷到底怎麼回事、怎麼起源、為什麼能長盛不衰等。所以我就把肖克利、「八叛徒」和仙童公司這些硅谷起源相關的內容加到了書裡;

  • 新增了汽車革命。主要是介紹無人駕駛汽車、電動汽車等,因為這也是新的產業變革;

  • 新增了跟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相關的部分。

第二個大的改動,是新增了對硅谷的一些管理方法及它們底層邏輯的介紹。這是我在商學院講課時,瞭解到國內企業家和訪學團體的需求,他們是最願意走出自己所習慣的管理方法,嘗試新東西的群體,因此比較關心硅谷的管理和傳統企業有什麼差異。相比之下,很多在職業上遇到天花板的人,反而一直在為自己長期並不有效的工作方法而辯護。

.範冰:《浪潮之巔》這本書讓您為中國讀者所熟知。此後您持續保持著高質且高產的狀態,先後出版了很多備受讚譽的暢銷書。推動您不斷著書立作的原動力是什麼呢?

吳軍:寫書有幾個原因。第一個跟我個人經歷有關係。我一開始是自己做產品,後來是投資讓別人做產品,投資別人實際上是給對方做輔導。另外,我也會給企業家做培訓。也就是說,我的身份從學生慢慢地變成了老師。有一些書,比如《智能時代》,實際上就是我講課時候的講義改寫而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講完課以後,好多人跟我說,拋開這些具體的企業管理策略,能不能把你看問題的角度、解剖問題的方法講一講。所以後來我在得到上開了一些專欄,出了一些書。也就是說,我並非完全為了寫書而寫書,寫書主要也是我後來的工作記錄。

最後要特別說明,並沒有團隊幫我寫作,所有的書是我自己獨立寫的。至於有人質疑出書較快能否保證質量,大家直接看我書的質量就可以了。如果理論和事實有偏差,一定是理論錯了,事實就是事實。

. 範冰:說到得到,最近您在得到上又上線了一個新的專欄叫《信息論四十講》。您覺得把看似非常專業深奧的信息論介紹給普羅大眾,對他們來說有什麼意義?

吳軍:選這個話題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從我個人來講,我總覺得我有普及科學的責任,要盡點義務。我周圍也有些這樣的朋友、一些大學教授,包括國內一些大學教授,他們也在做類似的事情。比如國內有一些大學教授創辦了《知識分子》做科普。國內還蠻缺乏這些科普的。

第二,信息論這門學科,很多相關專業的學生在大學裡聽課都聽得雲裡霧裡,普通人就更難以接觸到。但是

如今我們正處於信息時代,如何辨析信息,能否利用好信息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對大家的工作或者生活,尤其對見識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舉個例子,今天好多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但很多人懶得把它拼湊完整,只是得到一些支離破碎的信息,從而產生誤解,甚至有些人只看標題不看內容。要是完全不清楚也就算了,倘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往往會產生很多錯誤操作。比如,「雙創」時候的很多個人投資者,其實不適合做風險投資,家裡可能就幾十萬塊錢存款,還交給別人去投資。

今天一些媒體講,被割了好幾回韭菜後,怎麼還有那麼多人追科創板,一天漲百分之好幾百,怎麼這麼不理性。我說,沒辦法,很多人已經習慣了用不完整的信息做決策,甚至可以挑選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做決策。

這種現象對應於信息論裡有一個專門的概念,叫「贏者偏差」。他總是隻看到成功的企業,沒看到背後還有更多失敗的案例。總是看到炒股掙錢的人,自己不虧個幾十萬就不會體會股市的風險。

即使是在創業成功率很高的硅谷,拿到融資的企業裡,能上市的不到 1% 。很多人根本不去試圖瞭解真實情況,判斷信息時缺乏全面的視角,結果就很容易一衝動把攢了多年的積蓄投進去,打了水漂。

除了風險投資,還包括比特幣等。其實老百姓是最渴望賺快錢的群體,所以也正是這群人,最容易被人把錢給騙走。

.02.

.投資就是剩者為王.

.要對抗人性,恪守紀律.

.範冰:一個好的機構投資人,最重要的三個特質是什麼?

吳軍:第一,機構投資人最重要的是人性,實際上大概 95% 的人都不適合做機構投資人。做機構投資人要扛得住壓力,經得起誘惑,會有好多坎跟技術無關,卻和人性有關係。

舉個例子,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市場跌 20% 的時候,還能照常吃飯睡覺,或者投資漲了五倍而不沾沾自喜。在華爾街,一半左右的基金經理都熬不過一次金融危機。即使去年巴菲特聲稱公司表現特別好,他們在過去 60 年裡也有大概五六次跌破 50%。在這種情況下能接著投資,還能把錢掙回來,很不容易。

所以專業的投資叫做「剩」者為王,就是說一個機構投資人兩三年表現很好是沒用的,說不定下一次就完蛋了。如果某個人在行業裡做 20 年依舊不錯,那肯定人性沒得說,投資會很穩妥,交給他可以放心。這就是人性的考驗。

第二,機構投資人需要守紀律。人性是從小養成的,不太好後天培養,但守紀律可以後天訓練。例如,高盛會給基金經理制定很多規矩,訓練他們戰勝人性中的貪婪,這很重要。什麼時候應該把利潤贖回,什麼時候需要止損,這些不能以人的感覺來定,而是要立好規矩並嚴格遵守。

第三,以特定的風險投資來說,風險投資其實是投資人。認準一個人,就要相信這個人做什麼都能成功。光是項目好是沒有用的,因為競爭很激烈,一開始的一點優勢很快就沒了。

有一個國內很有名氣的投資人,投中了好幾家現在的上市公司,唯一沒投的就是美團。為什麼沒投美團?「因為美團這個公司的哪項業務都不值得投」,他說,「但是我就忽略了一條,王興這個人物太厲害,什麼稻草到他手上,最後都化腐朽為神奇了」。

他這話說的和我上面講的是一個道理。風險投資中,必須要投準優秀的人。一流的人可能把二流項目做成一流,而二流的人一定會把一流項目做成二流或者三流。

.範冰:所以優先投一流的人,哪怕是二流的項目,也要先保持著聯繫。

吳軍:對,這很重要。在硅谷有很多這類典型投資人,有的人看好斯坦福或者 MIT 的一個博士生,甚至會從畢業開始就給他一筆錢,不管是用來

創業還是直接到公司上班,拿去做什麼都可以。不過投資人會有一個條件:日後無論做什麼事,收益給他 5% 或 10%。這就是一個價值投資。

. 範冰:以前「雙創」的時候在北京也聽過類似的事,有的投資人投不到社會上的項目,就會直接投給學校學生。名校尤受青睞,清北復交的學生沒有任何經驗,就被投資人忽悠出來創業你怎麼看?

吳軍:就拿我所加入的清華創業家協會來說,創業非常成功,企業規模足夠大,就可以加入協會,今天一共是 500 多人。如果從 77 年後第一屆畢業生開始算起,到現在快畢業有 40 年了,每年幾千人畢業,算下來達到入會資格的人也不過才 500 個。就算把範圍擴大 10 倍,投資十個人能夠有一個優秀企業家誕生,在過去 40 年裡頭清華畢業生中真正值得投的也不過是 5000 人。所以如果帶了一把錢到學校,隨便見個人就給錢,絕大多數投資肯定會打水漂。

. 範冰:您覺得清華學生跟斯坦福學生相比創業的素養相差幾個層級?

吳軍:差不多。我覺得沒有太大差距,但是唯一一點就是清華學生做不大。

.範冰:做不大是指?

吳軍:清華學生不如北大學生,清華學生小富即安心理比較多。可能我自己也是。我覺得主要原因是,理工科學生的常態是:只在自己專長的技術領域裡發揮。

.範冰:剛才聊的是專業的機構投資人。您對當下市場的個人投資者有什麼

建議,如何做才能避免成為韭菜?

吳軍:首先,如果有意在國內城市裡生活,但還沒有房子,就要先想辦法買房子,我覺得這是最現實的事。因為在國內城市,個人提高生活品質幾乎只有這條路。如果在美國,就還能定投股指基金。

我在《硅谷來信》裡,專門花了三期來講亞洲房地產是怎麼回事。給你個結論:不要炒房,拿錢去炒房的回報非常低,沒有意義,但是如果沒有房子還是該買房,好處很多。絕大部分老百姓、年輕人有一點錢不要亂花,去按揭買一套房子,這是最好的投資。

當然更好的是在公司裡好好幹活,花點錢學習,投資自己。不過這和上面說的金融投資是兩回事。

.03.

.不認可賽道論.

.阿里巴巴最有可能做成全世界最大.

.範冰:現在中國整體經濟從以前那種高速發展,變成了中速發展的新常態。在此背景下,需要有什麼樣的特長才適合出來逆勢創業

吳軍:中國經濟在剛過去的第二季度的增長率是 6.2%,這樣的發展速度不叫中速,還是高速。因為經濟增長不能只看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國內經濟以前很多都仰賴房地產業的增長,這並不是真正的產業增長。

美國經濟平均增速只有 3%,有些年頭還不到,照樣有很多的創業機會。所以不能說 6% 的增長就沒有了機會。不過,對現在

創業我有兩個建議

第一,創業需要更理性一點,因為拿投資不是那麼容易了,過去兩張 PPT 就能拿錢這種事不會發生了。很多人本身不適合創業,如今門檻高了一點反倒可以讓大家深思熟慮後再去做。

第二,創業總要有一個特長,技術出色也好,很會銷售也行,或者在公司管理過團隊都可以。很多人是什麼特長都沒有,看著別人創業掙錢了,二話不說先把學退了,或者工作辭了,然後就關在屋裡憋著主意寫點子,試了一個不行,又試第二個。這樣可不行,你要先有一個特長,等看到了某個機會或者痛點,再在這一處發力。

.範冰:您平時投資主攻哪些賽道,會看什麼樣的項目?

吳軍:我一直反對賽道這個說法因為坦率來講,其實本來也沒有很明確的賽道。只不過是創業者各自帶著想法,去找投資人融資。投資人見的人多了,發現某一個行業的創業者特別多,便去分析原因。是技術成熟了,還是市場需求旺等等,就會在這些方面投資出手較多,繼而再到外面鼓吹現在是什麼趨勢。有一些所謂的「懶鬼」,不去做這些功課,看別人投了什麼方向,他就說這有幾個賽道。這裡面的因果關係,前後邏輯是反的。

所以投資切忌跟著別人屁股後面走,不像二級市場投資,風險投資是要引領技術的。多聽創業者的想法,聽完合適再投,時間長了你會總結出有收益的大概是哪些公司。

.範冰:您是廣開言路,沒有特別偏好的領域。

吳軍:對,但是我有一些原則,有的行業一定不投。比如說需要政府扶持才能掙錢的項目,或是像半導體這種在美國已經屬於夕陽產業的項目,一定不投。當然,在中國做半導體是另一回事。還有一些週期太長,投資太大的項目,比如說生物製藥,也不投。類似這樣一些基本的原則,一定會守住。

.範冰:國內您參投或者看過的科技公司裡,比較看好哪家公司?

吳軍:我 07 年到 14 年有一個回報非常好的美元基金投在中國(中國世紀基金),但 2014 年以後就沒有再做過在中國的投資。我的基金現在不投國內。對大的公司,我覺得不是通過投資瞭解他們,而是通過跟他們接觸才能有所瞭解。

BAT 已經發展為很成熟的企業,不再屬於投資對象了。從結果上來講,A 和 T 明顯要比 B 好很多,BAT 是以前的說法。

這三家企業當然各有特點,坦率來講,我認為百度這十年沒什麼貢獻,管理有問題,它的第二號人物永遠在換,這也是事實。

阿里巴巴很好,我認為它如果沒有受到政府的限制,在一個像亞當·斯密說的純自由市場中發展,並且馬雲不退休的話(現在他沒有真正退休),將來一定會成為中國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

騰訊靠遊戲掙錢基本上也掙得夠多了,應該感謝大家了,接下來應該想想今後怎麼發展。

.04.

.主動開拓國際市場的公司最值得讚譽.

.範冰:剛才您說的這些還是所謂叫廟堂之高,也就是公眾視野下的明星公司,有沒有一些江湖之遠,但您比較看好的初創公司?

吳軍:我在新版《浪潮之巔》中做了點評。比較小的公司我沒看,因為我不投資。不過我想表揚幾家公司。

第一類是主動開拓國際市場的公司,比如小米、段永平的 VIVO 和 OPPO 以及今日頭條、抖音、傅盛的獵豹等等。因為中國的公司不能只拿國內 20% 的市場,最終它們也得像國外的公司那樣,要拿全世界百分之百的市場。所以我覺得是應該給這一類公司讚譽的。

還有一些公司從金融財政上看發展得未必很好,但是我覺得做的事很有意義。比如上海有一家公司叫觸寶,是做手機輸入法的。這家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各種輸入法的提供商,被 Google、三星和蘋果等列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它在美國市場佔有率都有 30% 到 40%。我覺得這代表了中國年輕一代人的青春風貌。

有一些公司發家於移動互聯網,從技術上來講有中國特色,從產品來看能國際化,比如以前的美圖秀秀,但是後來的發展會遇到一些問題。

抖音是海外用戶最多的中國 APP,僅一年左右的時間就有了十多億的下載量,這是很可觀的,而且活躍度也很好。相比之下,中國早期那批互聯網公司的海外用戶數就少得可憐了。

我覺得這一批企業,包括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做人臉識別、安全監控的那些公司,其實都已經做得很好。中國過去往往是看到美國有哪個技術,再跟著做。但現在這批企業確實做得很領先。從新一代創業者的技術分佈來看,我覺得做得比四五十歲的這批企業家要更好。

.範冰:人工智能,是否只可能在中國做才有可能大成?說個個人觀點,我覺得相對來說中國市場更大,樣本夠多,能夠提供更多的數據集;在隱私保護方面,中國尚不及國外,收集用戶過量數據、買賣個人隱私信息的行為比較猖獗;再加上機構或者政府

力量的主導,我個人認為中國人工智能比美國發展得更快是理所應當的,就這點您是怎麼看?

吳軍:人工智能包括好多產業,比如無人駕駛汽車、醫療、機器人等,這些領域是沒有可比性的,你不能把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放在一起對比。所以單純就某些領域來說,中國做得很好,這點我承認。

你說的第二條原因我也認同,但要換一個說法。不是說中國不重視隱私,我覺得是大家從心態上來講更開放,願意把數據提供出來用。歐洲人就保守一些,比如他們對數據制定了非常嚴格的規範,基本上是按照管理銀行的方式在管理大企業。

但你提到的第一條原因說中國市場更大,這個不對。中國只佔世界 20% 的市場,還有 80% 在國外。在硅谷任何一個小企業,都是全球化的企業。比方說 WhatsApp 和微信相比,WhatsApp 在當時只有十個左右的工程師的時候,就支持全世界幾十種語言,尤其是類似微信的一些國際化功能支持得非常好。而騰訊有幾百工程師的時候,還是在優先照顧自己的中文。

現在來看幾個大的社交網絡平臺,比如 Facebook、Snapchat 和 Whatsapp,雖然是美國公司,但是實際上用戶群數量會比國內的更大,因為畢竟世界的人口比中國的人口多。所以這一點有問題。

還有一點是,中國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這一點我覺得不容忽視。這也是美國比較怕,進而產生貿易等糾紛的原因之一。總體來講,我覺得到目前為止,中國開始認真做的一些領域發展得不錯。有一些領域,比如無人駕駛汽車,中國跟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

我接觸到中國的大部分媒體,包括行業中的一些所謂業內人士,也完全不瞭解美國無人駕駛汽車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比如說去年布隆伯格新聞根據各家無人駕駛汽車企業提供的數據,做了一次很詳盡的評測,其中還包括一些小的初創企業。從中可以看到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中國企業和美國企業的差距是巨大的。關於新的產業變革方面,新版《浪潮之巔》 「汽車革命」一章裡有詳細的介紹。

但是總體來講,中國在很多行業還是很領先的,而且如今全世界都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開始往前跑,這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時候。另外,要感謝政府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我們不但起跑時沒落後,以後加速衝刺時可能還會更好一些。

.05.

.未來信息流動性會更強.

.範冰:Facebook 去年劍橋分析那件事之後,開始選擇朝向更加私密化的發展戰略。以去中心化為核心理念的區塊鏈如今也在全球星火燎原。您覺得未來互聯網演進的方向是更加開放還是更加封閉?

吳軍:我覺得長期來說會更開放,這倒不完全是因為區塊鏈。坦率來講,現在的區塊鏈在企業級尚未落地什麼應用,在公網上也很難用,因為去中心化意味著效率極為低下。而且我認為區塊鏈要是最終能做成的話,也會是物理上集中,邏輯上分佈的。就是說物理上可能存儲在阿里巴巴或者亞馬遜的雲端,由於數據是加了密的,因此邏輯上只有個人能看,否則的話效率簡直低得可怕。

我認為互聯網會更開放,主要原因是信息的流動。前一段我寫了本書叫《全球科技通史》,就是在講從比較長的人類歷史看,信息的流動性是越來越強的,這一點是誰也無法阻攔的。從這個角度來講,雖然對現有媒體或者互聯網監管比較嚴格,但是永遠都會誕生出一些新的來。

五年前咱們把門戶網站管理得特別嚴,但實際上今天也沒有多少人去那些網站;三年前把微博管得非常嚴,今天

微博在中文世界的傳播影響力跟微信比相去甚遠;如果說微信也可以被監管,那可能會誕生出其他新的軟件,或者新的方式。所以從大方向來說,我覺得信息的流動性應該會更強。

.範冰:您覺得 5G 會有什麼新的投資機會,或者有什麼入行的建議

吳軍:可以參考一下我之前在得到上做的一個 5G 相關的講稿。另外,我即將在得到開設一門課程,專門講 5G。這部分內容很多,估計要講一百分鐘。

.範冰:好的,我會關注一下。在這樣一個熊市的階段,針對個人發展,您還有什麼建議嗎?

吳軍:過往那種八點幾的增速,永遠沒有了。在此背景下,如果非要找一個好機會去創業,可能永遠找不著,所以想創業就去。不要說現在這個階段,我不去創業,而是去上個學、讀個 MBA,等讀完形勢就好了——等讀完出來可能形勢更差了。人一輩子想做的事,該幹就幹。

.範冰:聽說您隨時隨地掏出個筆記本就可以寫作,而且思路還能連上。要做到高頻高強度的輸出,同時也保證輸入,您是怎麼分配精力的?

吳軍:把零碎的想法銜接上非常重要。我偶爾看到或者聽到一個很值得研究的題目就會拿筆寫下來,或者是用手機把它記下來。這樣我寫作的時候,就能知道上回想到哪,這回該到哪了,所以說思路不會斷。

再一個就是,現在移動互聯網也提供了很多方便,尤其可以便捷地聽一些課、查一些資料,等等。我寫作的時候遇到問題,以前要去圖書館借書,現在基本上所有經典的參考書都能在網上查到,要找的信息都有,還能夠做標籤留下來,有些視頻也能夠趕快找看來。

總體來講,我是利用零碎時間寫作。整塊時間,有些時候反而用來回復微信或者跟別人聊天。因為每兩三分鐘看一眼微信效率就太低了。我基本上每天就幾個固定時間來回復。

.06.

.返璞歸真,換位自省.

.成就高效能的人生.

.範冰:您的典型的一天是怎麼過的?

吳軍:我早上起來要給孩子準備早餐,吃完早飯送她去上學。有時會去我們基金跟那些創業者聊天商量事情。時間相對靈活的時候,我會在家寫作或者準備一些講座、上課相關的事。早上一般是這樣。

吃完中午飯,會忙到下午兩三點鐘。這時一般會去學校接孩子,然後陪她一起鍛鍊到差不多吃晚飯。吃完晚飯可能有些家事需要處理。八點鐘之後,我有時間乾點自己的事,一般會開始寫作。

我寫作時不希望被人干擾,很多時候我寫的時間比較長了,太太過來送杯水,我會說等等,現在腦子正在想問題,一定得先寫完了才能去喝一杯。我在美國的時候基本都這樣過一天。

.範冰:您日常有什麼能提高效率、帶來靈感的利器?

吳軍:我一直在私下給所有人推薦的,就是平時沒事把手機扔一邊,這是提高效率最可操作的一個方法。不要以為有了手機效率更高,其實反而效率更低。

我培訓的企業家都說他們試了很有效,一般週五早上一去公司,就把手機都交前臺,下班再拿回去。也有國內百十來人的公司,整個企業裡員工在工作時候都不怎麼用手機。

.範冰:不鼓勵用手機,您是希望他們有事直接找人面對面討論?

吳軍:是的。最好的項目開發,就是 20 多個工程師坐在一個房間裡,每個人有靈活的工作時間,哪怕沒事幹坐在這等著,萬一有人要問問題,他能馬上轉身來回答。最牛的一些企業,產品研發攻堅的時候都是這樣,會把所有的通訊中斷。如果 20 人坐散落到各個角落一來一回聊微信,效率會大幅降低。

.範冰:您覺得人生中哪件事讓您醍醐灌頂,在認知上有所成長?

吳軍:人年輕的時候都比較逆反,就跟現在網上鍵盤俠似的,見到誰都噴,胡說八道。其實我在高中的時候是個相當好的學生,但還是無可避免的會逆反。這就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而且很難學習別人的長處。

高中畢業的時候,我的校長找了我在內的幾個人來座談。他問,你們對高中有什麼意見?我就說,你有時候搞一些政治報告,包括說的一些話、做的很多事,我都不喜歡,好多我也不贊同。他就說,那你是否願意換一個角度去想:哪怕這話不對,為什麼這麼說?是不是有其他的原因?或者這話你雖然不贊同,但裡面是否也有一部分是對你有幫助的?

我從中領悟到,你要把別人和你不同的觀點,翻來覆去,轉幾個彎來想一想,從中找到合理性,找到對你有益的點。後來我就開始學會反過來去想事,時間長了習慣成自然,那以後我都這麼想問題,視角也慢慢變的很獨特。

.範冰:也就是說,任何事你都要能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部分,至於是否影響你的情緒不重要。其實是讓自己更理性,而不是那麼容易情緒化。

吳軍:哪怕他做的事你覺得完全錯了,你也要意識到他一定有他的道理,你要把他的道理想清楚。比如說,你今天在樓梯間碰到一個人,莫名其妙罵了一句,那他肯定也有這麼做的原因。他有可能就是個瘋子,也可能跟他的女朋友剛吵了一架。

我們要學會換種角度看問題,把他做這件事的合理性找到,找到之後,他有問題你就離他遠一點,他有別的原因就原諒他。如此一來,你不會因為這些事,就給這個人貼上標籤,或者給他一個很不客觀的評價。

.範冰:您認為自己的終極理想是什麼?

吳軍:

也沒有什麼終極理想,人的很多想法是在不斷變化的。最早的時候,我曾經想當科學家,後來想做一些具體的產品讓大家用,也想要幫更多的年輕人創業,等等。最終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也許會對教育投入的時間變多。

.範冰:最後一個問題,您下一本書主題是什麼?

吳軍:下本書大概這個月上市,也有可能延遲到九月份學生們開學。名字可能叫《境界》,還沒完全定下來。這本書是由中信出版社和得到聯合出的,主要是對我在得到上發的內容的一些整理,內容有點像《見識》。

.範冰:預祝新書再創佳績,哺育更多對知識如飢似渴的青年學子和有志之士。

吳軍:

感謝你們的採訪,希望更多優秀的企業家和行業明星在此慷慨分享他們的真知灼見。

- END -

我們為本文下方評論質量最高的 5 位朋友,送出五套《浪潮之巔》第四版。

↑七月底前加入增長官會員,將享受下月免費升級權益

聯繫我們

媒體/商務合作聯繫微信:ifanbing

郵件:ben.fan@zengzhanggua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