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逗比”岑参的几首名诗,小时候都学过,你还记得吗?

“还我干谒的诗文!”

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即将完结,剧中除了优质的服、化、道细节把控,最受好评的就要数全剧的逗比担当岑参(剧中称为“程参”)了。

《长安》“逗比”岑参的几首名诗,小时候都学过,你还记得吗?

“我乃仙州程参!”“绿眉!我的马!”“还我干谒的诗文!”这些经典台词已经红遍网络,岑参每次出场都会为紧张的剧情带来额外的笑料。《长安》四十八集都快完结了,仍是“铁打的岑参,流水的狱友”,“一个饿了快十二时辰的台词担当”。

《长安》“逗比”岑参的几首名诗,小时候都学过,你还记得吗?

岑参在《长安十二时辰》原著和剧里都这么逗比,不知是不是作者马伯庸和编剧回想起了小时候苦逼地背诵那首长长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画面,特地把这位著名的边塞诗人塑造成了一个逗比角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长安》“逗比”岑参的几首名诗,小时候都学过,你还记得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画作

岑参一生曾中两次出塞为官。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于他第二次出塞期间,他的边塞诗名作也大多作于这次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期间。这里的“武判官”是一位姓武的判官,与岑参职位相同。岑参在送武姓判官归京时,作了这首诗。

剧里的逗比,现实里的苦逼

岑参虽在剧里逗比,但他的一生却颇为坎坷。开元三年(715年),岑参出生在官宦家庭,他的父亲岑植是仙州刺史,曾祖父在太宗时期担任过宰相。岑参儿时丧父,家道中落。他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便能作诗写文。

《长安》“逗比”岑参的几首名诗,小时候都学过,你还记得吗?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岑参满怀抱负来到长安求仕,四处递干谒诗。干谒诗就类似于今天的自荐信,只不过是以诗文的形式介绍自己。古时文人为了求得入仕或升迁的机会,会写一些干谒诗,呈给达官贵人,通过干谒诗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不过岑参在长安无任何人脉关系,苦苦地递了十年的干谒诗,也没能获得任何引荐。直到天宝三年(744年),考中进士,方才得以入仕。为官之后,晋升又成了一大难题。

天宝八年(749年),岑参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掌书记,首次出塞。虽然只是个从八品的官,但他满怀希望,欲在边关大展宏图,在戎马中开拓前程。无奈仕途不顺,两年后回到长安,与同样不得志的李白、杜甫、高适等人越发亲近,经常一起喝酒、出游。天宝十三年(754年),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长安》“逗比”岑参的几首名诗,小时候都学过,你还记得吗?

绘画作品中的岑参

安史之乱爆发后,岑参随长官东归勤王,在杜甫的极力推荐下担任了右补阙,后几起几落,先后担任过虢州长史、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嘉州刺史等职。嘉州位于今四川省乐山地区,当时四川连年战乱,叛军四起,时战时降。岑参虽被朝廷委派到嘉州任刺史,但只是个空架子,徒有其名,各地武装互相征伐,视他这个嘉州刺史于无物。岑参想辞官回乡,但回乡之路已经不通,四川与外界的通路被各个割据武装占领。岑参多番尝试之后,只得回到成都,最终客死于成都,年五十六岁。

边塞派诗人的代表

岑参两次出塞,边塞佳作尤多,被视为边塞派诗人代表,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的作品好多都是大家儿时学过,耳熟能详的。

比如这首《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在边塞为官期间,路遇入京的使者,便托其带个口信,给家里报平安。

《长安》“逗比”岑参的几首名诗,小时候都学过,你还记得吗?

还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他在长安期间与朋友出游所作《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也闻名于世。“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长安》“逗比”岑参的几首名诗,小时候都学过,你还记得吗?

“逗比”岑参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苦逼”岑参写的诗,大家还记得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