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兵”社區戰疫60天


4月13日中午

金銀湖街四季花城小區南門口

陸續有居民外出

他們大多是在僅一街之隔的

航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員工

值守志願者池恆在小區門口

細心查看人員信息,測量體溫


從2月初開始,池恆和父親池祥新就主動報名參加社區志願者工作。從最初做好居民物資保障工作,到如今參與小區出入防控,這對父子一起戰鬥了60多天。


“父子兵”社區戰疫60天

池恆和父親池祥新 通訊員張兵 攝

“我們小區在航達上班的居民有300多人,早中晚時段出入口的壓力確實比較大。”95後的池恆是金銀湖街花城社區最早招募的一批志願者。4月8日,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後,他所在的物資保障志願小組,轉而投入小區門崗值守,這個小區一天的出入人次達千人。

由於高峰時段出入人員較多,池恆經常會向搭檔王梓核實一句,“這是你們公司員工吧”。搭檔王梓是航達的一名維修工,是企業派駐到社區的志願者之一。2月21日公司復工後,小區出入口曾一度出現高峰時段排隊現象,為了快速通行,企業和社區商定,讓企業員工分時段上下班,穿著工服佩戴工作牌,並由企業派駐一名志願者,在出入口幫忙辨認。

池恆告訴記者,封控工作既要嚴格執行規定,還要會疏解居民情緒。兩天前,一位滯留廣西兩個月的老人自駕回漢,到了小區門口,志願者發現他的證明上還差一個公章,請他去社區補辦一個才能入內。“老人當時就很生氣,覺得自己滯留在外本來就不容易,現在這麼累還不讓回家。”池恆說,他後來讓老人跟對接的網格員電話聯繫,確認身份後先放行,第二天再補辦齊手續。

池恆的父親池祥新是個退伍軍人,曾擔任過花城社區居委會主任。在兒子池恆參加志願者工作的第三天,55歲的他也報了名。

60多天來,這對父子幾乎沒有休息過。由於購物平臺團購物資到貨時間不定,父子倆隨時待命,有時剛剛端起飯碗,就收到志願者群裡的任務提醒,兩人就放下飯碗,趕到廣場維持秩序,幫助分發物資。南門是小區的唯一出口,車多人多事多貨多,隨時需要人員幫助值守疏導,只要志願者群裡發起執勤報名接龍,就總能看到這對父子的名字。

花城社區書記魏彥輝說,整個社區常住人口有1.4萬人,社區工作人員只有25人,在疫情最嚴重時,60多位社區志願者和60多位下沉幹部,幫助社區做了大量工作。隨著企業復工復產,人手有所減少,兩天前社區發起了新一輪志願者招募。“此前志願者的物資保障工作,已全部轉為門崗值守工作,封控仍然不能放鬆”。


來源 - 長江日報

記者 - 蔡欣星

通訊員 - 熊璨 陳秀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