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献给所有没有获得基本权利、教育、健康和爱的人的故事

(一)

“你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一名十二岁的黎巴嫩赞恩男孩因此在小镇法庭控告自己的父母。

赞恩生于黎巴嫩的贫民区,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兄弟姐妹,他没上过学,在小卖部干活儿,在街头卖廉价果汁。

赞恩最喜欢的妹妹萨哈,在年满十一岁的时候,被父母嫁给小卖部的店主。

赞恩离家出走,遇见拉希尔。

拉希尔是埃塞俄比亚移民,她的生活同样充满了痛苦,住在极其简陋的破房子里,工作时还带着一岁的儿子,想买一张假的身份证她拼命的找工作。

但尽管生活困顿,哪怕自己陷入绝境、随时可能失去自由,拉希尔从来都没有逃避自己为人母的责任,而是在生活的夹缝中,用尽全力去爱护自己的孩子。

赞恩在拉希尔简陋的房子住下来,在拉希尔上班的时候照顾她的儿子。

不幸的是,拉希尔一次去市场的时候被抓了起来,因为她没有证件。

赞恩一个人又照顾了小孩子很长时间,被房东赶出来无处可去时,将孩子交给了办理非法移民证件的人。

赞恩也想出去,于是他回家拿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却得知妹妹萨哈因怀孕死去,愤怒的赞恩拿起一把刀,捅伤妹妹的丈夫,被抓去监狱。

在监狱中,他打电话向媒体控诉,此后有律师相助,他便把父母告上法庭。

此时,她母亲处于怀孕期。

赞恩控诉的是,那些无法照顾孩子的父母,为什么要把一个个孩子带到人间?他在那个家里无法得到什么,哪怕是一点点的爱。

不爱孩子的父母为什么要让孩子出生?连孩子的温饱都无法保证的父母为什么要一次次地怀孕?不能照顾孩子的父母,是不配拥有孩子的。

一部献给所有没有获得基本权利、教育、健康和爱的人的故事

(二)

照顾指的不仅仅是温饱。现代的父母总爱讲“你有吃有喝的还有什么不满足?”

可人活于世,仅仅温饱就足够了吗?马洛斯需求理论,温饱只是第一层啊。

父辈们经历了战争、饥荒,当时他们渴求的就是温饱,但既然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需求当然也是在变化的。为什么要拿老一辈的生活来要求孩子呢?

我听过不少的父母说另一句话“我这都是为了你。”

夫妻感情不好但是不离婚,都是为了孩子。

不得不工作以供生活所需,都是为了孩子。

受到外人指指点点,都是为了孩子。

身处桎梏偏安一隅,都是为了孩子。

……

问题是,凭什么孩子就得去背负这些?人所选择,皆为自身,凭什么要让别人去承担你选择的后果呢?

为什么夫妻互相嫌恶却仍然不分开?

我想,那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大部分人都是不同意义上的二流货色吧。是的,很少有本质上比别人高贵的人,都各有各的浅薄,各有各的凉薄,不过如此。

拒不分开,也不过是审视自身,权衡利弊后的选择罢了,跟孩子没有关系。希望做家长的都能勇敢的面对自己,你是家长是长辈,但你也有缺点也有私心也非完人,这又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不用把什么都推到孩子身上。

一部献给所有没有获得基本权利、教育、健康和爱的人的故事

(三)

《何以为家》就其生产和位置而言,绝对是一部黎巴嫩电影。

然而,这个故事是针对所有没有获得基本权利、教育、健康和爱的人的故事。

导演运用成人视角来讲述这个黑暗世界里的故事,其中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时代的症状。

黎巴嫩的贫民窟尘土飞扬,交通混乱,搪瓷罐和锅碗瓢盘可以做成婴儿车,十二岁的赞恩就这样拉着一名孩子在街头讨生。眼泪是廉价的,落在地上瞬间变成蝼蚁,成为被命运践踏的一部分。

于我而言,这样的场景是一点儿都不陌生的,我来自农村,我知道农村有一百万种活下去的方式。可苦难就是苦难,你要看到他,你要改变他,身为亿万苍生中的一员,那连绵的苦应该被感知到,要去仰望命运,要敢于控诉,要、要更好的一切。

一部献给所有没有获得基本权利、教育、健康和爱的人的故事

(四)

催婚催生,似乎是我国生活中的政治正确。

你不结婚,你晚年凄凉;你不生育,你晚年孤独。

人生而孤独,结婚孤独,生育孤独,孤独并不是靠结婚生育就能消解的,不要怕孤独,要学着接受他。

上个月看到一个视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宿管阿姨上台演讲,演讲主题是:催婚、催生、催二胎。

我一直在想我们这个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不是太近了,近到人与人之间的边界都没有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对你的人生给出建议、教导,你读了大学读了研究生,你的人生在别人看来首要任务居然还是“下崽”。

这可真是可悲。

要结婚,首先要了解婚姻,至少要了解婚姻法,要了解自己处于哪一方,要明白哪一条律法对自己有利,要保护自己的财产,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要生育,首先要了解育儿知识,要了解自己的物质基础能不能养育一个孩子,要清楚自己的脾性耐心足不足以照顾一个孩子。

但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但有多少人在试着这样做呢?

你要为降临的生命负责,你要为每一个生命负责。

那些催婚催生的人明白这一点吗?

你们知道孕妇死亡率约为1/5000吗?你们知道生育过后的女性会有各种生产后遗症吗?

你们知道在亲密关系中发生的命案,只要有“情感纠纷”这一说法,罪责就会自动下降30%吗?

你们为此负责吗?你们为此负得了责任吗?

你们知道,但你们不负责,也无法负责,所以请停止对别人人生的指点与教导。

不要让得不到爱的孩子出生,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负责。

赞恩是勇敢的,他敢于和命运对视,敢于去困惑去疑问去发声,我们也要是。

要让每一场婚姻都诞生于爱情里,要让每一个孩子生活在爱里、在物质充沛里,而不是让他们的诞生只是上帝的旨意,或者是性冲动得到满足的结果。要知道,就连动物都明白在资源匮乏的坏境中,最好不要交配生育,何况生而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