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前有“迴光返照”現象嗎?如果有,陰陽如何在體內運轉?

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西邊以及整個天空都出現短暫時間的發亮,隨後也就很快地進入了黑暗時期。這種現象後來也形容那些病比較嚴重,在奄奄一息的時候,突然有變得像正常人一樣,精神狀態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變,能吃飯,甚至能和身邊人交談,讓別人誤以為他已經轉為平安了,但這種情況僅僅維持數小時或者是很短的時間,病人隨即也就進入了彌留的階段很快的撒手西去。這種“迴光返照”的現象該如何解釋呢?

人“走”前有“迴光返照”現象嗎?如果有,陰陽如何在體內運轉?

從傳統醫學上來解釋這種“迴光返照”的現象,就要從道醫的基本理念來說起。在我國古代著名的典籍《黃帝內經》中有陽化氣、陰化型的說法。自然界的變化離不開陰陽萬轉換,陽則是控制運動和消散,可促進萬物轉為氣;陰則是控制安靜和凝固,可以促進萬物的成型。氣化和成型是物質互為矛盾、相反相成的兩種運動形式。人體內的氣是無形的,屬於陽性;精血津液為有形的,屬陰性。體內的陰氣、陽氣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簡單的說,人體內的陽有把人體內物質轉化為無形的氣,即分散功能;陰可以把外界的物質合成自己身體內的物質,即成型功能。體內的精血津液與氣之間互為轉化,這就是人體內陰陽的變化。

人“走”前有“迴光返照”現象嗎?如果有,陰陽如何在體內運轉?

在生活中,如果水蒸氣遇到冷的東西,那麼它會凝結成水滴,從無形的氣到有形的水柱,這就是陰的形成。人們在製作豆腐的過程當中,黃豆做成豆漿之後,豆漿煮開了並不能成型,要想豆漿變成豆腐,必須要經過滷水的點化才能成型,在這個過程中了,豆漿是溫性的,但豆腐卻是陰性的,這些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能夠說明陰陽互變的簡單道理。

人“走”前有“迴光返照”現象嗎?如果有,陰陽如何在體內運轉?

我們在瞭解陰陽互變理論後,再回過頭來看看“迴光返照”。病人在病重期間肯定是會有氣短、吃不下飯、話比較少、昏睡、身體難過等等這樣的一些不適現象,這就是陽氣衰弱的外在表現,體內陰寒佔主導。陽氣弱陰氣勝,陽氣待不下去,於是就想離開了。陽氣離開有幾個渠道,陽氣一般是儲存在人腎中,想要離開的時候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向上的陽氣走到心臟的位置時,人這個時候就會突然變得有精神,有力氣了,給人一種突然好了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迴光返照”,而這個時候陽氣會一路向上,最後從人的七竅之中離開,病人的陽氣散盡,慢慢就會變成冰冷的軀殼,生命也就因此而結束。

人“走”前有“迴光返照”現象嗎?如果有,陰陽如何在體內運轉?

從現代醫學科學上來解釋“迴光返照”現象,主要是人的腎上腺分泌的激素所導致的,腎上腺皮質層能夠分泌出糖皮質激素,這種糖皮質激素主要是用於人體內的應急,能夠抗休克、抗過敏、抗炎症、能夠幫助病人很快的度過危險期,所以人在瀕臨死亡的時候,在大腦皮質的控制下,腎上腺迅速的分泌出很多皮質激素來調動全身的一切,使得病人由昏迷轉為清醒,有原先的不能講話,變得能夠說話了。

人“走”前有“迴光返照”現象嗎?如果有,陰陽如何在體內運轉?

人從啼哭聲中來到世界,在陽氣散盡的終點回歸自我,每個人走的都是一樣的路程,生命短暫,一如過客匆匆。每個人要珍惜當下,認真享受每一天生活,認真的對待身邊的每個人、每件事,讓人生不留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