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前兩天,在今日頭條的“梅姐姐醫話”裡聊了一篇:

—“醫生,你上班玩手機,我要投訴你!”—醫患之間那些事兒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沒想到,還成了醫話裡的熱帖。

有趣的不是梅姐姐寫的原文,而是後面朋友們七嘴八舌的討論。

(略去不表,有興趣可以上“梅姐姐醫話”裡去看看)

讓梅姐姐深深感到:

醫療行業圈內的人永遠是互相理解的。

而非醫療圈內的人,因為並不瞭解行業內的要求,所以未必會理解咱醫務人員。

就像今天在朋友圈裡看到這種漫畫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感覺到,真的很有必要跟患者朋友們好好聊一聊咱們醫生的生活。

正巧,在今日頭條上看到一個問題:

醫生有什麼樣的品質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手癢,不如梅姐姐來聊聊

以下都是大實話

朋友們可以看看

不需要您評判說得對不對

因為很多事本身就沒有絕對的對錯

如果認為梅姐姐說得不對

那您就笑笑好了

勿罵

人生不就是笑笑自己,再給別人笑笑嗎?

也歡迎朋友們留言

您心目中醫生是怎樣的?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醫生有什麼樣的品質

梅姐姐就是醫生,家裡兩代人共有5人以上是醫生。

從小在醫院大院裡長大。鄰居長輩們也多是醫生。

小時候的玩伴和同學,後來也有不少是醫生。

長大後讀過兩所醫學院校。同學大部分畢業後也都在醫院工作。

梅姐姐跟醫生混在一起,直逼半個百年,回答這個問題,應該是比較有資格的吧。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2000年的華西90年校慶徽章,那時叫華西醫科大學

醫生有什麼品質?

第一、 最基本最常見的品質是善良。

作為醫生,多數有比其他行業更軟的慈悲心。

更容易對病人的痛苦產生同情心。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上世紀70年代的華西校門,那時叫四川醫學院

記得七八十年代的小時候。

就住川醫附院的家屬大院裡,宿舍樓離門診部不過百米之遙。

經常有患者或是其家屬跑到家裡來。

還在腫瘤科工作的父親總是很有耐心的傾聽患者訴說他們的痛苦。

因為房子太小,弄得我們經常到了飯點開不了飯。

碰到看不起病又“流湯滴水”(身上腫瘤壞死潰爛)看起來很慘沒錢治療的患者。父親會“借”錢給他們。但又從來不打欠條。

而當時父母親都是家中老大,除了養自己小家之外,還要作為家中主力供養老家的爺爺輩和兄弟姊妹。

所以,每到家裡缺錢的時候,母親會埋怨父親。借給病人其實是白給,打腫臉充胖子。

現在這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了很大改變,

醫患關係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

但即使在現在這個信任匱乏的年代

在這個善良對於醫生來說有時候並不見得是一件幸事的年代

醫生最基本和常見的品質依然沒有改變,仍然是善良!

梅姐姐就曾看到同事動用自己人脈無償幫助非親非故的患者看病提供方便,甚至利用自己休息時間幫助外地的患者購寄藥品......

也許有人因為自己曾經的某些經歷會不以為然,

但梅姐姐作為醫生的一員仍然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絕對是這樣!

尤其是到了一定年紀還沒有放棄學醫這條路的醫生,肯定是這樣的!

原因不多說

懂的自然懂

......

第二、強烈的責任心和團隊協作精神

因為醫療的對象是人,既然是性命相托,那麼這就是一種特殊的契約關係。這使得這個行業,跟其他行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必須有更強的責任心。

多數醫院的醫生,沒有太多自己的自由時間。

先且不說幾乎充斥週末和下班後休息時間的各種會議培訓,單單是病房的患者,就需要每個住院醫生24小時不能關機。不僅如此,如果因為病房需要增援,每位醫務人員都會主動回病房加班。因為病人的情況可能會變化,這需要醫生之間對於患者的病情有良好的溝通和交接。

所以,

作為醫生,還幻想有長久而歡暢的假期嗎?

做夢吧!

(此處應該是指中國90%以上的醫生吧,級別較高的大教授不算在內)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這些醫院的事情,也許作為患者的你並不知道。

某些時候,當你住院時,也許感覺很少看到自己的管床醫生。

他/她可能早上匆匆見一見你就一整天消失不見了。

你感覺到的是這個醫生真不負責,人都見不到。

是的,

人都見不到--

不止是你

醫生的家人也有這樣的感覺

一天24小時除去睡覺的時間,

剩下的時間裡,

因為工作,醫生真的是和同事以及患者在一起的時間更長的

當然,同事只有相對固定的那麼些人

彼此間日久生情、相互理解是很容易的

但患者呢

這是一個群體

和群體在一起的時間長

但和群體中的每個變化的個體在一起的時間

估計你是不滿意的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這個醫生真不負責,人都見不到

不止患者埋怨這個醫生對自己不負責

醫生的家人也會埋怨他/她對老人孩子不負責

醫生的家人不滿意後會和解

作為患者個體的你不滿意後會怎樣呢?

眼見不一定是真實的---這世界就是這樣!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你見到的只是醫生日常的一面而已。

還有很多面,是你看不到的。

真實情況極可能是:

他/她管的不是你一個病人,

他/她可能去給別的病人做手術或治療去了;

可能去上門診了;

可能去別的科室會診了;

可能是去收病人寫病歷下醫囑搶救病人去了

……

但放心,他/她不在跟前的時候,一定是跟值班醫生或其他醫生交過班了,負責你的其實不是他/她一個人。如果有什麼事,其他醫生一定也是可以對你負責的。

這也是醫生必須具備很強團隊協作精神的原因。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第三、理性

醫院是涉及生死的地方,現代文明社會里幾乎每個人都會在這裡完成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死本就不是由個人願望決定的。

醫生可以藉助現代醫學科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延長應有的壽命,儘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但並不能改變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

臨床醫生在職業生涯中會無數次和患者一起跟死亡作戰,

也會跟患者家屬一起面臨患者的死亡。

經歷無數次搶救和跟患者在這個真實世界作最後道別,

會讓醫生變得更加理性。

理性可以協助患者及家屬選擇適合他/她的最佳治療。

你必須相信--沒有哪個醫生不希望自己的患者在自己的治療下好起來!

雖然在目前並不喜人的醫患關係下你可能對此存疑。

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

但我作為醫生的一員還是要這樣肯定地告訴你

每個醫生都揹負著患者的信任!

醫患是一個戰壕的戰友,在一起共同面對疾病這個敵人。

患者好轉會讓醫生開心,

患者惡化除了讓患者家屬傷心外,也會讓醫生深受打擊。

梅姐姐在腫瘤專業工作20多年,因為管過的患者去世,自己流過淚,也無數次見到過自己同事流淚。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醫生為病人哭泣其實真的不少見。

只是作為患者或患者家屬的你根本難以有機會見到。

因為醫生的職業素養會盡量讓這樣的事情少發生。

這跟體面無關,

但是跟醫生能否理性地協助患者或家屬決策其治療有關。

每個表面冷酷的醫生其實都是在經歷無數次心碎後爬起來的。

據科學統計,醫生平均壽命比普通人短十多年。

原因可以參見夏夜漫談(一)六月記憶--地震、生死、無常

理性當然還可以保護醫生儘量遠離“心碎綜合徵”,讓醫生活得稍微久一些。

特別是在腫瘤科這些氣氛相對“壓抑”的科室。

第四、吃苦耐勞

吃苦耐勞是醫生的共性。

女醫生當男醫生用,男醫生當牲口用

因為看的病人多呀。

看的病人為什麼多呀?

因為病人多而醫生少呀。

看看數據:

截至2018年底,我國醫師360.7萬,每千人口醫師數為2.59人,而農村每千人口醫師數為1.8人,僅為城市的45%。

支撐起世界上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年診療人次數增長290.1%。年診療人次83.1億,分別較1998年增長80.4%、290.1%。

這樣的工作量註定醫生面臨的是繁重的工作。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梅姐姐實習時,有同學想當外科醫生,

問老師--

--外科醫生有怎樣的特點?

外科老師說—需要餓得、脹得、站得、憋得。

原因是上手術時有可能耗時數小時甚至一整天(多手術連臺開),可能不能吃喝拉撒。

這也是很多醫生會患上胃病、腰椎病、尿路結石等疾病的原因。

你說,人身的生理需求都得不到滿足,這樣工作的醫生自由嗎?

更何況,動刀見血的行業萬一不小心出現醫源性感染的話,不管是乙肝、梅毒還是艾滋等等老百姓言之色變的風險都像是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頭上高懸。

這樣拿健康換生活資料的外科醫生換作是你,願意來嗎?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醫生的品質,除了 善良有慈悲心,強烈的責任心和團隊協作精神,理性,吃苦耐勞等等,有時間慢慢聊的話其實還可以說出很多。

你可以說,

梅姐姐你自己是醫生,當然就說醫生品質怎麼好啦,自己給行業內的人臉上貼金唄。你們醫生這行可真黑,什麼心臟安個支架都上萬,腫瘤靶向藥一個月也得幾萬.......

如果你這樣想,那可就偏了!

醫生們並不會因為物價部門的醫療定價而發財。

因為這些錢都不會跑到醫生的荷包裡。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就不會出現病人多醫生少的情況了。

如果醫生能掙大錢的話,那麼,高考後的熱門專業應該是學醫才對呀!

那麼,你會說:騙我吧,醫生有那麼傻?

事實上,

多數醫生都很清高,不屑於求人,也不屑於解釋自己

雖然如此

但是梅姐姐還是想作為一名普通醫生為咱們醫生群體解釋一下。

醫生傻

是因為,

醫生還有最重要的一種品質。

有這種品質的人通常都比較傻。

而且,對這種品質越看重的人越傻。

這種品質,就是情懷!

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還願意繼續當醫生的人,

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這樣那樣的情懷!

比如:對於醫學事業的使命感、救死扶傷的責任感…….

不一而足!

因為這些情懷,讓醫生能夠:耐得住寂寞!

因為能夠

耐得住寂寞!

所以

願意繼續在醫學這條

平凡之路

上就這麼走 往前走!

什麼樣的人還在做醫生---信任匱乏的時代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