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临门一脚”,流动性、估值难题待解

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还差“临门一脚”。

业内人士称,待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的相关指引公布、新三板精选层转板改革落地,相关公募产品也随之完成获批和募集。

“10多家基金公司正在和证监会沟通投资新三板基金合同中的细节问题,包括风险揭示、投资者门槛、开放期等问题。因为需要公募基金需要系统方面的创新,需要和新三板市场相配合。”北京某公募基金产品部副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新三板“深改”前,流动性低迷、融资功能减退、投资者门槛高等问题困扰已久,指数也一路下跌,投资新三板的产品纷纷折戟,另此前热衷并参与的公募基金苦不堪言。新三板再次成为公募投资的对象,前车之鉴,必定会成为解决重点。

“我们了解到证监会对此要求很高,包括系统方面的设置、人员方面的配备、投研力量等,来保证对新三板有一个深入的研究。”深圳某公募基金创新业务部负责人也称。

建议政策倾斜

“新三板的问题是泥沙混杂,流动性差,风险较高,所以对投资者设置了门槛。目前专门投资新三板的公募基金还在酝酿研究。”该北京公募基金产品部门副总称。

事实上,鉴于新三板无法回避的流动性不足和短期波动较大问题,基金公司也向监管部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新三板挂牌公司质量大体比较差,如果完全靠自律,目前这种情况是不行的,新三板门槛放开、公募基金进入,马上就会形成爆炒的局面。鉴于这个考虑,监管开放也比较谨慎。”业内人士称。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为防止流动性不足、大幅波动的风险,目前比较多的一个建议是跨市场方案,即该产品仍然主要投资沪深交易所标的,同时配套一部分额度来投资精选层企业,其中精选层的仓位占比在20%-30%。例如,从产品设计来看,富国基金便倾向于发行跨市场基金。

“按照监管政策,名字叫做新三板基金,对于股票基金来说,投资新三板的比例不能低于80%。如果只是投资20%,那更像是在现有基金中增加了投资范围,多出来的一个噱头,意义就不太大。”也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与此同时,针对投资者流动性问题,业内也建议产品形式上考虑开放式或定期开放式,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我建议开放期的设置可以严格一些,类似于战略新兴基金,比如设置为半年或一定定期开放型。”

“但无论哪种产品形式,为进一步防范流动性风险,都应设置合理的规模上限,并配备充足的投研人员、完善投资风险管理机制,提前做好制度、技术等相关准备。”富国基金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同时,富国基金相关人士建议,新三板精选层股票IPO和定向增发政策或可适当向公募基金倾斜,如优先配售、增加公募定价权等,充分发挥公募基金的专业投资管理能力。

“毕竟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能够吸引客户进一步做大规模。对人员的投入也蛮大,也就头部基金公司吃到肉,排名靠后的基金公司容易‘入不敷出’,所以我们这种公司暂时还是处于研究阶段,毕竟管理费各方面的收取,也不如传统投资来的多。当然如果在浮动管理费、业绩报酬等方面予以放开,还是有做文章的余地。”北京某中小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我们公司目前没有相关的计划,也没参与一些系统的测试等。”上海一家中型公募基金新三板投资部负责人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流动性、估值难题待解

与此同时,公募入市是否能显著提升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改善估值失真情况,为沉寂已久的市场引入“活水”也引发市场的高度关注。

有分析认为,精选层股票采取竞价交易方式,精选层竞价交易可以引入做市商机制,精选层整体合理估值将介于目前创新层和创业板之间,与创新层整体估值相比将会有较大提升。

粤开证券分析师殷越便认为,精选层引入公募基金有三大看点:一是公募基金在新三板的投资范围限定在精选层股票中;二是未对公募基金具体类型作出明确限制;三是显著提升精选层股票的流动性和价值公允性,使得精选层股票在流动性和估值水平上迅速向A股靠拢。

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产品部副总监也对第一财经表示:“精选层引入连续竞价机制,如果能够放开公募基金,体量比较大,交易活跃,有望提升新三板市场的活力。”

不过,鉴于前期可投资标的数量可能有限,也对基金公司投资提出更高要求。

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对第一财经预估,首批精选层企业将达到30家左右。“数量不是越多越好,参考科创板首批和创业板情况。”诸海滨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约有130多家挂牌公司发布公告,明确向市场传达了申报精选层的意愿。

从申报进度看,可以将拟申报精选层企业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已经完成辅导验收公司;第二类是完成精选层挂牌辅导备案,进入辅导期;第三类是开启上市辅导过程、变更上市板块为新三板精选层的;第四类是发布董事会公告启动申报精选层的准备工作。其中,第一类处于领跑的位置。

“可投资的公司少,基金追逐的基本就是在做这几家,甚至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如果遇到投资者的大量赎回,那就是怎么卖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比较棘手的,毕竟新三板比较脆弱,更是承受不住这种风险。”上述公募基金创新业务部人士直言。

“即便是新三板精选层,流动性可能也没有办法和A股比拟。投资者会看重这一点,即如何规避不确定性,目前A股估值这么低、也没有流动性障碍,为什么要投精选层呢?”一位权益投资基金经理与第一财经私下交流时认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