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生活晨报的文章:追思元好问

十多年前生活晨报的文章:追思元好问

元好问全身塑像

十多年前生活晨报的文章:追思元好问

著名古迹野史亭

十多年前生活晨报的文章:追思元好问

古版元好问诗集

出忻州城南十里韩岩村北,在去“华北第一溶洞”禹王洞的路西,有一处碧瓦红墙、满园青松翠柏的地方,这就是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的陵园。

元好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子,号遗山,1221年进士出身,1224年中宏词科,历任国史院编修,南阳县令等职,官至尚书省左司都事员外郎。其天资聪明兼好学,工诗文又擅词曲,至金朝灭亡后拒绝在朝为官,回乡著书立说。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新乐府》、《壬辰杂编》、《诗论绝句》,以及金代诗歌的汇总《中州集》。由于他博学经传,贯汇百家,是金代颇有名望的大学子,当时人称他元才子。

进入坐西向东的陵园大门,正面是黑色大理石底座,白色汉白玉雕刻成的元好问立像。右侧是一处院落,大门上方镶嵌着清代福建巡抚徐继畲(今五台县人)题写的“野史亭”石刻牌匾,院中是元好问晚年著书立说的地方——野史亭。亭内有元遗山像和诗文石刻,现存此亭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重建的六角攒尖顶式建筑。野史亭北为“青来轩”,屋内陈列有历代文人咏“野史亭”的诗作石刻。

出野史亭院大门往西,有一条用碎石砌成的林荫甬道,一直通往又一处院落“元墓”,只见院门楣上方是清乾隆六十年重修时,忻州知事汪本直题书的"元墓“石匾,院内有元代雕刻成的石虎、石羊、石翁仲各若干,以及林立的许多各代碑碣。

陵园总占地面积30余亩,园内所存金、元、明、清以来的诗文石刻,涉及名家共有30人之多。元陵自建国以来曾多次被修缮,且于1965年被批准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于1995年被忻州市政府确定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元好问传世作品以其编撰的《中州集》最有价值,其共分10卷,收入金代249人2259首诗,并对诗作者都编有掌故或小传,内容涵盖诗文、诗论,包括金代的道德习气和文人学识,且贯穿了整个的金代史。时至今日《中州集》仍然是部重要反映金代历史的传记体诗书。元好问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还是位诗歌评论家,其著有《诗论绝句》30首等。

在幽雅的元陵里,站在野史亭上,看着充满历史痕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铁马的金元时代;遐思之余,好象感受到了元好问金亡不仕、富贵不淫的坚贞气节,领略了他《诗论绝句》里“中州万古英雄气”的满怀豪情。

人皆见贤思齐,历代多少文人雅士曾来元陵拜偈凭吊,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凡爱国爱民者,芳名永存,万众仰慕。

(本文为作者张汉英2004年发表于生活晨报文化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