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之傳說《五帝本紀》


《史記》之傳說《五帝本紀》

《五帝本紀》是《史記》的第一篇,記述的是上古時代的傳說,講了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這五位帝王,其中堯把帝位禪讓給舜表達司馬遷的政治理想,更成為美談,對後世影響深遠。

本篇從每位帝王的生平寫起,讚美個人品德,寫其開創基業篳路藍縷的艱辛以及治理國家的殫精竭慮,從個人、家族和社會等各方面對每位帝王進行展現,可以看出五位帝王之間的相同和不同。

一、開頭都是帝王的人物介紹。說白了就是個人簡介,叫什麼,多大了,家在哪裡,幹什麼工作,有啥特長等等。《史記》講述每個帝王就由此開始,簡潔明瞭。

比如黃帝,是少典國人,本名叫公孫軒轅,自幼就天賦異稟,和同齡人相比,他開口學說話也早,可謂是神童。少年時勤勉努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長大後更是集智慧和勇力於一身。

顓頊帝則是“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簡單說,就是性格沉穩,講道德,守禮儀,智商和情商“雙高”,能幹事,也會幹事。

帝嚳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講仁德,守禮儀,天下百姓都信服歸順於他。

帝堯,則是如神一般的存在,“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富而不驕,貴而不舒”,“能明馴德,以親九族”,自身行仁德,戒驕戒躁,艱苦樸素,治理好國家,使百姓安定團結。可以看出司馬遷對帝堯評價很高。

舜則出身貧寒,且家人都不喜歡他,多次想要殺死舜。但舜以德報怨,面對危機,每次都能安然度過,雖帶有明顯的神話色彩,但也突出了舜過人的膽識和能力。

司馬遷寫這五位帝王無一例外都是如神一般的存在,大概不如此是沒有辦法表現出其異於常人之處的。既然是神話傳說,那司馬遷所記載的五帝王的事實就缺乏根據。上古時期的帝王到底是怎樣的,司馬遷其實也並不確切地知道。但他這樣寫,是理想,更是對自己所處的時代的一種希望。

《史記》之傳說《五帝本紀》

二、介紹了人物之後就是介紹各自的功績,也就是這五位帝王到底做了什麼。

黃帝開創了國家基業。黃帝時期,神農氏衰落,諸侯間相互混戰,民不聊生,整個社會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各諸侯急需一個領導者,他可以帶領大家形成統一,帶領大家走出混亂,走向安定。這時黃帝就出現了。黃帝帶領歸順的諸侯國造兵器,大練兵,戰炎帝,殺蚩尤,使國家停止戰亂。之後,黃帝安撫萬民,讓百姓從事農業生產。實現了團結穩定後,黃帝帶領百姓披荊斬棘,開疆拓土,在地理及文化上逐漸形成統一的華夏民族。

顓頊帝和帝嚳介紹得較少,集中在子孫傳承,擴張領土,增加人口等方面,此時戰爭減少,兩位帝王的關注點主要在天文曆法、農業生產和百姓教化等方面,可以說是華夏民族的發展期。

帝堯時,天災就多了起來,滔滔洪水彰顯著大自然的威力,人和自然的較量在凸顯。在這場較量中,堯選賢任能,對人才嚴格把關,選中了舜。舜不負所托,堯將帝位禪讓給了舜。

至舜時,對內,掃清流氓、惡徒,安民,對外,厚仁德,使蠻夷降服。此時,國家政治清明,官吏各司其職,社會運轉有序。

從戰爭到國家建設,從創業的篳路藍縷到人民的富庶安定,五位帝王間的代序傳承其實寫的就是華夏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它包含著開創的艱辛和建設的不易,它有流血、災禍、傳統、治理和變革,這也為《史記》全書奠定了基調,歷史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也以這樣的方式在演進,只是在帝位的傳承上多了流血和犧牲,少了有禮和謙讓。

五位帝王間的傳承和平有序,他們之間的血緣關係是這樣的:黃帝和嫘祖生下玄囂即青陽,還有兄弟昌意。昌意和昌僕生下高陽,即顓頊帝。玄囂生嶠極,嶠極生高辛,即帝嚳。帝嚳和陳鋒氏女生下放勳,即帝堯。而舜則是顓頊帝的第七代,雖說是貧民,但嚴格意義上來說也是有帝王血統的。相對於後世王朝對帝位所表現出的父子、兄弟骨肉相殘,五位帝王的帝位傳承也只能是司馬遷的理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