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頑疾”暴露,四大行和優勢城商行鞏固“頭部”

4月1日,甘肅銀行(H股)股價暴跌43.5%,收報0.65港元,成為第一隻銀行股仙股。股價大幅下降的原因,是甘肅銀行公佈的2019年財報中顯示,2019年營業收入72.33億元,同比下降18.5%。對於業績暴降,甘肅銀行表示,主要是因為業務結構調整、市場競爭加劇以及資金成本上升所致。禍不單行的是,4月5日,甘肅省隴南市徽縣的一家甘肅銀行門口聚集了部分儲戶,有人說甘肅銀行股價暴跌,擔心存款安全,想趕緊把錢取出來,也由此發生了擠兌事件。

我一直認為,中小銀行的風險暴露的進程正在加快,銀行之間的分化還會持續很長時間,這個過程中,我們繼續建議擁抱銀行股的“核心資產”。

中小銀行“頑疾”暴露,四大行和優勢城商行鞏固“頭部”

中小銀行不良資產高有歷史因素

在疫情衝擊下 風險資產正持續暴露

我國中小銀行有4000多家,在當前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影響,疊加歷史上積累了一些問題,一些中小銀行面臨風險和挑戰,未來存在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的可能。數據顯示,城商行不良率從2018年底的1.79%上升到2019年底2.32%,而考慮到個別省份、個別金融機構存在掩蓋不良貸款的行為,數據統計,部分中小銀行的不良率遠遠高於2.32%。

受疫情的衝擊,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還會沿著一個鏈條進行傳導。具體而言,我國中小銀行前幾年高速增長部分源於套利。在負債端,中小銀行通過同業存單、表外理財、和非銀金融機構合作等,快速加槓桿;在資產端,中小銀行通過大量投資非標、同業理財、委外等獲取利潤,輔助於期限錯配,中小銀行從中獲取了很多超額利潤。這是中小銀行過去賴以生存的方式。

但在宏觀經濟下行背景下,經濟結構調整,貸款需求不那麼旺盛後,銀行業告別“跑馬圈地”的時代,粗放式擴張已然結束了,銀行業務迴歸傳統存貸,銀行集中發力零售,同時存款競爭加劇,過去習慣於高速增長的中小銀行,核心競爭力不足,經營上壓力會逐漸增加。

這種背景下,有些中小銀行就轉向了高風險、利益短期化的經營行為,如零售貸款投放過於粗放,很多個人消費貸款流向了房地產領域,股票、期貨投資領域,甚至有的被轉貸到網貸平臺上。這對中小銀行來說,風險就很高。

而且,現實中,房價下跌對於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是螺旋式的,通過“房價—地方財政—銀行資產質量”的鏈條進行傳導。房地產下跌時,最先影響地方財政,所以區域銀行可能會首當其衝。但這個因素正在隨著疫情下拉動經濟的意願慢慢消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因素是一次性衝擊,等到四季度之後,疫情過去了,中國經濟恢復正常發展,這依然是擺在中小銀行面前的一大危機。

大小銀行的風險利差在拉大

四大行和優勢城商行可關注

考慮中小銀行的風險問題仍然突出,未來金融機構改革仍將持續推進,這會帶來銀行業的分化持續,具體路徑表現為“銀行負債-銀行資產-風險利差拉大”。最直接的,與包商有類似特徵中小銀行負債端融資壓力持續加大。同時,非銀金融機構的負債端壓力逐漸加大,因為中小型銀行是非銀機構主要融出方。我們跟蹤了同業存單發行成功的數據,從中看到,雖然低評級機構CD發行成功率較包商事件後幾周有所修復,但一直沒能恢復至事件前的水平,銀行的信用分化還是在緩慢推進。

另外,未來中小型銀行在負債端分化下,不可避免地會面臨縮表的壓力。更重要的是,銀行業的分化持續,具體路徑表現為“銀行負債->銀行資產->風險利差拉大”,由於大型銀行、中小銀行及非銀機構的風險偏好是逐級遞增的,因此,大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風險利差會緩慢拉大。

未來銀行分類監管會加快,對銀行的監管會是“扶優懲劣”,鼓勵政策支持方向的銀行,對於小銀行異地擴張和金融市場業務繼續限制。而優質銀行的競爭優勢會持續增強。銀行之間的分化還會持續很長時間。要化解中小銀行風險,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來做,我們又需要保證金融穩定,又不能過分影響宏觀經濟,所以中小銀行的改革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綜上,我們一直認為,優質銀行的競爭優勢會持續增強。銀行之間的分化還會持續很長時間,比較美國、日本、德國三個國家的銀行業格局會發現,各國銀行業發展到穩定狀態都呈現二元化狀態,大型與小型銀行的市場分割相對固化。大型銀行是全能型銀行,具有規模優勢,同時能夠承擔系統性風險。小型銀行主要聚焦當地工商借貸和消費信貸,做兩點發力。在A股市場上,優秀的大行和中小銀行主要是建行、招行以及紮根長三角的寧波銀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