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一場三國之戰開打了!

能進行商業航天的國家屈指可數,最主流的就四個主體,分別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和歐盟。

隨著歐盟在歐債危機之後陷入經濟泥潭,歐盟已經無力獨自開展大規模航天發射,更不用說摻和到國際商業航天市場中。

於是商業航天市場,只剩下了美中俄三家了。而現在的三國爭霸,開始越演越烈了!據外媒報道,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因為獵鷹火箭可以多次重複使用,大大降低了發射成本,徹底改變了火箭發射行業,也迅速佔領了全球商業航天市場。

受此影響,俄羅斯航天局不得不把太空發射價格下調了30%。同時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德米特里·羅戈津也在炮轟馬斯克,指責其在太空發射領域採用“掠奪性定價”策略,擠壓競爭對手生存空間。對此,馬斯克回應稱:“SpaceX的火箭80%可重複使用,而他們的可重用性為0%,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科技領域的發展,向來就是這麼殘酷。當你的科技水平領先對手一籌,或者成本就是比別人低的時候,就擁有了極大的主動權。可以和其他同行一起執行高價策略,賺取更多的利潤;也可以執行低價策略,擠壓同行的生存空間。

其實難受的不僅僅是俄羅斯宇航局,中國航天也受到了顯著的擠壓和影響。中國航天發射在3月和4月,連續遭遇了兩次發射失敗。

3月17日,長征七號甲火箭首飛失利。長征七號甲是在長征七號的基礎上改造發展而來,起飛重量高達573噸,可以向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7噸載荷,填補了我國向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5.5噸到7噸之間的空白。和長征五號這款新研發出來,高達14噸載荷的重型火箭形成高低搭配。但這次卻在第三級火箭點火的時候出現了故障。導致發射失敗,同時還損失了一枚驗證型的重型預警衛星,損失可謂不小。

而4月9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印度尼西亞PALAPA-N1衛星失利,更是中國在商業航天領域的一次重大挫折。

早在2009年,中國就承擔了發射印尼“帕拉帕-D”通信衛星的商業合同,當時也是一二級火箭發射正常,第三級火箭點火異常,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好在靠著衛星發動機的較小功率和少量燃料,經過了11天的爬行,終於成功入軌,算是補考成功。

而這次4月9日發射的PALAPA-N1衛星,原計劃是替代“帕拉帕-D”來服役的,但這次三級火箭再次出故障後,徹底發射失敗,連補救都無法做到。

事實上,航天領域的挫折和失敗一直都是非常多的。前蘇聯為了登月,發射N1重型火箭失敗4次最終放棄。美國的航天飛機出現兩次重大事故,機毀人亡。即便是最近,在3月9日中國長征七號甲失敗的前一天,SpaceX的獵鷹火箭也帶著60顆衛星發射失敗,給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以沉重打擊。

所以目前航天領域的三國爭霸,其實也是一個好事,更是激勵大家,勇往直前!


商業航天,一場三國之戰開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