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引言

莱特兄弟制造的“飞行者一号”在美国试飞成功后,在欧洲大陆引起了一波航空热潮。飞机的出现,让各国飞机制造公司立即将飞机运用到各种行业(如水上飞机、飞行俱乐部等)。1911年,俄国设计师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设计了一款大型飞机运用在航空运输上,开启了航空客运模式。直到一战爆发,这款巨型客运飞机,由商用客机向军用轰炸机转型,开启了它不平凡的从戎生涯。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进行空中投弹


发展起源

1912年11月,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在俄国圣彼得堡罗斯-波罗的运输工厂成功生产出了一架大型飞机。这款飞机较为笨重,与其它飞机格格不入。为了保证飞机能够满足起飞的动力,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在飞机上设计了4台101.4匹马力的发动机。这也让伊利亚·穆罗梅茨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4引擎飞机。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最初走的是高端豪华的客运路线,飞机上拥有一间卧室、休息室、洗手间,并且还从发动机处引入暖气,拥有电力照明。这样的设计在当时是相当豪华。但是也有许多人并不看好这项目,因为这架“伊利亚·穆罗梅茨-107”验证机太笨重,许多人担心它飞不起来。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成为背景的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


“伊利亚·穆罗梅茨-107”验证机试飞成功

1913年5月13日,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伊利亚·穆罗梅茨-107”验证机进入了试飞状态。当日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亲自驾驶这款飞机飞上了天空,并十分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试飞。当时这架飞机飞行高度122米,时速达到104公里,航程达到270千米。试飞成功后,这款飞机在工厂开始生产。虽然它的机动性能并没有当时轻型飞机那么优秀,但在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心中却是成功的,可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想要成为豪华客运飞机,270公里的航程并不够。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伊利亚·穆罗梅茨-127验证机试飞成功


双线开发

于是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开启了第二架验证机和第三架研发项目。伊利亚·穆罗梅茨-128“基辅”是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研发的第二款验证机。他的目的是增加飞机的航程,将飞机从首都飞往自己家乡基辅。想要加大飞机航程,必须要加大飞机的油量和发动机的功率。增加飞机的油量,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可以通过加大“伊利亚·穆罗梅茨-128号”飞机的油箱来解决,但这架飞机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找到一款合适的发动机。由于当时增大发动机的功率难度较大,所以伊利亚·穆罗梅茨-128“基辅”的生产进度并不如第三款验证机——伊利亚·穆罗梅茨S-22A型。1913年底,第三款验证机伊利亚·穆罗梅茨S-22A型制造完成,成功飞上天空。但是这款飞机并没有安装武器,于是交给了俄国卡其纳空中飞行学院给学员们进行飞行训练。此时第二款验证机“伊利亚·穆罗梅茨-128号”飞机发动机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伊利亚·穆罗梅茨S-22验证机


由商转军,“伊利亚·穆罗梅茨S-23B”型轰炸机

1914年初,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看到了飞机在战场的潜力,在前两款飞机的基础上开始研发“伊利亚·穆罗梅茨S-23B”型轰炸机。“伊利亚·穆罗梅茨S-23B”型轰炸机在“伊利亚·穆罗梅茨S-22A”型飞机的基础上安装了一挺口径8毫米的机枪和一挺口径37毫米的火炮,让自身拥有了不错的防御系统。“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最初的目的是用于客运,拥有不错的载荷能力,使其载弹量远大于当时其他国家临时改装的轻型轰炸机,所以“伊利亚·穆罗梅茨S-23B”型轰炸机走在了轰炸机研发之路的前线,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机型。“伊利亚·穆罗梅茨S-23B”型轰炸机很快就制造了出来,并成功通过俄军的测试服役部队。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伊利亚·穆罗梅茨S-23轰炸机


目标实现,“伊利亚·穆罗梅茨-128号”返乡

不久后,俄国在发动机上获得了突破,“伊利亚·穆罗梅茨-128号”发动机问题得到解决。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在第二款验证机128号上安装了两种功率不一样的发动机,140匹马力和125匹马力各两台,左右分布。发动机问题解决后,“伊利亚·穆罗梅茨-128号”飞机项目进程迅速开展。1914年6月,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和他的机组成员驾驶“伊利亚·穆罗梅茨-128号”飞机飞向他家乡基辅。由于飞行航程太远,机体油箱储油量不够,他们在奥尔沙降落补充了一次燃油,再次起飞历经14个小时成功达到基辅,而回程只用了13小时。虽然在前往基辅的过程中出现了发动机故障,但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机组成员排除了故障成功地完成了这次飞行。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伊利亚·穆罗梅茨-128“基辅”验证机返乡


前线失利,伊利亚·穆罗梅茨参战

此次飞行,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得到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俄陆军部的重视,他们认为这款飞机在军事轰炸上有着很大的潜力,可以取代飞艇轰炸模式。1914年8月17日,一战东部战争爆发。俄军第一和第二集团军入侵德国东普鲁士,向首府哥尼斯堡前进,并成功进入德国境内。20日德国第八集团军进行反击,俄军在德军的夹击下兵败,俄军第二集团司令萨姆索诺夫自杀。1914年9月2日,俄军不得不放弃这次作战任务。由于前线作战失利,俄军需要战机侵入敌方战线后进行空袭,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所以当时仅有的4架“伊利亚·穆罗梅茨S-23B”型轰炸机加入战争。但由于“伊利亚·穆罗梅茨S-23B”型轰炸机采用的是“伊利亚·穆罗梅茨128”型飞机的民用发动机,其性能并不能满足军用飞机的要求,而且可靠性较差。为了解决这问题,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将飞机进行升级,采用了4台功率148匹马力的十字军v8发动机。“伊利亚·穆罗梅茨S-23V”轰炸机出现。换完发动机后的“伊利亚·穆罗梅茨S-23V”轰炸机性能较为稳定、载弹量也得到了提升。在“伊利亚·穆罗梅茨S-23V”轰炸机之后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再一次提升了飞机性能,生产出“伊利亚·穆罗梅茨S-24 G-1”轰炸机。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装载炸弹,准备参战空袭


组建编队,轰炸敌军

1914年12月10日,德、俄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俄国军队为了配合地面部队抵抗德国军队的进攻组建了一个轰炸机中队,这个中队拥有10架“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1915年1月31日,德军发动了第二次马祖尔湖战役,俄军士兵由于准备不充足在战场上失利。俄国为了缓解士兵在战场的压力,决定利用“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对德国后勤物资等重要据点进行一次空袭轰炸。1915年2月12日,俄国突然空袭德国前线部队。俄国袭击来得突然,打了地面部队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德国战机并没有发明射击协调器,空中防御并不强大,只能任由俄国“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对地面轰炸后从容离去。这样的情况却苦了当时德国前线士兵。虽然有着“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空中轰炸的有利条件,但是俄军在德军猛烈的进攻下惨败,被迫退守。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参战

出现对手,提升能力

1915年夏,德国在西线战场击落法国战机,研发出设计协调系统,让战机在空中的火力得到很大的提升,福克E单翼机制造出“福克式灾难”的神话。德国战机火力得到提升引起了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的注意。“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体型巨大沉重,空中机动性能不如战斗机,为了保证“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在空中有足够的自保能力,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决定对“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进行升级。为了提升飞机的性能和自保能力,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在“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换装了4台功率150匹马力的RBVZ-6型号发动机,装配了5挺机枪,让“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在空中的自保和攻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携带炸弹量达到了170公斤。伊利亚·穆罗梅茨S-25 G-2“卢梭”轰炸机型号出现。直到俄国得到法国功率为220匹马力的雷诺发动机后,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将伊利亚·穆罗梅茨S-25 G-2“卢梭”进行了升级。用两台雷诺发动机换下2台功率150匹马力的RBVZ-6型号发动机,“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性能再次得到提升。伊利亚·穆罗梅茨S-25 G-3“雷诺”拥有6挺机枪,携带炸弹量达到了190公斤。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伊利亚·穆罗梅茨 雪地版飞机


进行反攻,显露锋芒

1916年初,俄国召集3个方面军的兵力打算对德军进行反攻。“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惊人的杀伤力在战场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组成编队飞越进德军阵地上空进行轰炸,也让喜欢空袭英国的德军尝到被轰炸的滋味。德军在俄军猛烈的轰炸下利用信天翁进行反击。1916年4月12日,俄军再次进行袭击德军阵地,德军信天翁战机进行拦截,一架“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被德军4架信天翁战机击落,其中3架信天翁战机也在“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猛烈的火力下摧毁。“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强大的自卫火力也让德军战斗机不愿单独去对抗。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机型老旧,显露故障,“伊利亚·穆罗梅茨”进行升级

“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虽然自卫武力强大,但随着德军战机不断的更新,在其机动性上逐渐显出劣势,再加上战斗中会出现战损,飞机使用久后其中一些零、部件会出现老化、到寿会使飞机的可靠性能降低,使飞机在飞行中出现危险。1916年由于伊利亚·穆罗梅茨S-25 G-2“卢梭”轰炸机发动机长期使用,导致飞机出现故障。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将其发动机更换成4台功率为150匹马力的Sunbeam型号发动机,伊利亚·穆罗梅茨S-26 D-1 DIM系列出现。这款飞机经过部队测试后马上服役部队。德军飞机不断更新,战斗型性能增强,但伊利亚·穆罗梅茨S-26 D-1 DIM系列轰炸机在性能方面并没有得到提升,并不能满足军方的需求。伊利亚·穆罗梅茨S-26 D-1 DIM系列轰炸机在生产完第3架后就停止了生产。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便对伊利亚·穆罗梅茨S-25 G-2“卢梭”进行升级。将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的4台RBVZ-6型号发动机更换成功率为220匹马力的雷诺发动机。伊利亚·穆罗梅茨终极版本“伊利亚·穆罗梅茨S-27E”系列轰炸机出现。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飞行中的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


终极版“伊利亚·穆罗梅茨S-27E”轰炸机

“伊利亚·穆罗梅茨S-27E”系列轰炸机的自卫能力和携带攻击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机枪安装了8挺,携带炸弹量最大达到了800公斤。“伊利亚·穆罗梅茨S-27E”系列轰炸机修改了炸弹投放瞄准,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电动投弹模式,与当时的轰炸机比较达到了轰炸机的顶尖水平。1916年9月,德国信天翁飞机制造厂信天翁D-系列飞机服役部队,让东线战场上的制空权逐渐偏向德军。信天翁参战让“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对德国阵地轰炸的难度变大,轰炸模式只能由白天轰炸转向夜袭。1916年冬,由于俄国经济体系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崩溃,大量的工人进行罢工,导致“伊利亚·穆罗梅茨S-27E”系列轰炸机只生产了两架。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存放在展览馆的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


解甲归田,重回商用

1917年,“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多次在东线战场执行任务,使多架战机损毁。由于得不到新机加入,导致东线战场上的“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数量减少。1917年2月,俄国进行革命,3月8号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临时政府与德国的战争再次失败。1917年11月,列宁组织武装起义,建立共产政府。1918年3月,列宁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此“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退出战争舞台,剩下的“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解甲归田,回到商用客运行业。1922年,“伊利亚·穆罗梅茨”在谢尔普霍夫射击与投弹训练学校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后,全部退役。从此“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退出历史舞台。

商转军,军转民,轰炸鼻祖——伊利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

穆罗梅茨轰炸机,停放在草地上展览


总结:“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成功的原因

“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的成功,得益于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对它商业客运的规划。这样的规划使“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在载荷上得到了发展。一战爆发后,“伊利亚·穆罗梅茨”飞机由商转轰也因其载荷得到了极大的帮助,缩短了轰炸机研发的时间,这样,“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成为了轰炸机史上的先驱,让它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着后期各国战机的研发和更新,“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在战场上得到压制,表现并不如前期那么突出。退出战场后,“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重回商业客运。这也是它最好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