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縣:“名星”產業復工搶跑,重溫“舌尖上的美味”

泗州春來早,復工復產忙。在安徽泗州薯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生產線上身著藍色工作服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嫻熟地對已經成型的餅狀粉絲進行覆膜。另一邊對料包進行整理、分類投放、統一裝盒的工作也在有序進行。泗州薯業廠長王振好介紹,公司現階段主要生產非油炸方便粉絲,在復工投產的第一天,人員到崗和生產產值就達到節前水平,迎來了開門紅。

泗縣:“名星”產業復工搶跑,重溫“舌尖上的美味”

一開局就進入“搶跑”狀態,這和該縣的“山芋文化”密不可分。安徽泗縣作為中國山芋之鄉,形成了山芋種植、澱粉加工、粉絲加工一條龍的生產格局,是全國山芋澱粉和粉絲加工生產的集散地。當地老百姓都把山芋叫做紅薯,家家戶戶種紅薯已經成了當地延續上百年的傳統,因此泗縣紅薯被稱為黑土地裡刨出來的“金疙瘩”。泗州薯業有限公司作為當地紅薯粉絲加工的龍頭企業,擁有國內生產工藝先進、產量最高的粉絲生產線,它將“山芋之鄉”的名片擦的更亮,成為助推當地粉絲走向全國的一顆新星,可以說是“名星企業”。

一箱六桶裝的花甲粉絲市場售價65元左右,因其包裝精美、食用方便、口味獨特,一經上市就迅速打開了市場,成為該企業的明星單品之一。打開盒裝粉絲的外包裝,花甲包、金針菇包等6種“最佳拍檔”的調料包,就帶給顧客滿滿的驚喜。品嚐之後唇齒留香、回味無窮的體驗,讓“粉絲過億”這一品牌的“粉絲”真正過億,逐步打造出皖北乃至全省方便食品行業的領軍品牌。

據瞭解,該公司打造的“粉絲過億”品牌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希望年產值能過億元大關,同時讓泗州薯業生產的粉絲產品能夠贏得更多消費者的喜愛和信賴,為山芋之鄉吸引更多的“粉絲”。公司董事長彭強介紹,雖然年前公司已經加大生產力度備足了存貨,但是受疫情影響,公司產品目前已經斷貨。面對全國紛至沓來的訂單,雖然日加工產量粉絲十二噸,但還是不能充分滿足市場的需求。下一步企業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務工人員的招聘和培訓力度,全面提升產出水平,緩解各種粉絲加工品供不應求的狀況。

“2020年我們力爭生產加工粉絲六千噸,產值過億應該不成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瞭解我縣的粉絲文化,我們將會為本地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大激發農戶種植山芋的動力,逐步打造山芋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的聯合體。”彭強說。(單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