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逼宮WeWork後續:CEO辭職,軟銀繼續輸血10億美元

還沒到一個星期,今年的年度大戲:孫正義逼宮WEWORK就有了續集。

本週二,美國金融界報道,WEWORK聯合創始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被迫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並交出對公司的大部分控制。

今日早間外媒又爆:知情人士透露,軟銀同意在明年對WeWork繼續投資15億美元。目前,軟銀正就增加這筆投資,在與WeWork進行商洽。

至此,這出價值百億的“逼宮大戲”以孫正義方的勝利而告終。

孫正義逼宮WeWork後續:CEO辭職,軟銀繼續輸血10億美元

據瞭解,軟銀正在考慮再追加投資10億美元或更多,以期在WeWork因本月上市失敗而陷入混亂之前,更改公司與WeWork在今年簽訂的認股權證協議條款。

知情人士解釋,根據新的交易,軟銀將至少投資25億美元,但軟銀買入WeWork股票的每股價格將會降低,從而獲得該公司的更多股份。

孫正義逼宮WeWork後續:CEO辭職,軟銀繼續輸血10億美元

亞當·諾伊曼:分手應該體面,誰都不要說抱歉

這出大戲之後,本來就一波三折的WeWork,未來將何去何從呢?

一方面,亞當·諾伊曼被迫離職後,兩位WeWork高管亞提·明森(Artie Minson)和塞巴斯蒂安·剛寧漢(Sebastian Gunningham)被提升為聯合首席執行官。

兩人已經在計劃對公司的人員和業務進行修枝剪葉,從現有的12500名員工中裁去數千人,並拋棄或關閉一些非核心業務來保全主業務。

待出售的業務包括WeWork在過去兩年裡收購的一些公司,如辦公室維護和IT人員提供商Managed by Q。

另一方面,軟銀的股權投資也許能夠為WeWork帶來更多額外的融資選擇,讓WeWork不再淪落為一個沒人疼沒人愛的孩子。

據悉,除了軟銀的投資外,WeWork也在向由摩根大通和高盛牽頭的銀團尋求30億至40億美元的貸款。該貸款的最終規模,將視公司率先籌得的額外資金而定。

據統計,軟銀與其願景基金已經對WeWork注資逾90億美元,其中還不包括根據認股權證協議條款預計在2020年4月份投資的15億美元。

孫正義逼宮WeWork後續:CEO辭職,軟銀繼續輸血10億美元

在經歷了估值腰斬、核心高管集體離職、上市再三延期等風波後,目前主流媒體普遍唱衰這個曾被奉為“天之驕子”、排名全美私人市場第二大估值的獨角獸公司。

許多人認為孫正義對WeWork願景的盲目樂觀,加上缺乏挑戰者,使軟銀對WeWork投資過多而受牽連,現在也深陷泥潭。

而接近孫正義的人士透露,他對WeWork的樂觀不是基於誤導,而是建立在他自身的信念之上。孫正義相信,隨著時間推移,WeWork將會取得巨大的財務成功。

在軟銀“爸爸”如此“不離不棄”的扶持下,你認為WeWork能順利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嗎?還是註定了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