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时代与坎坷人生造就的文学巅峰:谈曹植永垂不朽的诗赋

曹植是魏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文学家之一,被誉为“建安之杰”。他出生于东汉末年的混乱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变革的时代,两汉时期暮气沉沉的文坛在那个时代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曹植的父亲曹操不仅是一代枭雄,更是独领风骚的一代伟大诗人,其兄曹丕在文学上也是造诣颇深,在曹氏父子三人的开拓下,东汉末年的文坛恢复了先秦时代那样的欣欣向荣,产生了无数的优秀作品。曹植在混乱与变革的时代中成长,他的诗赋没有前朝的高深莫测,而是处处透露着世俗的情感,因为人生经历的原因,诗中有恐惧、有欢乐、有忧虑、有感慨,他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却又不甘于做一个拘泥于古道的腐儒,所以他的诗中还有安邦定国的理想。时代的变革与坎坷的人生,共同构筑了曹植情感丰富的诗赋,也创造了不朽的文学价值。

混乱时代与坎坷人生造就的文学巅峰:谈曹植永垂不朽的诗赋

曹植

一、曹植诗赋形成的社会背景

(一)儒家传统道德受到冲击

东汉自建国之初就灾害不断,到了东汉末年,不仅战争、水患、瘟疫、地震等各种灾难纷纷找上门来,而且东汉朝廷内部更是外戚宦官专权,他们肆意残害大臣,甚至连废立皇帝都如同儿戏一般。汉灵帝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他在宦官的挑唆下把李膺、范滂这样忠心为国的士大夫都送进了监狱,像他们二人这样的士大夫被送进监狱大多数都是惨死狱中,这场惨剧一直上演了二十余年,最终东汉政坛上的精英士大夫全部被一扫而空。如此人间惨剧使人们对于儒学正统产生了怀疑,范滂在入狱前对他的孩子说:“我想让你做一个坏人,可是人是不可以做坏事的,我想让你做一个好人,可是我就是下场”。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他们对于儒家传统道德和皇权都产生了怀疑。一切都被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人们不再注重于为他人做什么,而是更多的思考自我的感受,实现自我价值。

混乱时代与坎坷人生造就的文学巅峰:谈曹植永垂不朽的诗赋

“党锢之祸”中的士大夫

(二)人才的定义和抒情方式的变化

儒家传统道德被人们怀疑,那么从两汉时期流传下来的对于人才的定义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变化。《后汉书.党锢列传》记载,汉初选拔人才要依靠德行,而刘劭的《人物志》记载,汉末选拔人才要依靠才学,《人物志》中的记载也十分符合曹操重才学而轻德行的思想,所以在当时社会引发了重才学的潮流,这也为曹植诗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西汉时期,只有在举行宴会时的特殊场景才值得作诗感慨,而且一般只能由帝王抒发感情,到了汉末,人人都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可以是喜悦、可以是恐惧、可以是赞美,曹植的《白马篇》中就写到:“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这种把日常生活的场景融入于诗中的文学作品,在当时是深受文人墨客喜爱的。汉末最与众不同的抒情方式,就是可以大胆的描写爱情,而不用顾及世俗的言论。汉末蔡邕的《青衣赋》就用赋的形式描写了一个社会底层的女子与恋人相爱的故事,突出了突破社会等级的爱情故事,情感自然流露,表达的都是对于爱情的赞美。有了这样的榜样,曹植能够做出《洛神赋》这样歌颂爱情的诗,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曹植诗赋中丰富的情感

(一)欢乐

曹植的诗赋在汉末的社会背景中形成,在他人生不同的阶段,他的诗赋也有着不同的情感色彩,主要分为早年时的欢乐、中年时的恐惧,以及时日无多时对于国家的焦虑和对自己人生的感叹。曹植因为才华出众而得到父亲曹操的赏识,作为曹操与卞太后最小的儿子,曹植得到了父母多于其它哥哥的宠爱,而且他年轻时与二哥曹丕和三哥曹彰的关系都很好,兄弟三人经常一起骑马打猎,平时也总是举办酒宴,在一起载歌载舞,所以年轻时的曹植有父母的保护,也有兄弟间的和睦相处,在那时的诗赋中是到处都体现着欢乐的感情的。曹植对于二哥曹丕始终是非常敬重的,也经常写诗来赞美他。在《娱宾赋》写兄弟游玩饮宴之乐:“游曲观之清凉,有美酒佳肴、齐郑乐舞……欣公子之高义兮,德芬芳其若兰。在《侍太子坐》中赞美兄长的弹棋技艺高超:“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这两首诗中所写的“公子”都是指曹丕。曹植的诗赋在那时候到处都透露着欢乐,除了歌颂自己的哥哥,他在《斗鸡》中写观看斗鸡之乐;在《赠丁翼》中写饮宴与美酒佳肴之乐;在《妾薄命》中写男女牵手观赏美景之乐……生活中所有的乐趣,都在意气风发的曹植笔下成为了一篇篇传世佳作,年轻时的曹植在诗赋中追求纯粹极致的快乐,处处都体现着个性的张扬和世俗生活的惬意。

混乱时代与坎坷人生造就的文学巅峰:谈曹植永垂不朽的诗赋

曹丕画像

(二)恐惧

曹植充满欢乐的人生在曹丕继位后戛然而止,因为曹操对曹植偏爱的缘故,曹丕曾经险些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所以这种怨恨自然而然的被曹丕转移到了曹植身上,他初登王位就杀了帮助过曹植的丁氏一族,给了曹植一个下马威。加上曹植倾慕过曹丕的夫人甄氏,更惹的曹丕对他十分厌恶,甚至在黄初年间将曹植定罪,后来曹植被放回了封地,曹丕还派人对他进行监视,曹植一直活在惊恐之中,甚至他的侄子曹叡继位后依然没有放松对他的监管。在这种极端的恐惧之下,他的诗赋风格也从最初的欢乐变成了恐惧,但是这种情感不能直接写进诗里,于是他经常用寓言来表达自己的恐惧。在《蝉赋》中,曹植赋予了蝉一个清心寡欲的形象,其实是用来比喻自己毫无夺嫡之心,却被人误会,最终被恶意所包围,生活到处是危机四伏。在赋的结尾处还设置了两种悬念,第一种是被人捉住放在火上烧死,第二种是失去了生命力,苟延残喘的活着,这种极度的猜疑,充分的体现了曹植内心对于未知命运的恐惧。

混乱时代与坎坷人生造就的文学巅峰:谈曹植永垂不朽的诗赋

《洛神赋》甄氏形象

(三)壮志未酬

曹植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非常清楚的定位,他除了立志做一个伟大的诗人,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国家大事上有所成就,可以最终无法实现,这也影响了他后期诗赋创作的风格。曹植后期的诗赋主要以直抒胸臆为主,《杂诗》中开篇就写到:“将骋万里途”去平定吴国,但是笔锋一转,就变成了“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全诗有想象的场景,也有壮志未酬的现实,把自己愿望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最终把这种感情直接表达出来,从结尾的“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可以看出曹植虽然是得不到重用,但是他仍然把自己的思想作为表现的对象,突出自我,用最直接的抒情方式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


混乱时代与坎坷人生造就的文学巅峰:谈曹植永垂不朽的诗赋

曹植七步成诗

三、曹植所创造的文学价值

(一)抒发真性情的世俗文学

汉初的也有抒发真性情的诗赋,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和汉文帝时的大才子贾谊的《鵩鸟赋》,但是这种诗赋对于情感的表达极为控制:贾谊的《鵩鸟赋》没有过多的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更多的是表达对于生死的看法。汉高祖作为一代英雄帝王,诗中也透露着对江山不稳的忧虑,他们的诗中虽然有感情色彩,却总是显得曲折委婉,似乎没有透露出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而曹植所创造的文学价值恰恰与他们相反,他的诗直抒胸臆,给人强烈的情感色彩,让人能够看出他的诗赋中透露出来的就是一个世俗之人的快乐与悲伤,丝毫没有矫揉造作。在《侍太子坐》、《斗鸡》、《赠丁仪》中,他以非常直接的抒情手法抒发了游玩的快乐和饮宴的喜悦;在《白马篇》中塑造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勇士形象,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在《赠白马王彪》中更是直接表达了对皇帝派来的爪牙的痛恨、对骨肉相残现实的悲痛。他的每一首诗都是出于情感宣泄的目的,是内心丰富情感的喷薄而出,他改变了自西汉以来扭扭捏捏、藏匿情感的文学状态,把一个世俗之人的喜怒哀乐全部融于创作之中,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世俗文学的先河。

混乱时代与坎坷人生造就的文学巅峰:谈曹植永垂不朽的诗赋

《白马篇》封面图

(二)提升人的价值

曹植曾经提出文学使人不朽的观点,在他情感丰富的诗赋创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对于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在逆境中如何保持自我价值的思考,最终他认为文学创作不仅可以实现一个人的价值,还能让其流芳千古,永垂不朽。曹植的后半生都在苦闷中度过,但这也是他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的时期,他的诗赋中不免有焦虑和忧伤,然而更多的却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他在《任城王诔》中明确的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一个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是否尽自己所能做到了利国利民的事,对于曹植来说,他最大的闪光点就是自身的才学,虽然他不能在政治上有任何作为,但是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给予了后人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使他们懂得在逆境中不放弃的道理,把文学使人不朽的观点流传下去,让以后文学创作更有深度。


混乱时代与坎坷人生造就的文学巅峰:谈曹植永垂不朽的诗赋

三曹:曹操、曹丕与曹植

结语

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诗赋,曹植的诗赋可以说是开创了文学的另一个高峰,其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也是后世多少诗人都望尘莫及的。汉末社会的动荡让儒家传统道德被重新定义,以往重德行而不重才学的人才选拔制度被颠覆,让曹植这样满腹才学之人登上了汉末的文坛,拓展了以个人情感入诗的新文学,让诗赋文学一改往日的高深莫测,处处流露着世俗的情感。早年的欢乐、经历变故之后的恐惧、后半生的壮志未酬心情都体现在他情感丰富的诗赋当中,尤其是后半生的不顺遂,更让曹植致力于开拓文学领域,不仅创造了直抒胸臆的世俗文学,更在文学创作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他的诗赋既兼顾了直抒胸臆的文艺色彩,也兼顾了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尽管时过境迁,也仍然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