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魚塘,帶動百姓奔小康

導語:

產業扶貧是貧困群眾增加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也是精準扶貧取得實效的關鍵所在。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三門峽市盧氏縣碾子溝村在大唐三門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充分發揮自然環境優勢,以發展漁業養殖為突破口,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河南經濟廣播系列報道《鄉村振興基層行》第一篇《產業發展“變”出新天地》。

鄉村振興基層行 | 山村魚塘,帶動百姓奔小康

盧氏縣產業扶貧基地

來聽1032記者曉暉的報道:

鄉村振興基層行 | 山村魚塘,帶動百姓奔小康

碾子溝村的魚塘養殖

“盧氏這一片說起養殖、吃魚、休閒等,首先想到的就是碾子溝。這裡的一魚八吃,已經做出了我們的特色。”碾子溝村魚塘項目負責人木帥輝指著連片的魚池,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說。碾子溝村地處大山深處,距市區近3個小時車程,全村202戶590人中貧困戶有122戶435人,是深度貧困村。木帥輝告訴記者,碾子溝村過去沒有什麼產業,村民守著幾畝薄田,生活貧寒。直到駐村幫扶隊進入後才改變了這種狀況。

鄉村振興基層行 | 山村魚塘,帶動百姓奔小康

碾子溝村魚塘項目負責人木帥輝


碾子溝村魚塘項目負責人木帥輝:

“以前這裡就是荒郊野地,老百姓在這種些玉米,收成很低。這裡山、水,自然條件特別好,幫扶單位剛來的時候投資建設了一個魚塘,然後藉著魚塘慢慢發展壯大,不斷地擴展。”

鄉村振興基層行 | 山村魚塘,帶動百姓奔小康

碾子溝村西面緊鄰故縣水庫養魚基地,這裡的水資源非常豐富,大唐三門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入村後,看到這一優勢,積極倡導碾子溝村發展魚業養殖,村民們從中看到了希望,最終確定漁業養殖為駐村扶貧帶頭項目。

鄉村振興基層行 | 山村魚塘,帶動百姓奔小康

在村鎮及幫扶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引進資金1000餘萬元,建設集漁業養殖、休閒度假、拓展訓練為一體的產業扶貧基地,目前碾子溝村有標準化養魚池18個,共8167平方米,每年可養三文魚、中華鱘10萬公斤。

鄉村振興基層行 | 山村魚塘,帶動百姓奔小康

大唐三門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武忠澤

大唐三門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武忠澤:

“駐村扶貧工作隊是2016年5月份來到碾子溝村的,看到這裡特有的泉水,非常適合養三文魚、中華鱘,就建了這個魚塘項目。有了這個項目作依託,又基於鄉村旅遊這個特點,在這建設了住宿、餐飲,再加上養雞、養蜂等項目,估計碾子溝村今年集體經濟收入要在20萬左右,遠遠超出脫貧標準。”

要實現脫貧目標,群眾是主體,產業是關鍵,伴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如今碾子溝村已有了漁業養殖、拓展訓練、農家樂等發展項目,通過勞務用工、金融扶貧、貸款入股分紅等模式,建立了利益鏈接機制,為貧困戶帶來了長效收益。2018年12月碾子溝村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鄉村振興基層行 | 山村魚塘,帶動百姓奔小康

碾子溝村村主任崔四青

碾子溝村村主任崔四青:

“通過漁場帶動碾子溝村群眾的收入,貧困戶可以在漁場和拓展基地上班。有了幫扶單位前期鋪墊,已經上了四、五個項目,2019年集體經濟將達到20萬,這四、五個項目要是順利開展下去,各項產業發展擴大,每年經濟收入100萬也是有可能的。”

鄉村振興基層行 | 山村魚塘,帶動百姓奔小康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目前,碾子溝村在利用山區優勢上,因戶施策,又引入了適宜當地發展的農畜、土蜂養殖和核桃、菸葉種植、玉米糝加工等項目,開展技術培訓,提高群眾從業能力,不斷增加經濟收入。

碾子溝村村主任崔四青說,現在村裡的扶貧項目已經在縣裡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希望今後的碾子溝村即使離開了幫扶,也能憑著自身的能力把發展經濟的項目做得越來越好。

河南經濟廣播 記者 曉暉,編輯 小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