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親手殺死自己爸爸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晚上十點的時候,正悠閒的躺在床上看電視,微信裡忽然跳出一條消息,我打開一看,老師在家長群公佈了一則消息,群裡炸開了鍋。

H縣發生一樁慘劇,一名15歲的女生梅梅因學習和家庭矛盾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梅梅父親是當地的一名中學班主任,望女成鳳的父親對她寄於了厚望,梅梅卻難以達到父親的期望值,經常冷言相向,甚至拳腳相加,父女關係緊張。

週末放學回家,父親詢問她學習的事情,沒說幾句,兩人便有了爭執,梅梅一氣之下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把門反鎖。她爸爸在門外扯著嗓子喊她開門,見沒有回應後,就找來斧頭準備砸門,被燦媽攔住,兩人隨即發生了爭吵。

吵架的內容也由燦燦的學習問題到家裡十年前的搬家的事情,越吵越兇的兩個人廝打了起來。梅梅走出房間見到媽媽被爸爸推到牆角掐著脖子,她順手拿了客廳上的水果刀,戳了一下爸爸的背部,感到疼痛的父親轉身過來奪刀,他眉毛蹙成一團,臉上的肉陷到骨頭裡,因吵架而上流的血液好像燃燒的熊熊大火,隨時會失去控制,他用力把梅梅推到床上,梅梅嚇壞了,不停的揮舞著手中的刀,大聲喊道:“你不要過來!”

她媽媽走過來拉丈夫,說讓孩子冷靜一下,剛開口話還沒說完,就被他推開,三個人推推搡搡,混亂中父親一下沒站穩,一下撲倒在了梅梅的身上,而刀尖正好插進了他的心臟部位,在救護車上,還沒到醫院,人就走了。

梅梅被依法拘留。據梅梅班主任反應,他父親脾氣暴躁,夫妻兩人經常吵架。

一場悲據毀了一個家庭,三個人都是受害者,那個15歲的女孩又該如何面對以後的人生,拋開法律不說,身心必定會受到影響。

那個親手殺死自己爸爸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任何事情都比不上一個孩子平安健康的成長來的重要,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是每個父母應盡的責任,用自己的行為引導孩子,如果你一邊玩手機一邊吼著孩子去寫作業,他又怎麼會有學習的願望呢?孩子在看書,你們在吵架,他心裡又是怎麼想的呢?

愛很重要,溝通更重要,如果表達方式不對,只會適得其反。溝通不是讓孩子無條件的服從,不是用自己父親的身份壓制孩子,最重要的是心靈上的認同。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愛好,有了自己的心事,這個年齡她開始對這個世界有了自己的認知,我們確實是為了孩子好,我們以過來人經驗告訴孩子怎麼才是對的,我們害怕他們走彎路,我們希望她們能繞過那些荊棘,少些挫折少些艱難,快速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是為了孩子好,即使脾氣暴躁,那也是恨鐵不成鋼。

所以,嘗試著換一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打罵興許孩子表面上忍受默默無言,時間一長,叛逆的情緒只會與日俱增。每個孩子的性格不樣,家庭環境不一樣,我們學著用她能接受的方式行為來走進他們的內心,才能對症下藥,否則只會漸行漸遠,背離了初衷。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挖掘他的優勢,他有了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便有了學習的熱情。

那個親手殺死自己爸爸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