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孩子在練琴中手腕和手臂會晃動嗎?原因竟是這些

鋼琴彈奏時,發現我們漿果藝術的很多孩子會出現手腕及胳膊震動的現象,幼兒時期的彈奏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同樣是晃動手腕、胳膊,但是原因卻不盡相同。課堂上老師傳授的是鋼琴技巧和音樂的途徑,而掌握技術只有通過練習來實現。有了正確的彈奏方法,才能獲得表達情感的手段。有多少音樂就有多少技術。


因而,鋼琴的良好觸鍵必須是手指獨立、手腕鬆弛靈活及整個手臂重量互相協調作用的結果。聲音的效果與彈奏方法是一致的。所以,在基本功練習中,必須重視手指與手腕的訓練。每一個想學好鋼琴的人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如怎樣發出好的聲音,怎樣訓練好的基本功。但彈琴放鬆是必要條件。有了手腕的放鬆、胳膊的放鬆、身體的放鬆等條件,才能彈奏出好的、動聽的樂曲。

1、生理現象的抖動

鋼琴不像小提琴,有好幾種不同的規格(音程的把位大小)供不同年齡的學琴者選用,現在,大人小孩用的都是用一種規格的鋼琴。但這種琴對於幼兒來說,確實太大了些,琴鍵又寬又長又重。

孩子力氣不足,手又小,彈起來自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特別是需要一定音量及速度時,儘管方法正確,這種抖動也會略大一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增大,手指力量的加強,這種現象會逐漸好轉。因此初學時對於音量的大小及速度是否加快等等問題的要求,儘量不要超過孩子的能力,以免負擔過重。

另外,人體上肢的肌肉、韌帶和關節在彈奏中本身就會結合而產生正常的輕微的彈性震動。只要聲音渠道通暢,彈奏動作不緊張就沒有什麼關係。

2、肩膀、胳膊及手腕緊張發僵,影響重量下垂,而導致震動

這種錯誤的震動靠肉眼可以觀察到動作的緊張感,靠耳朵也能聽出聲音發死。只有靠放慢速度彈來改進,不論是單音、雙音、和絃都應體會肩部、臀部及腕部的放鬆感,另外還可以通過多彈些Non Legato及小連音、短連句來糾正。
手腕的放鬆是獲得彈奏的關鍵。手腕是保證手指能有效並自如去適應彈奏中千變萬化的關鍵部位,是連接手指與手臂的紐帶。彈奏的力量如果“通”“透”,很容易把手臂的自然力量送到指尖,這就要通過手腕這一關節。如果手腕抬得過高或過於僵硬,力量就會停留在小臂上,時間稍長會感到累。如果把手腕放低一些,儘量鬆弛,力量也就自然地被送到指尖了。

3、手指不能獨立站穩掌關節無支撐力而且不靈活,導致以胳膊震動代替了手指的連續彈奏

這種現象需要靠鍛鍊手指的獨立,加強手指關節的力量,以及訓練手掌關節的支撐力以及靈活性來糾正,多用抬起手指、快速下鍵以及保留音練習十分有用。

4、由於手指與手指之間在連續彈奏時沒有相互聯繫移交過程,導致音與音之間聲音不連貫而產生“跳動”方式的彈奏

糾正這種現象要讓手指端相互之間的移交過程要在琴鍵底部完成,移動時保持手的平穩,並要用內心歌唱來帶動一組音的連續彈奏,手指也要提前準備好連續移動切勿想一個音彈一個音。

有時候,孩子會出現以上幾種現象的混合教師要抓住主要問題來帶動其他次要問題的解決,不過無論怎麼說,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及過程,切勿過分著急。
要較好地完成一首鋼琴作品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這不僅是技巧、音符的問題,還有一定的情感。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是生活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因而,每位音樂工作者都應做到,假如音樂是清泉,就讓它流得更歡;假如音樂是熔爐,就讓它燒得更旺。我們可以看到世界上眾多的鋼琴家、作曲家專門為鋼琴寫作,為世人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文化財富。有很多人奉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去掌握鋼琴的演奏技巧,使鋼琴演奏成為人們迫切需求的一種有深度、有吸引力的高雅藝術。


您家孩子在練琴中手腕和手臂會晃動嗎?原因竟是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