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福不用求神灵,只要好好求自己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不长不短的人生中,谁都希望活得好,活得滋润,活得舒适。这种好、滋润、舒适的状态就叫幸福。

对于幸福的追求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古人到今人,无不希望获得幸福。但对于什么是福,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出现了很大的改变。

古人幸福的标准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古人希望的福是五福临门:长寿、富贵、健康、子孙满堂、善终。

今人对幸福的要求更趋于现实,更注重个人的感受: 年轻人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是幸福,中年人事业有成是幸福,老年人能安度晚年是幸福,孩子们受到父母的呵护是幸福。幸福的感觉林林总总,因人而异。

和古人相同的是,对富贵的追求没有变,而且来得更强烈。

每年大年初一,北京雍和宫上香的信众熙熙攘攘,成千上万,都希望抢到上头一炷香,祈盼福气降临。湖北一名男子,为争到上新年头炷香的机会,连续三年在除夕提前二十多个小时去排队。除夕之夜,离家千里,在凛冽的寒风中守候二十多个小时,就为抢到上头柱香的机会,足见祈求神明保佑的心有多虔诚。

求福不用求神灵,只要好好求自己

世上的人性无非善恶二字,善良的人身上多了些正气,作恶的人身上多了些邪气。人有大善大恶,也有小善小恶。大善的人远恶行善,进有非望之福,退无不测之祸;大恶的人只能靠法律惩治,与祈福无关。

大善大恶的人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相差不多:非善非恶,亦善亦恶,恶中有善,善中有恶,有时候善心萌动行点善事,有时候邪气缠身也免不了做点坏事,一心向善根本做不到,一心作恶又有点儿不太敢。烧香上供,拜神礼佛的多是这一类的人,供观音、供关公、供灶王、供财神、供古往今来的各路神仙,祈求神明保佑,希望在香烟缭绕中,心中崇敬的神灵给他们带来好运道。

以前游泰山,在快到十八盘的山路上,看见过一个诚心拜神的人,双手扶地,掌心向上,一步一跪,一跪一叩首,异常虔诚。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他视而不见,身上沾了不少灰土和草屑,也许他本人或家人遭遇了不幸,希望借助神明得以解脱;也许他受到某种力量的感召,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虔敬。

求福不用求神灵,只要好好求自己

信奉神灵,说到底就是相信天理良心,相信因果报应。由于心存敬畏,怕遭报应,做起坏事来就有所忌惮,有所收敛,于是我们这个世界就多了些善,少了些恶。有了这种敬畏,在法律、道德之外,就多了一堵防止人作恶的墙。

追求幸福,不在氤氲的香烟缭绕中,不在崎岖的山路上,而在于自己的内心,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保持心底朴素的善良,不生妄念,不为已甚,心态平和,泰然处世,幸福自会来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求福不用求神灵,只要好好求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