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管財,每句開頭加個“小”字,才是正解

老話說前頭,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俗語,為了方便人們記憶,以及古人為了自己的零散的見解,思想能夠流傳於世,故不能著作成書籍。可能某位先生一輩子就悟出這麼一個道理,編個順口溜,大家念著動聽,聽得在理,理解之後為己用,用之受益匪淺,於是,一段段俗語便流傳了下來。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管財,每句開頭加個“小”字,才是正解

可是俗語俗語,流傳下來的話沒變,隨著社會發展進程中,有些意境,有些意思卻不再適用,這時理智的後人應該清楚辨別,把老祖宗的精神意象領悟到,才是如今俗語的精華所在,於是便有了筆者的俗語新編。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管財,每句開頭加個“小”字,才是正解

俗話說“慈不掌兵”,這來源於《左傳》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孫武參見吳王闔閭,論帶兵打仗之事,耳聽為虛是眼見為實,吳王表示紙上談兵沒什麼用,直接下令讓孫武當場操練100名宮女,由吳王寵姬擔任隊長。孫武一本正經地講,宮女們假模假樣地聽。等孫武直接發號施令操練的時候,卻發現這些宮女都不聽他的,帶頭的兩位寵姬更是笑彎了腰。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管財,每句開頭加個“小”字,才是正解

孫武軍令如山:這裡是演武場,我的話就是軍令,兩位隊長公然違抗軍令,按軍法處置,斬首,手起刀落間,兩位吳王的寵姬便人頭落地。待孫武再喊口令:百名宮女整齊劃一,一個都不敢吱聲。吳王領教,雖痛失兩位愛姬,卻是心服口服。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管財,每句開頭加個“小”字,才是正解

事就是這麼個事,按照現在的觀點看過去,這麼處置是過了,但這卻是古代軍人的生存之道。俗語說“慈不掌兵”,能因為這件事說孫武不仁慈嗎?相反,這是“大慈”,今日對手下的仁慈,他們明日在戰場就會受更多的傷,吃更多的苦,乃至喪命。葬送整個軍隊也不無可能。所以“慈不掌兵”放到現在應該這麼理解。“小慈不掌兵”!如果你掌兵,就必須賞罰分明,軍紀嚴明,軍令如山,才是大慈!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管財,每句開頭加個“小”字,才是正解

同理“小義不管財”從古時掌櫃的,賬房先生到現在職業會計,從事這樣工作的“特殊“人,做到賬目分明,不偏不倚,不做假賬,公私分明往往需要大義。在直播行業盛行的今天,時而有某上市公司財務官私自挪用公款打賞主播金額巨大,這樣因對個別人的”小義“而廢公,不可取。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管財,每句開頭加個“小”字,才是正解

”仁不行商“?錯了!行商需要的就是大仁大義,胸懷家國天下,一個沒有同情心,沒有互幫互助,互惠互利思想的人無法成為大商人。若在這句話之前加個”小“字,小仁不經商,經商不能僅僅算計自己這點利害得失,中美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美方一味地靠打壓,只顧自己的那點”小仁“著實不可取。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管財,每句開頭加個“小”字,才是正解

無論古今中外,哪位大軍事家不是慈愛天下。哪位大企業家不是仁德滿園。所以老話說的這些,其中心思想在於職業道德!總而言之,做一行要有一行的職業道德,不能因為自身原因而置職業道德於不顧。並不是說仁慈的人不要帶兵,講義氣的不要管賬,仁義之士不要經商,而是將各行各業的職業易犯的忌諱指了出來。還請後人明辨是非。某些職業的小仁小義,小慈小愛是要犯忌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