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周禮的堅守者——魯國

魯國轄地在今山東境內,都城為曲阜,國名也成為今天山東省的簡稱。魯國是周禮執行和傳承得最好的諸侯國,原因想必是因為它是周禮制定者周公的封國,而因此魯國也誕生了孔子這個大聖人。

【讀史】周禮的堅守者——魯國

魯國雖未成為強國,但在春秋時期的眾多諸侯國中地位尊崇,一方面它是周王室的同姓國,一方面也與它是周禮的堅守者有關。而周公逝世後,周成王更是賜予魯國祭天和廟祭文王的特權,讓魯國使用與周天子一樣的禮樂,以此褒獎周公的德行,這在諸侯國中是獨一份。

【讀史】周禮的堅守者——魯國

魯國君主中讓人印象比較深的有魯桓公,而原因令人尷尬。魯桓公的夫人文姜與其兄齊襄王有私情,魯桓公向來把文姜看得緊緊的,奈何有一次不聽大臣勸阻攜文姜一起到齊國。發現文姜與齊襄王仍不顧廉恥私通後,魯桓公不再隱忍怒責文姜,結果齊襄王把魯桓公灌醉後,派人把他扼殺於車中。可嘆魯桓公雖為一國之君,卻因國家弱小被欺壓致死。

【讀史】周禮的堅守者——魯國

魯桓公雖然悲催,他的四個兒子卻均非省油之燈。其中老二繼位成了魯莊公,其他三個兒子被封為卿,後代孟氏、叔孫氏、季氏的“三桓”勢力把握朝政,凌駕於公室之上。其中,季氏的祖先、魯桓公的小兒子季友可稱良相,在公室內訌中起到了穩定局面的作用。老三叔牙卻因違逆被賜飲鴆而死,太史公在這裡的記述“飲此則有後奉祀。不然,死且無後”,難得直白地解釋了為什麼帝王賜鴆毒予大臣時,大臣往往乖乖地就死。

【讀史】周禮的堅守者——魯國

季友的孫子季文子,輔佐了三任君主,可稱為賢相,是魯國唯一得到太史公高度肯定的臣子。季文子執政時,“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被譽為“廉忠”,還因行事謹慎的風格留下了“三思而後行”的故事。

我們的大文豪魯迅,也與魯國密切相關。魯迅原名是周樹人,他曾親自解釋過“魯迅”這個筆名的由來,除了他的母親姓魯外,還因為周、魯同姓,就是源於周公的魯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