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舉”到“武舉”,唐朝選官制度的轉變有何作用?

導語

唐朝是一個十分繁榮昌盛的朝代,其經濟、政治、文化等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中有許多的政策為唐朝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武舉”制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武舉”制度出現在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統治時期,這一制度的確立打破了長久以來只設立科舉考試來選拔人才的局面,開創了一種新的人才選拔方式。

“文舉”到“武舉”,唐朝選官制度的轉變有何作用?

科舉制度是創建在隋文帝時期,是一種適用於文臣選拔的制度,在武則天執政時期,一開始採取的是科舉制度,大部分都是文官選拔,文舉是其主要組成部分。

除了文舉的選拔方式,還有一種選拔方式就是武舉。唐朝時期設立的武舉制度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制舉,這是在唐高宗執政時期產生的制度,主要針對的是選拔軍事將領,有關於軍事方面的一種制度。第二種是武則天執政時期創立的貢舉,這一制度所適用的範圍十分廣泛,不同於制舉,只針對於軍事將領的選拔,貢舉面向所有人,只要是習武之人均有機會參與貢舉的選拔。

在貢舉制度設立的早期,武舉制度的地位是沒有文舉制度重要的,武舉制度的影響力也較小。通過武舉制度的選拔步入仕途的官員,其身份地位是比不上文舉的官員的,武舉制度為那些平民百姓從小學習武術的人提供了一個步入仕途吧的跳板,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入朝為官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改變自身的命運。

“文舉”到“武舉”,唐朝選官制度的轉變有何作用?

唐朝時期的武舉制度的考核方式以及設置的科目

不論是文舉制度還是武舉制度,都需要通過考試來評選。其中的考試科目及內容很繁雜,各不相同。

文舉考核的內容主要就是四書五經以及寫作,以及後來的詩詞歌賦,其中明經這一科目的考核方式就是隨機抽選考核內容,將經書翻到其中的某一頁,用物品遮擋住左右兩邊的文字內容,只留出其中間一行文字,然後再遮蓋住這一行其中的三個字,只要寫出這三個被遮蓋住的文字就可以通過這一科目的考核。

明經還有一種考核方式,就是對詩文進行簡單的默寫,這種方式更為簡潔,對於應試者的要求較低,只要能夠背誦下詩經就能通過測試。不同的職位考核的方式及內容也不盡相同,其難度隨著職位的增高而變得越大。

“文舉”到“武舉”,唐朝選官制度的轉變有何作用?

武舉制度的考核內容十分的廣泛。光考核科目就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騎馬、射箭、負重、摔跤、平射、筒射等。

在歷朝歷代中射箭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技能,射箭可以遠程消耗敵人,在戰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唐朝時期的武舉制度考核中,射箭的考核分為平射和筒射。

在考核時所使用的靶子上面有五個圈,每個圈的大小不同,最中間的圈最小,向外依次擴大,靶子距離參加考核的人有一百米左右。這對於參與考核的人的能力要求是比較高的,而且還規定了射出的箭的行駛軌道是平直的,這就是平射的主要要求以及內容。

筒射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箭術,筒射所使用的箭十分的短小,不容易拉開,需要用到竹筒來操作,用繩子將竹筒綁在手腕上,為箭提供離開弦之後的助力軌道。

“文舉”到“武舉”,唐朝選官制度的轉變有何作用?

在最初武舉制度出來的時候,對於應試者的文化水平也有要求,需要進行文學科目的測試。對於武藝的要求並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還需要參考文化科目的成績。

到了後期,武舉制度對於武藝的要求越來越高,關於平射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平射需要測試兩次,第一次的要求相對較簡單,只需要一次性發射三十個箭,且保證每一箭都在三環以內即可過關。第二次的測試劃分的更為嚴格,每人發射十箭,若全部射中五環成績即為一等,若八隻箭射中了五環成績即為二等,若全部的箭射在三環以內成績即為三等,若全部箭射在四環以內成績即為四等。

除了這些還有其他的射箭技藝,比如馬射和步射。這兩種射箭技藝是對著盔甲射箭,目標是鎧甲,它的要求是刺穿鎧甲就算通過,主要是考察應試者的速度以及力道。

馬槍作為一個重要的考試科目,其要求也比較嚴格。應試者需要騎著馬從牆縫中穿過,並且打落牆上佈置的木片,這些木片共有四個,分別在四個人偶的頭頂上,要求應試者在保證人偶站立不倒的情況下打落其頭頂上擱置的木片。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任務,而且應試者所使用的槍還很長,這就更加大了難度,對應試者的技術以及速度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

“文舉”到“武舉”,唐朝選官制度的轉變有何作用?

武舉制度的考核除了對於硬性技能要求嚴格,還對力量方面也有著嚴格的要求。特地增加了一個新的科目,就是負重。這一科目要求應試者在身上負重四百斤的物品,並且走動二十步以上就算通過測試。

還有一些考核範圍包括應試者的外貌長相、身高、智力等也在內,如果在這些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則可以分為上等將領。

唐朝時期實施的武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穩定發展

武舉制度實施後,為平民百姓提供了一個可以步入仕途的機會,吸引了許多的武藝高超的人前來參加考核,為朝廷增添了許多的能幹的軍官將領,制衡了朝廷文臣過多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的穩定。

武舉制度的創立是為了穩定社會,在唐高宗時期,吐蕃和突厥等少數民族時常威脅著社會的穩定,不斷騷擾邊境百姓的生活,成為了當時的一個極大的隱患,對於唐朝的穩定造成了威脅,軍隊缺少技藝高超的武將,所以後來就創建了武舉制度,很好的緩解了這一局面。

“文舉”到“武舉”,唐朝選官制度的轉變有何作用?

武舉制度的開設,充實了軍隊,為朝廷增添了許多武藝高超的武將,也鞏固了統治者的執政地位,穩定了朝堂上的局面,使文臣和武官相互制約。

唐朝時期實施的武舉制度帶來的影響十分深遠

武舉制度是一種較為公平的選拔方式,可以為朝廷增添許多的人才,不用看社會地位,不用看錢財權力,只一種實實在在的只看實力的選拔方式。這為許多平民百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步入仕途,使得自己的才能有地方發揮,既提升了自我,也為朝廷國家貢獻了一份力。

“文舉”到“武舉”,唐朝選官制度的轉變有何作用?

朝廷提倡百姓學習一些武術,可以強健體魄,也可以為國家備不時之需。武舉考核的科目以及範圍十分的廣泛,這對於應試者的要求非常嚴格,大大的提高了人才的水平。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武將,促進了社會的穩定發展。

唐朝武舉制度的設立,打破了一直以來對於朝廷官員只注重於文臣的選拔的局面,不再僅僅實施文舉,對於武舉逐漸重視起來,減少了政治上的爭鬥,為朝廷吸引了許多的武藝高超的人才。也完善了人才選拔制度,不再單一侷限於文舉,文舉和武舉同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社會的發展,使得唐朝的經濟、政治、文化得到了空前繁榮的發展,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朝代。

參考文獻:

《新唐書》

《舊唐書》

《資治通鑑》

《四庫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