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自助,天难助,后周世宗柴荣:莫欺少年穷

人不自助,天难助,后周世宗柴荣:莫欺少年穷

新旧皇权的交替,往往是国家最脆弱的时候,无论内乱还是外患常常在此时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变成灭顶之灾。

公元954年正月十七日,后周太祖郭威病逝,正月二十一日,内廷宣告郭威遗诏,晋王柴荣即皇帝位,柴荣以养子的身份成为后周第二位皇帝。郭威是五代君主中很有作为的一位帝王,他城府极深、精通兵法、善抚将士,在郭威的励精图治下,五代的战乱逐步平定,中原地区开始趋于统一。

郭威常年统兵在外,要军功有军功,要手段有手段,所以不论是将领还是文臣,对郭威都极其敬畏。柴荣则不同,他既无军功也无威望,还只是个养子,所以说他很难服众。三十三岁的柴荣成为皇帝不假,而在他眼前的只有群臣的轻蔑、外敌的威胁,内忧外患之下,柴荣是如何摆脱困局的,他是如何成就伟大功业的?

一、刘崇自立北汉

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杀掉郭威全部家人,当时郭威统兵在外,得知消息后,率大军回攻开封,刘承祐不是对手,死于乱军之中。政权暂时掌握在了郭威手中,为了赢得更多人的支持,郭威使出缓兵之计,先借口让徐州节度使刘赟进京准备即位,自己则假意出兵契丹。

等时机一到,郭威马上回到京师,掌控大权,刘赟的皇帝梦也化为泡影,最后还被郭威所杀。刘赟就是刘崇的儿子,刘崇得知自己的儿子被耍,一气之下自立为王,在太原称帝,自立北汉。

人不自助,天难助,后周世宗柴荣:莫欺少年穷

于此,刘崇就和后周结下了死仇,刘崇原本是后汉皇帝刘知远手下大将,统兵作战很有一套,但以当时北汉的实力,还无法和后周抗衡,所以刘崇选择委身于契丹,自称“侄皇帝”。公元954年,刘崇得知郭威刚刚去世,趁柴荣立足未稳之刻,联合契丹进犯后周,柴荣将面对至暗之时。

二、初登帝位,根基未稳

得知北汉、契丹联军大举南下,柴荣马上召来群臣商议对策,柴荣可是刚刚即位,众臣根本就不服这位年轻的皇帝。柴荣表示希望亲征北汉,大臣们大多对此等闲视之、不屑一顾,因为柴荣身上缺少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威信。

人不自助,天难助,后周世宗柴荣:莫欺少年穷

帝王要统领群臣,很大程度上就需要依靠威信,如果大家都不服管,那么政令就无法得到贯彻实施,甚至出现反叛,所谓的建功立业也就无从谈起。

宰相冯道上奏道:“刘崇的北汉军队士气早已大不如前,臣以为他说南下只是在欺骗我们,先帝刚刚去世,此时不应有大动作,应以稳定为主,陛下可以任命个将领带兵讨伐即可,不用大费干戈。”

人不自助,天难助,后周世宗柴荣:莫欺少年穷

冯道效力四朝,是个老奸巨猾之辈,他说这话明显就是瞧不起柴荣。柴荣回道:“刘崇幸我大丧,闻我新立,自谓良便,必发狂谋,谓天下可取,谓神器可图,此际必来,断无疑耳!”

柴荣断定刘崇必定发兵,并决定亲征。事实上,无论如何柴荣必须要亲征,目前局势风谲云诡,他必须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赢得威信,只有这样他这个皇位才能坐稳。

众臣继续上奏反对柴荣亲征,柴荣道:“当年唐太宗开创霸业,无不亲自征伐,朕又有何畏惧?”冯道笑了:“陛下和唐太宗可无法相提并论。”冯道这明显对皇帝已有大不敬之嫌,可见当时柴荣的处境有多窘迫。

无论如何,柴荣终究还是发出了亲征的命令,后周大军严阵以待。

三、不破敌,毋宁死

刘崇亲率三万大军,联合契丹一万骑兵,北汉联军在高平摆开大阵,高平之战拉开序幕。

柴荣命令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李重进统左军,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统右军,史彦超率精兵居中,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护驾柴荣。

人不自助,天难助,后周世宗柴荣:莫欺少年穷

两方的皇帝都亲临战阵,所以说输得一方就可能输掉全部,刘崇征战多年,自然瞧不起新皇帝柴荣,北汉军率先发动了进攻。

后周的这支军队,在郭威手下可谓强悍之师,帮助郭威立下无数战功,人还是那些人,军队还是这支军队,只是统帅变成了柴荣, 后周军竟然刚刚接战就阵脚大乱,这是让柴荣始料不及的。

樊爱能、何徽统领的右军直接调头就跑,大量军兵直接弃甲投降,胜利的天平马上偏向了刘崇一方,如果不采取行动,柴荣将一败涂地。将近半数兵力逃跑、投降,以兵力来讲,后周军已经不占优势。

人不自助,天难助,后周世宗柴荣:莫欺少年穷

柴荣并不畏惧死亡,但他不能失败,在如此不利局面下,柴荣选择孤注一掷,即便他没有威望,即便他技不如人,即便军队全部叛他而去,他也绝不会后退一步。

柴荣一马当先冲出阵营,向着北汉的中军冲击而去,这就是义无反顾、遇强则强、向死而生的柴荣。他以无边的勇气冲入刘崇的中军,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字:杀!。

将领马仁瑀看到皇帝都已经拼了命,于是大呼:“主辱臣死!”纵马奔出,张弓搭箭,接连射杀数十名敌人,后周军队士气大振,大军随即跟着皇帝的脚步发起冲锋。北汉大将张元徽,战马突然倒地,即刻被斩杀,断了刘崇一条臂膀。

人不自助,天难助,后周世宗柴荣:莫欺少年穷

刘崇原本以为胜券在握,转瞬之间,柴荣冲了过来,局势瞬间逆转,刘崇害怕了,北汉军队开始全线溃退,刘崇也领先逃走了。后周军乘胜追击,与刘词后军会合,刘崇被杀得大败,北汉军的尸体填满了山谷,数千北汉军被俘,所获辎重、马匹、装备不计其数。

柴荣或许想不到能赢,但他不会认命,宁可战死也绝不后退,这大致就是所谓的“亮剑”精神。面对危局,这就是柴荣的选择:不破敌,毋宁死!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卷一百一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