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商做上皇帝,大臣献上治国之策,柴荣:做皇帝我是门外汉

读史以明智,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从茶商做上皇帝,大臣献上治国之策,柴荣:做皇帝我是门外汉

中国古代由草根逆袭做上皇帝的,除了做过泗水亭长的刘邦,当过乞丐的朱元璋,其实还有一位,他就是周世宗柴荣。

柴家本是当地望族,家道殷实,谁知到了父亲柴守礼接管家产时,一年正月十五耍花灯,一把火把家产烧得尽绝。

柴守礼看着昨日高堂华屋化为眼前一堆灰烬,一口气没上来,脚上蹬,驾鹤西游去了。

就像历史上许多成就大事者命中注定要经历劫难一样,柴荣安葬完父亲之后,变得一无所有,他只好去投奔姑父郭威。

郭威那时还没有当上后周皇帝,只是一名普通的下层官吏,家道也不富裕。

从茶商做上皇帝,大臣献上治国之策,柴荣:做皇帝我是门外汉

郭威虽然视柴荣如同子出,但是看着郭家家境窘迫,于是就和江陵商人一起走上了贩卖茶货之路,成了一名茶商。

命运身后似乎有一双无形之手,人只是命运之手中的一枚棋子,真的无法左右自己命运。

就在柴荣把茶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之时,郭威手下大将赵匡胤把郭威推上了皇帝宝座,郭威无子,于是就把柴荣立为太子。

不久郭威去世,柴荣做上了皇帝。

从茶商做上皇帝,大臣献上治国之策,柴荣:做皇帝我是门外汉

做上了皇帝之后的柴荣领兵打了几阵,但是他的勇武远远不及郭威,连吃了几场败战。于是柴荣改变了战略,停下了征战的脚步,从而致力于国内民生工作。

除了武将喜欢大打仗,文臣百姓没有人喜欢打仗的。听说皇帝不打仗了了,文臣们纷纷出谋献策。

柴荣看着这些连篇累牍的奏章,脑袋都蒙圈了,对手下大臣说:“朕做皇帝是门外汉,就拣最简单的事情做吧!”

《资治通鉴》叫“易者使”。

当时天下大乱,吏治腐败,科举选拔人才早已名存实亡。柴荣贩卖茶叶之际,熟知民情,知道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土地,最厌恶的就是贪官。

在柴荣看来,最容易最简单的事情就是一手把土地分给农民,一手惩治污吏。

把土地分给农民这事情特别好办,但是惩治污吏却有点难。但是二者又是因果关系,如果不解决官的问题,那么把土地分给农民这件容易的事情就办不到。

当时,周世宗柴荣发明了一项措施,这项措施影响深远,后代皇帝都把它奉为圭臬,到了明朝朱元璋更是把它发扬光大了。

柴荣发明的这项措施就是实行以反腐的名义整顿吏治。

从茶商做上皇帝,大臣献上治国之策,柴荣:做皇帝我是门外汉

因为当时官员之间沆瀣一气,铁板一块,柴荣的政令根本就执行不下去,于是柴荣实行了这项制度。

推行制度必然要杀鸡骇猴,可是鸡杀了,猴却没吓住,都罢工了。

柴荣的这项政策肯定会得罪不少官吏,柴荣也预估到了,但是柴荣清楚,这些官员要么造反,要么懒政。

但是柴荣以反腐的名义惩治官吏,老百姓不会跟随他们造反的,那么只有懒政,柴荣也有办法治他们,把那些懒政的官员全部撤了,一时找不到更多的官吏,他把就手下的武将派到地方去做行政长官。

赵匡胤、潘仁美这些武将于是都到地方做起了行政长官。

从茶商做上皇帝,大臣献上治国之策,柴荣:做皇帝我是门外汉

柴荣推行政策不到五年就取得非常好的成效,司马光《资治通鉴》说他:“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

从最容易的事情做起,把容易的事情做到极致,就能成就非凡的功业。这是柴荣发迹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确是一部奇书,但是对于许多人,阅读古文还是有一定障碍的,这本《白话资治通鉴》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译文以紧贴原著为第一要务,文字简洁典雅,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

无论是成人,还是学生,都值得一读,尤其是学生,对于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面,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大有好处。需要的点击下面工具条就可以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