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破解“闷经济”,出路仍在大陆

台湾破解“闷经济”,出路仍在大陆

近年来,台湾的“小确幸”时代一去不复,岛内经济停滞不前,陷入“闷经济”的泥沼。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更让台湾经济的复苏之路雪上加霜。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修台湾2020年经济成长率至-4%,预测失业率可能攀升至4.4%。

“台湾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高达67.6%,也就是说高度全球化是它生存的根本。而在疫情的打击下,台湾出现了供应链的断裂。”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柳英指出,台湾是一个以大陆为生产基地,以欧美为主要出口市场,高度依赖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小型经济体。因此,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对台湾的整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教授同样认为,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大陆,和大陆的贸易投资约占台湾总贸易量的一半。只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台湾才有能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岛内经济的冲击。但目前,蔡英文当局不但没有积极为台湾经济走出泥沼寻找出路,还将疫情政治化,大搞“以疫谋独”。

对此,沈骥如强调,“台湾经济能不能健康发展和蔡英文当局两岸关系的政策走向有着密切的关系。”沈冀如认为,两岸签署的ECFA,使大量台湾农产品能够销往大陆,给台湾农民带来巨大红利,签署以来,为台湾减少了近400亿元人民币的税收。但目前,蔡英文当局坚持不承认“九二共识”,破坏两岸合作的基础,ECFA到期在即,台湾通过两岸贸易赚取大量贸易顺差的时代恐再难延续。

目前,全球经济的需求都在萎缩,许多产业供应链发生中断。而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的中国大陆,供应链已经开始恢复,不少在大陆的台商台企也顺利复工复产。但岛内经济的其他部分,特别是出口部分,则呈现明显的萎缩。

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教授认为,受疫情影响,台湾必须面临新的供应链调整或者说投资布局的调整。这就要求台湾必须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加大科研投入,寻求稳定的市场供应支撑,才能适应疫情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那么,放眼全球,谁能提供稳定的市场呢?必然是内需经济持续成长的中国大陆。盛九元说:“经济永远跟着市场走,市场始终是全球经济发展中最稀缺的资源。”(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 郑颖 艾伦 金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