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讀後有感:探究經典比現言讀後印象更深刻的原因

《呼嘯山莊》是一部復仇小說,男主角希克厲小時候被收養,但他在家庭裡受到了其他成員的侮辱,在與家裡的小姐卡瑟琳戀愛無果後,他出走致富回來,報復原先收養他的家庭以及卡瑟琳的夫家。

這部小說的作者是英國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也是《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親妹妹。這部作品一面世,與《簡·愛》的大受歡迎不同,《呼嘯山莊》遭到了很大的抵制,甚至是非常刻薄惡毒的評論。

“是哪一個人寫出這樣一部作品來,他怎麼寫了十來章居然沒有自殺?”

“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嘔的小說,應該改名為《枯萎山莊》才對。”

但是到了現在,這部作品在讀者的眼中卻是一部不輸於《簡·愛》的偉大作品。


《呼嘯山莊》讀後有感:探究經典比現言讀後印象更深刻的原因

勃朗特姐妹的故鄉

復仇小說這種類型在當前的網絡小說裡還是比較常見的。但往往網絡小說是將復仇作為一條導火線更多的筆墨還是寫復仇路上遇到的困難與奇遇,主人公一一克服後,就復仇成功了,除此之外還能收穫愛情與事業。

《呼嘯山莊》的重點始終是放在復仇上,主人公的人生前期不順,歸來後復仇之路卻非常順暢,他目的非常清晰,只為復仇而復仇;娶妻是復仇,撮合兒子與其表姐結婚也是復仇。

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其實有很多次想放棄繼續讀下去,因為覺得這人物實在是不可理喻,這本書刷新了我對人性“惡”的認知。

我不理解為什麼有希克厲這樣殘暴性格的存在,以及詭詐惡毒的心機,為了毀滅,不惜連自己的兒子也計算在內。他可以說沒有人性,或許以前有一丁點,但是隨著卡瑟琳·歐肖的死亡也消失了。

我也不理解卡瑟琳·歐肖,已經結婚了,卻又明目愛著希克厲,甚至要求丈夫與情人好好相處。

還有希克厲的妻子伊莎蓓拉在知道丈夫是喜歡她嫂子的時候,喜歡上了他,還與他私奔;在一開始受到丈夫的暴打,被僕人勸說離開時,也一直沒有離開,直到後來懷孕了實在受不了,才逃離了。

《呼嘯山莊》讀後有感:探究經典比現言讀後印象更深刻的原因

我覺得書裡的很多人都是不健康的,性格扭曲得實在是讓人無法想象。當然不能排除這是因為時代的原因,不同的時代教化讓那個時代的人有了那個時代專屬的烙印。但拋開時代,我仍然覺得這些人物與當時的其他人比起來是不健全的。比如《簡·愛》裡的簡,至少還有追求,有一種向上的精神。但在《呼嘯山莊》裡,我沒有感受到一絲生氣,更多的是壓抑與暴力。

後來,看了作者的介紹,心裡才逐漸有點明白了,因為作者本身就一直在一個地方,沒有離開家鄉到各處看看。因此視野受到了一定的侷限,使得作者描述的故事,始終圍繞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發生的場景其實是一塊很小的區域。不像現在的小說,主角天南地北都跑過了,有些甚至還上天土地,這樣的文字看起來心境也跟著開闊。

這其實又有點矛盾,作者這“一分三畝地”集中起來的內容反而讓人印象深刻,久久難以忘懷。

反觀現在的網文,內容幾百章上千章,但很多看後都記不住,即使看的時候很入迷,很愉悅,但過後什麼都沒留下來,只記得自己隱約是看過這文的。

《呼嘯山莊》看後覺得內容很充實,但正文也就三十四章,這個感覺有點像老版西遊記,我們都以為有很多集,但其實也就25集。

究其原因,應該就是寫作課上老師所說的寫文章要“重密度”的緣由吧。《呼嘯山莊》要寫復仇,那麼一切都是圍繞這點來寫,除了人物之外,景色也好,動物也好,就算是窗戶的簾子也會有其烘托作用。書裡沒有多餘的描述,所有的語句都是精簡過再精簡,一句話包含了很多內容。而當下大多網文,用了太多的筆墨去寫一些相關性不大的地方,就像一塊溼了水的海綿,一握緊,水都下來了,手中就只剩下小小的一塊。而《呼嘯山莊》無論你怎麼握,它都是一塊磚頭。

《呼嘯山莊》讀後有感:探究經典比現言讀後印象更深刻的原因

很慶幸自己堅持讀完這本書,沒有在多次對人物的行為表示不理解時結束閱讀。

最後看完譯者序,才知道原來書裡這些人物的行為都是由強烈的“愛”與“恨”這兩種情所驅使,施虐的人可以沒有人性,被虐的人還心甘情願。而我因為沒有體會到人物之間這直衝天穹的 “愛”與“恨”之情,使得我看到的只是人物的表面性格以及他們之間的事件,而且還用現在的標準來衡量他們的心理與行為,確實是不太妥當。

這本書值得我們一看再看,相信每一次閱讀都能帶給我們全新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