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極端的恨 也是極端的愛

前言

提到由愛生恨,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金庸先生的小說裡,就出現過不少由愛生恨的例子,今天小童想跟大家聊聊一部

由愛生恨的外國小說《呼嘯山莊》

《呼嘯山莊》:極端的恨 也是極端的愛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作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代表作之一,《呼嘯山莊》在她去世之前一年才發表。相比於引起轟動的大姐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簡·愛》,《呼嘯山莊》在當時獲得的文學評價非常不好,因為《呼嘯山莊》對男女愛情至情至性的描寫,符合了現代文學的主張,但是它正好與19世紀英國文學中崇尚的教化、向善等要求,是有嚴重不符的,所以在《呼嘯山莊》出版的後,這部小說非常不受待見,大約在它出版半個世紀之後,《呼嘯山莊》才名聲日隆。

《呼嘯山莊》:極端的恨 也是極端的愛

勃朗特三姐妹

《呼嘯山莊》:極端的恨 也是極端的愛

艾米莉·勃朗特

故事情節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敘述了男主希斯克利夫女主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

女主哥哥辛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

 第二階段著重描寫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答應了畫眉山莊主人埃德加的求婚,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

第三階段以大量筆墨描繪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為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

最後階段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當他了解哈里頓(辛德雷的孩子)和小凱瑟琳(埃德加的孩子)相愛後,昔日的凱瑟琳和他相愛時的情景浮現眼前。此時此刻,他心頭的恨消退了愛復活了,他不忍心再報復。他要去尋找凱瑟琳。在一個風雪之夜,他呼喚著凱瑟琳的名字,離開了人世 。

《呼嘯山莊》:極端的恨 也是極端的愛

呼嘯山莊劇照

作者獨特的敘事手法

《呼嘯山莊》的故事是採用了雙重旁知視角多重次知視角來結構作品,正是這種敘事方法激起了讀者濃厚的興趣,使作品更具有真實性,《呼嘯山莊》以第一人稱講述,他的講述者不是主角,而是兩個旁觀者,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

女管家納莉,另一個是認為自己消極厭世的城裡人,畫眉山莊新來的房客洛克烏

小說中的故事大多是由女管家納莉講述的,洛克烏主要以一個陌生人的角度,講述他前後造訪呼嘯山莊的經歷,它保證了我們和旁觀者看到的是一樣的現實,因為敘述者置身事外,我們所看到的故事也更為真實,更具有客觀性。

雙重視角的作用,也讓艾米莉避免了描寫自己不熟悉的事情,艾米莉淒涼孤獨的過了自己的一生,她的一生幾乎是在英格蘭北部荒涼的霍渥斯的牧師住宅度過的,一望無際的草原,寂寞的山谷,是他短暫一生的主要內容,所以她的作品中涉及荒原以及荒原居民生活的段落,艾米莉描寫的活靈活現,但是觸及車水馬龍的社會生活,作者都是

一筆帶過,比如希斯克利夫出走後生活是怎樣的,他是怎麼發的財,伊莎貝拉離開希斯克利夫後的生活狀況是怎樣的,因為生活經歷的約束,這些作者都沒有表述,因為幼年喪母的約束,作者缺乏母愛感受,在《呼嘯山莊》裡,對於母親的都是輕描淡寫,但這對作品沒有一絲影響,作品中使用的雙重敘述手法,讓敘述者不必充當知曉一切的角色,作者忽略了這些無關緊要的細節,著重描寫了故事的總體脈絡,從而讓作品更加合理。

《呼嘯山莊》:極端的恨 也是極端的愛

荒原

《呼嘯山莊》:每個人都有選擇愛的權利

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也是人性的重要部分,同樣,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也擺脫不了愛的束縛,也擺脫不了現實的殘酷摧殘他是矛盾的,當他陷入往事,回憶起與凱瑟琳的過往,他是多麼的痛苦,他也是幸福的,下一代的愛讓他內心深處的愛復甦了,當他選擇自殺時,他在心底得到了解脫,這樣的內心變化表現,和現實世界的我們何其相似

當我們心底的愛不被允許時多大的愛就會有多大的恨,隨著時間的變化,這些

恨在我們心底也變得不堪一擊,由愛衍生的恨最終也會被愛來消融

作者賦予了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自由的人性,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雖然受到環境的束縛,但他們追求自由的心是從未改變的,,面對殘酷的現實,面對愛情的阻礙,他們反抗的勇氣從未改變,小說中像我們表達的這些人性的善惡,對我們面對愛情面對選擇有很大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